天蟬地儺

《天蟬地儺》是以貴州古老儺文化、侗族音樂等原生態藝術為素材創作的大型民族舞劇《天蟬地儺》13日在北京天橋劇場登上第四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舞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天蟬地儺
  • 演出時間:2009年6月13日
  • 演出地點:北京天橋劇場
  • 類型:大型民族舞劇
演出信息,演出背景,演出評價,社會意義,

演出信息

2009年6月13日,以貴州古老儺文化、侗族音樂等原生態藝術為素材創作的大型民族舞劇《天蟬地儺》在北京天橋劇場登上第四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舞台。
2021年12月15日晚8:00,貴州省歌舞劇院傾力推出的大型民族舞劇《天蟬地儺》亮相貴陽。

演出背景

該台現代舞劇講述大山里一對青年男女的愛情故事。痴迷於古老藝術的土家族鄉村藝人“儺”,因面部傷痕而孤獨怯懦,在台上、人前有著判若兩人的表現;美麗善良的侗族姑娘“嬋”,其愛情熱烈執著,漸漸打開“儺”的心門;不過,一場情仇衝突後只留下一個殘缺的面具。
該台舞劇深入整理貴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把儺戲、傳統戲曲與現代舞等元素適當銜接,展現了民族文化所能具備的國際性。該劇一位主創者樊逸晴13日在接受記者訪問時說,創作團隊嘗試將有如天籟的侗族歌聲與儺戲以及西洋音樂揉合在一起,讓少數民族民眾豐富的內心情感外化,展現人神之間自由的心靈空間。

演出評價

中國舞蹈界專家張苛評價它:“這是一個關於儺的美麗故事,她告訴我們什麼是美,什麼是真正的美!雖然這一部悲劇,讓觀者欲淚,但這流出來的淚是透明的,它不會使人頹喪和消沉。”
2009年推出以來,《天蟬地儺》曾亮相上海中國國際藝術節、上海世博會,並在荷花獎舞劇舞蹈詩大賽等賽事獲殊榮。
貴州田野民間歌舞集《原色》也獲選參加第四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這是貴州省第一次有兩台節目入選會演。《原色》充分運用蠟染這一貴州典型的文化符號,10多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和30多名農村少數民族基層演員貫穿全劇,並突出當地蘆笙、苗族飛歌、銅鼓等,展現“貴州的多彩”。

社會意義

《天蟬地儺》首次把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有戲劇活化石之稱的“儺文化”和有著天籟之音美譽的“侗族大歌”同時搬上舞台,開創了我國舞劇創作史上的先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