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縣第六中學

天柱縣第六中學

天柱縣第六中學,原邦洞中學,位於巍巍金鳳山山麓,潺潺鑒江河畔,天柱縣金鳳大道旁,距縣城5公里。學校服務半徑20公里,覆蓋本鎮33個行政村和一個居委會,總人口4.23萬人。校園風景宜人,是莘莘學子成長的搖籃。

撫今追昔,天柱縣第六中學發展的歷史就是一部幾代邦中人銳意進取的奮鬥史。自1958年3月開始籌建,次月4日正式開學,1959年2月轉為公辦全日制中學。同年4月,邦洞畜牧中學併入。1971年增設高中部,成為區級完全中學,適值“文革”期間,下鄉支教的大學生充實到學校,師資力量增強。1983年9月邦小附中“摘帽”併入邦洞中學,1990年天柱教育布局調整,邦洞中學停止招高中生,1993年7月送走最後一批高中生後,成為一所初級中學。2000年9月三團附中併入,集資建成教師宿舍樓、學生宿舍樓,六十年代師生們親手修建的磚木結構的主教學樓壽終正寢,被拔地而起的四層教學樓所代替。2007年9月織雲附中併入;2009年9月擺頭附中併入。2016年因城鎮化建設,教育布局調整為天柱縣邦洞街道中學,成為城區學校,2020年8月更名為天柱縣第六中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天柱縣第六中學
  • 簡稱:天柱六中
  • 創辦時間:1958年3月
  • 辦學性質:公立學校
  • 學校類別:國中
  • 主管部門:天柱縣教育和科技局
  • 校訓:崇德、樂學、自主、創新
  • 地址:天柱縣邦洞街道九甲1號
辦學歷史,學術研究,辦學條件,所獲榮譽,文化傳統,校園環境,

辦學歷史

1958年3月開始籌建,次月4日正式開學,於1959年2月轉為公辦全日制中學。同年4月,邦洞畜牧中學併入。1971年增設高中部,成為區級完全中學。1983年9月邦小附中“摘帽”併入邦洞中學,1990年天柱教育布局調整,邦洞中學停止招高中生,1993年7月送走最後一批高中生後,成為一所初級中學。2000年9月三團附中併入;2007年9月織雲附中併入;2009年9月擺頭附中併入;2016年因城鎮化建設,教育布局調整為天柱縣邦洞街道中學,成為城區學校,2020年8月更名為天柱縣第六中學。

學術研究

省級重點課題1項(《農村國中學困生畢業去向選擇的心理疏導探究》)並結題;
州級課題2項(《苗鄉侗寨之留守少年類寄宿生的德育教育研究—以邦洞中學為例》已結題;《農村精準扶貧戶子女教育扶貧方法研究--以邦洞中學為例》正按計畫開展課題研究工作)

辦學條件

現有23個教學班,在校學生1094人,現有教職工85人,其中教師84人,專職校醫1人。教師隊伍中,高級職稱教師17人,占20%,中級職稱教師60人,占71%;中級以下職稱教師8人,占9%;專任學歷合格率100%,具有本科及以上學位的70人,占82.4%。幹部隊伍的平均年齡為46歲,教師隊伍趨向於中老年化。
在人才隊伍建設方面,學校現有省級名師工作室1個,省級優秀班主任1人;州級優秀班主任1人,州級優秀教師1人;縣級拔尖人才1人,縣級骨幹教師14人;校級骨幹教師23人。
學校在全縣首先實行全封閉式管理。現有一棟綜合大樓、兩棟教學樓,三棟學生宿舍樓、三棟教職工宿舍樓和容納1000餘名學生同時就餐的學生食堂。新建了2個籃球場,增修300餘米護欄及松林坡休閒便道,並在辦公經費緊縮的情況下。教學設備基本滿足教學的需要,有化學實驗室、物理實驗室、生物實驗室、微機室、多媒體教室、音樂多功能教室、圖書室(其中藏書32000多冊)、閱覽室、美術興趣小組活動室等等,硬體設施較為齊全。

所獲榮譽

“州級德育工作先進單位”“天柱縣基礎教育教學質量先進集體”“黔東南基礎教育教學質量先進學校”“黔東南州環境育人先進學校”“黔東南州綠色學校”“貴州省安全文明校園”

文化傳統

學校設國學等地方課程,並把野貓沖公園定為邦洞中學校外“傳統文化教育”基地

校園環境

位於巍巍金鳳山山麓,潺潺鑒江河畔,天柱縣金鳳大道旁,距縣城5公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