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氣水合物運聚體系

天然氣水合物運聚體系

《天然氣水合物運聚體系》是2020年11月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吳能友,本書聚焦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俗稱“可燃冰”)鑽探和試採區域——神狐海域,通過對世界範圍內典型區域的天然氣水合物油氣系統的對比分析,提出天然氣水合物分布和成藏的關鍵控制因素——“天然氣水合物運聚體系”。

基本介紹

  • 書名:天然氣水合物運聚體系
  • 作者:吳能友
  • 出版社: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
  • ISBN:9787533774172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聚焦我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俗稱“可燃冰”)鑽探和試採區域——神狐海域,通過對世界範圍內典型區域的天然氣水合物油氣系統的對比分析,提出天然氣水合物分布和成藏的關鍵控制因素——“天然氣水合物運聚體系”,梳理和總結其概念體系、涵蓋內容、研究意義等理論體系,並以地質-地球物理綜合解釋和分析為指導,綜合運用層序地層學、沉積學、盆地動力學等研究方法,基於多波束海底地形、高解析度二維和三維地震、鑽探岩芯和測井等資料,系統研究了南海北部神狐海域天然氣水合物的流體運移條件和水合物儲集條件,對神狐海域天然氣水合物運聚體系進行要素識別、精細刻畫、時空匹配等實際套用,為南海天然氣水合物勘探開發提供科學依據。

