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生物材料及其仿生工程材料

天然生物材料及其仿生工程材料

《天然生物材料及其仿生工程材料》是2007年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賈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天然生物材料及其仿生工程材料
  • 作者:賈賢 等
  • 出版社:化學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7年8月21日
  • 頁數:257 頁
  • 開本:16 開
  • ISBN:9787122006103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對研究較多的天然生物材料所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和仿生工程材料給予介紹,主要有天然生物材料的成分、組織結構、形成機制和性能,同時包括仿生工程材料的設計、製備、組織結構和性能。全書共分10章,詳細介紹了天然生物材料和仿生工程材料的研究與發展概況,貝殼、竹材、木材、蜘蛛絲的組織、特性及其仿生材料,幾種生物材料的表面特性及其仿生納米界面材料,土壤動物體表特性及其仿生材料,長骨的組織結構及其仿生啞鈴形碳化矽晶須和複合材料,天然生物材料的損傷自癒合性能及其仿生材料,其他天然生物材料及其仿生工程材料。
本書沿著仿生依據-仿生方法-仿生成果及套用這一主線來完成,既可供從事材料研究的科研人員參考,也可作為材料專業研究生教材或教學參考書,既有學術價值,又有實用價值。

圖書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仿生學
1.2 天然生物材料的特點
1.3 仿生材料及其研究內容和方法
1.4 仿生材料的發展及現狀
1.5 仿生材料發展展望
參考文獻
第2章 貝殼的組織、特性及其仿生材料
2.1 貝殼的形態
2.2 貝殼對環境的自適應
2.3 貝殼的化學組成
2.3.1 元素組成
2.3.2 礦物組成
2.3.3 有機組成
2.3.4 有機質對生物礦化的作用
2.4 貝殼的組織結構及形成機理
2.4.1 稜柱層
2.4.2 珍珠層
2.4.3 交叉片層
2.5 貝殼的力學性能、斷裂特徵及韌化機制
2.5.1 力學性能
2.5.2 斷裂特徵及壓痕形貌
2.5.3 韌化機制
2.6 仿貝殼材料的設計和製備
2.6.1 層狀複合陶瓷的材料組成和結構設計
2.6.2 層狀複合陶瓷材料的製備工藝
2.6.3 層狀複合陶瓷的增韌機理
2.6.4 層狀複合陶瓷材料的主要體系
2.6.5 微觀層狀仿生材料的製造與表征
2.6.6 仿生礦化沉積薄膜
2.6.7 仿貝殼材料的套用
參考文獻
第3章 竹材的組織、特性及其仿生材料
3.1 竹子的化學組成
3.2 竹子的組織結構
3.2.1 組織構成
3.2.2 組織分布
3.3 竹子的力學性能
3.4 竹子的磨損性能
3.4.1 磨料磨損性能
3.4.2 滑動磨損性能
3.5 竹子結構的力學分析
3.5.1 竹稈中空結構的影響
3.5.2 竹稈錐形形狀的影響
3.5.3 竹節的影響
3.5.4 竹纖維分布的影響
3.5.5 竹纖維空心螺旋形多層結構的影響
3.6 竹子組織結構的形成
3.7 竹纖維的種類、性能和製造方法
3.8 仿生雙螺旋纖維束增強作用的理論分析
3.8.1 仿生模型及理論分析
3.8.2 仿生螺旋形纖維束模型的實驗檢驗
3.9 巨觀竹纖維仿生模型
3.10 仿生螺旋狀碳纖維的製備新方法
3.11 仿生螺旋纖維增強複合材料
3.12 對竹纖維中過渡區域的仿生
3.13 仿竹材多孔金剛石膜
3.14 竹材上原位形成仿生磷酸鈣塗層
3.15 仿竹材複合材料及其雙螺旋纖維的套用
參考文獻
第4章 木材的組織、特性及其仿生材料
4.1 木材的組織結構及形成機理
4.1.1 木材分類
4.1.2 多級組織結構與形成機制
4.1.3 多級孔結構特徵
4.2 木材的化學組成和性能
4.2.1 木材的化學組成
4.2.2 木材主要性能
4.3 木材結構仿生材料的設計和製備
4.3.1 木材結構仿生材料設計思路
4.3.2 木材仿生材料種類、製備與表征
4.4 木材結構仿生材料的主要性能和套用
4.4.1 力學性能
4.4.2 電學性能
4.4.3 吸附、分離與催化劑載體
4.4.4 醫用材料
