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轉七,中藥名。為忍冬科植物穿心莛子藨Triosteum himalayanum Wall.的帶根全草。分布於陝西、湖北、四川、雲南和西藏等地。具有利水消腫,活血調經之功效。用於水腫,小便不利,月經不調,勞傷疼痛。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五轉七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目:茜草目
- 科:忍冬科
- 屬:莛子藨屬
- 種:穿心莛子藨
- 分布區域:陝西、湖北、四川、雲南和西藏
- 採集時間:夏、秋季採收
別名,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使用注意,採集加工,形態特性,生長環境,相關論述,
別名
大對月草、包穀陀子、包穀花、鑽子七、陰陽扇、通天七、大對葉草、大紅參、貓眼睛、老鴉爪子、野雞果
入藥部位
帶根全草。
性味
味苦,性寒。
歸經
歸肝、脾經。
功效
利水消腫,活血調經。
主治
用於水腫,小便不利,月經不調,勞傷疼痛。
相關配伍
1、治月經不調:五轉七、對葉草、香附子、丹皮、月季花、澤蘭各9g,水煎服。
2、治跌打損傷:五轉七12g,血通、黃花遠志各9g,祖師麻3g,水煎服。(1-2方 出自《民間驗方》)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0g。外用:適量,搗敷。
使用注意
《陝西中草藥》:“內服此藥時禁忌煙、酒。”
採集加工
夏、秋季採收,鮮用或切段曬乾。
形態特性
穿心莛子藨,多年生草本,莖高40-60cm。密被刺剛毛和腺毛。葉5-7對,相對之葉基部合生,莖貫穿其中,倒卵狀橢圓形至倒卵狀長圓形,長8-16cm,寬5-10cm,先端急尖或銳尖,上面被長剛毛,下面脈上毛較密,並夾雜腺毛。穗狀花序頂生,可多至5輪,每輪有6朵花,系由2對生無總梗的聚傘花序組成;萼筒長約5mm,具腺毛或短刺剛毛,萼齒5,微小,萼筒與萼齒間縊縮;花冠黃綠色,筒內紫褐色,長約1.6cm,外具腺毛,筒基部彎曲,一側膨大成囊,裂片二唇形,上4下1;雄蕊5,著生於花冠筒中部,短於花冠,有腺毛和刺剛毛。核3粒。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800-4100m的林下或高山草地。分布於陝西、湖北、四川、雲南和西藏等地。
相關論述
《陝西中草藥》:“利尿消腫,調經活血。主治小便不通,浮腫,月經不調,勞傷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