圖書目錄

1天然氣水合物概況
1.1 天然氣水合物基本性質
1.1.1 天然氣水合物的物理性質
1.1.2 天然氣水合物分布與資源量評價
1.2 天然氣水合物研究歷史及鑽探概況
1.3 中國天然氣水合物勘探開發研究進程
2 國際典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油氣系統
2.1 天然氣水合物油氣系統概論
2.1.1 水合物穩定條件
2.1.2 氣體來源和運移
2.1.3 沉積條件
2.1.4 水的有效性和水合物藏演化時間
2.2 典型海域天然氣水合物油氣系統實例
2.2.1 布萊克海台(ODP164航次)
2.2.2 水合物脊(ODP204航次和IODP311航次)
2.2.3 墨西哥灣
2.2.4 南海海槽
2.2.5 韓國郁龍盆地
2.2.6 印度大陸邊緣
3 天然氣水合物運聚體系的概念與意義
3.1 從水合物油氣系統到水合物運聚體系
3.2 “運”——含氣流體運移通道類型及特徵
3.2.1 底辟構造
3.2.2 斷層/裂隙
3.2.3 高滲透層
3.2.4 含氣流體運移通道特徵小結
3.3 “聚”——水合物儲集層特徵及有利沉積體類型
3.3.1 含水合物的細粒沉積物
3.3.2 含水合物的裂隙帶
3.3.3 流體噴口附近的水合物帽和水合物丘
3.3.4 含水合物的砂體
3.3.5 水合物儲集體特徵小結
3.4 運聚要素與水合物鑽探目標優選
3.5 天然氣水合物運聚體系的內涵及意義
3.5.1 運聚體系——水合物不均勻性分布的關鍵控制因素
3.5.2 運聚體系——水合物站位優選的關鍵依據
3.5.3 運聚體系——水合物資源潛力評價的關鍵參數
3.5.4 運聚體系——水合物成藏理論的發展和延續
4 神狐海域區域地質背景與水合物成藏地質條件
4.1 區域地質背景
4.1.1 斷裂樣式
4.1.2 構造演化特徵
4.1.3 地層充填序列
4.2 水合物成藏地質條件
4.2.1 氣體來源條件
4.2.2 構造活動與流體運移條件
4.2.3 晚中新世以來的沉積條件
4.2.4 珠江口盆地白雲凹陷水合物成藏潛力小結
4.3 神狐海域水合物鑽探概況
4.3.1 2007年GMGS01航次
4.3.2 2015年GMGS03航次
4.3.3 2016年GMGS04航次
4.3.4 神狐海域水合物賦存狀態及成藏模式小結
5 神狐海域水合物地震識別與賦存深度預測
5.1 無BSR區域的水合物識別
5.1.1 BSR形成及不明顯原因分析
5.1.2 無BSR特徵的水合物識別預測
5.2 無井波阻抗反演技術
5.2.1 無井波阻抗反演方法及對比
5.2.2 無井波阻抗反演流程與關鍵技術
5.2.3 無井波阻抗反演技術在神狐海域的套用
5.3 地震屬性聚類分析
5.3.1 地震屬性聚類與地震反演方法優勢對比
5.3.2 敏感屬性綜合分析
5.3.3 水合物與游離氣的識別
5.4AVO反演
5.4.1 AVO正演結果
5.4.2 BSR的AVO回響特徵
5.4.3 游離氣的AVO回響特徵
5.4.4 AVO屬性交匯分析
5.4.5 AVO識別效果分析
5.5 水合物賦存深度預測
5.5.1 鑽前預測
5.5.2 實際鑽探結果及誤差分析
5.5.3 鑽後預測
6 神狐海域水合物流體運移體系
6.1 運移通道類型:斷裂體系
6.1.1 區域大尺度斷層
6.1.2 上新世正斷層
6.1.3 陸坡失穩背景下的滑脫斷層
6.2 運移通道類型:泥底辟和氣煙囪構造
6.3 探討:柱狀地震異常反射形態參數及其意義
6.3.1 柱狀流體運移通道形態參數
6.3.2 柱狀流體運移通道形態參數的地質意義
6.3.3 討論
6.4 神狐海域流體運移通道類型小結
6.4.1 垂向運移通道類型
6.4.2 側向運移通道類型
6.5 神狐海域水合物鑽探區的氣體組分特徵及其來源
6.5.1 區域熱成因氣和微生物成因氣潛力
6.5.2 神狐海域水合物鑽探區的氣體組分特徵及其來源
6.6 探討:GMGS01區塊熱成因氣的貢獻
6.6.1 GMGS01區塊深部熱成因氣無法生成?
6.6.2 GMGS01區塊垂向運移通道不發育?
6.6.3 GMGS01區塊熱成因氣在地質歷史時期絕大部分逃逸?
6.6.4 探討:熱成因氣在地質歷史時期發生變化?
6.6.5 基於“同位素分餾”對GMGS01區塊熱成因氣貢獻的校正
7 神狐海域水合物聚集體系
7.1 晚中新世以來的地層格架
7.1.1 兩種地層劃分方案
7.1.2 兩種地層劃分方案的對比
7.1.3 根據區域沉積過程分析對方案Ⅱ的思考
7.1.4 根據地震資料的解釋對方案Ⅰ的思考
7.2 神狐海域淺層深水沉積體的類型與特徵
7.2.1 陸架邊緣—上陸坡區域:沉積物來源與供給
7.2.2 中-下陸坡區域:沉積物輸送與堆積
7.2.3 小結
7.3 神狐海域細粒濁積體的識別
7.3.1 峽谷群脊部細粒濁積體的地震-岩芯粒度識別依據
7.3.2 區域沉積演化與峽谷群脊部細粒濁積體
7.3.3 峽谷群脊部細粒濁積體南部邊界的推測
7.4 探討:巨觀尺度上沉積演化與水合物的富集
7.4.1 峽谷群脊部細粒濁積體沉積與水合物的關聯
7.4.2 神狐海域第四紀沉積演化與水合物的富集
7.4.3 海底峽谷與水合物的動態成藏
7.5 探討:微觀尺度上富含有孔蟲沉積物與水合物的富集
7.5.1 有孔蟲促進水合物形成的粒度控制
7.5.2 有孔蟲增大有效儲集空間
7.5.3 有孔蟲殼體內水合物形成的微觀觀測
7.5.4 神狐海域有孔蟲與水合物巨觀分布的關係探討
7.5.5 小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