4.4.5 耐磨材料
4.4.6 高溫吸收器
參考文獻
第5章 幾種生物材料的表面特性及其仿生納米界面材料
5.1 自然界中的特殊浸潤性表面
5.1.1 荷葉表面的自清潔性
5.1.2 水稻葉表面的滾動各向異性
5.1.3 昆蟲翅膀表面的多功能性
5.2 理論基礎
5.2.1 接觸角和Young’s方程
5.2.2 非理想固體表面的接觸角
5.2.3 接觸角的滯後現象
5.3 仿生納米界面材料
5.3.1 超疏水表面的製備方法
5.3.2 智慧型納米界面材料
5.4 仿生納米界面材料的套用
參考文獻
第6章 土壤動物體表特性及其仿生材料
6.1 土壤動物體表的減黏降阻功能
6.2 土壤動物的體表形態
6.3 土壤動物非光滑體表潤濕性的理論分析
6.3.1 典型土壤動物非光滑體表形態
6.3.2 土壤動物非光滑體表的理論模型
6.3.3 液滴與非光滑體表之間形成非複合界面
6.3.4 液滴與非光滑體表之間形成複合界面
6.4 土壤動物體表物質的成分分析
6.5 仿生聚有機矽氧烷-T8鋼複合塗層
6.5.1 複合塗層的製備
6.5.2 複合塗層的磨料磨損性能
6.5.3 複合塗層的潤濕性能
6.5.4 複合塗層的減黏降阻性能
6.6 仿生Al2O3-PAl010和Al2O3-EP複合塗層
6.6.1 複合塗層的製備
6.6.2 複合塗層的減黏降阻性能
6.6.3 複合塗層的磨料磨損性能
6.7 仿土壤動物體表的其他表面改性
6.7.1 表面改性材料
6.7.2 改性表面的減黏降阻性能
6.7.3 改性表面的耐磨性能
6.8 仿生減黏降阻塗層的套用
參考文獻
第7章 蜘蛛絲的組織、特性及其仿生材料
7.1 蜘蛛絲的結構和形成機理
7.1.1 蜘蛛的生物學概況
7.1.2 蜘蛛絲的種類及其功能
7.1.3 蜘蛛絲的微觀結構
7.1.4 蜘蛛絲的形成機理
7.2 蜘蛛絲的組成和性能
7.2.1 蜘蛛絲的化學組成
7.2.2 蜘蛛絲的力學性能
7.2.3 蜘蛛絲的超收縮性能
7.2.4 蜘蛛絲的其他性能
7.3 仿蜘蛛絲材料的設計和製備
7.3.1 蜘蛛絲蛋白的胺基酸序列
7.3.2 蜘蛛絲蛋白的人工合成
7.3.3 基因移植製備蜘蛛絲蛋白
7.3.4 仿蜘蛛絲材料的製備
7.4 仿蜘蛛絲材料的結構和性能
7.4.1 再生蜘蛛絲材料的結構和性能
7.4.2 基因工程仿蜘蛛絲材料的結構和性能
7.5蜘蛛絲材料的套用
參考文獻
第8章 長骨的組織結構及其仿生啞鈴形碳化矽晶須和複合材料
8.1 骨的功能和組織結構
8.2 長骨的形狀特徵、組織結構、形成機制及作用
8.2.1 形狀特徵和組織結構
8.2.2 形成機制和作用
8.3 仿動物長骨的啞鈴形增強體模型的理論分析
8.3.1 仿生啞鈴形增強體與基體形成理想黏結時的應力分析
8.3.2 仿生啞鈴形增強體與基體形成弱結合界面時的應力分析
8.4 仿生啞鈴形纖維與平直纖維增強的複合材料模型及實驗驗證
8.4.1 複合材料仿生模型的理論分析
8.4.2 複合材料仿生模型的實驗驗證
8.5 界面性能對啞鈴狀短纖維增強複合材料增強效果的影響
8.6 碳化矽晶須的研究
8.6.1 碳化矽晶須的製備方法
8.6.2 碳化矽晶須的生長機制
8.6.3 碳化矽晶須的結構和形貌
8.7 仿生啞鈴形SiC晶須的製備
8.7.1 添加助劑的製備方法
8.7.2 不加助劑的製備方法
8.8 仿生啞鈴形SiC晶須增強聚氯乙烯(PVC)複合材料
8.8.1 複合材料的力學性能
8.8.2 複合材料的組織結構
8.9 仿生啞鈴形增強劑的套用
參考文獻
第9章 天然生物材料的損傷自癒合性能及其仿生材料
9.1 天然生物材料的損傷自癒合性能
9.2 仿生自癒合陶瓷材料
9.2.1 陶瓷材料裂紋自癒合機理
9.2.2 自癒合的影響因素
9.2.3 仿生自癒合陶瓷材料的套用
9.3 仿生自癒合聚合物材料
9.3.1 聚合物材料裂紋自癒合機理
9.3.2 仿生自癒合聚合物材料的套用
9.4 仿生自癒合金屬材料
9.4.1 裂紋癒合機理
9.4.2 裂紋癒合影響因素
9.4.3 自癒合金屬材料的套用
9.5 仿生自癒合水泥基複合材料
9.5.1 聚合物固化自癒合水泥基複合材料
9.5.2 結晶沉澱自癒合水泥基複合材料
9.5.3 電化學沉積自癒合水泥基複合材料
9.5.4 仿生自癒合水泥基複合材料的套用
參考文獻
第10章 其他天然生物材料及其仿生工程材料
10.1 仿蜂巢結構的能量吸收材料
10.2 仿生分形結構金屬材料
10.3 工程材料的仿生恢復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