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時間

天文時間

天文時間(視太陽黃經時)就是以地球相對太陽公轉與自轉為背景的與客觀吻合的時間,也是易醫學比如演繹運氣節律採用的時間,而一般人腦子裡面所記的時間是鐘錶時間,也就是人為制定的標準時區的平均太陽時,若出生於某個時辰的頭尾,往往因為“真太陽時差”而致排出來的時往往有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天文時間
  • 別稱:視太陽黃經
  • 套用:算命所用的時間
  • 劃分:日 月 年
經度時差,劃分,

經度時差

棾球分為二十四個時區,以能夠被15整除的經度作為該區域的中央子午線,每一時區占經度15度。在該時區中央子午線以東的地區,時間要加,以西的地區,時間要減,一度4分鐘。
中國共分五個時區
(1)中原時區:以東經120度為中央子午線。
(2)隴蜀時區:以東經105度為中央子午線。
(3)新藏時區:以東經90度為中央子午線。
(4)崑崙時區:以東經75(82.5)度為中央子午線。
(5)長白時區:以東經135(127.5)度為中央子午線。
一個時區的“標準時”,只是一個大地區的統一時間,大家共同遵守的“人工”時間而已,並不是該時區內每個地點的“本地時間(LMT)”——真正的經度時。要用出生地的經度與出生大地區的標準時來加減,全球任何地點都用這個原則。
例如:中原時區包括內蒙古、遼寧、河北、山西、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廣東、海南、香港、澳門、台灣。這個大地區當時鐘敲定正午12點時,只有位於東經120度線上的地點才是12點,其它的地方是少於或多於12點。如香港位於東經114度10分,比東經120度偏西5度50分,其真正經度時是11時36分40秒

劃分

天文時間基礎是:(1)地球自轉;(2)地球繞太陽的軌道運動;(3)月球繞地球的軌道運動。天文學中由此定義了下表所列幾種主要的年、月、日。
天文時間
日 月 年
平太陽日 朔望月 回歸年
真太陽日 恆星月 恆星年
平恆星日 近點月 近點年
真恆星日 交點月 交點年
曆書日 回歸月 儒略年
平太陽日是平太陽在天球上連續兩次由東向西通過同一子午線圈所需要的時間。
真太陽日是真太陽在天球上連續兩次由東向西通過同一子午線圈所需要的時間。
平恆星日是平春分點在天球上連續兩次由東向西通過同一子午圈所需要的時間。
真恆星日是真春分點在天球上連續兩次由東向西通過同一子午圈所需要的時間。
平太陽日長與平恆星日長之比為:1.002737909265+0.589T×10-10
平恆星日長與平太陽日長之比為:0.997269566414-0.586T×10-10
地球自轉周期與平恆星日長之比為:1.0+(97097+59T)+10-12
平恆星日長與地球自轉周期之比為:0.999999902902-59T×10-12
這裡T為從1900.0起算的儒略世紀數。
朔望月是月相從新月變化到新月所需要的時間。恆星月是月球在天球上連續兩次通過某一恆星所需要的時間。近點月是月球上連續兩次經過近地點所需要的時間。交點月是月球在天球上連續兩次向北通過黃道(升交點)所需要的時間。回歸月是月球黃經連續兩次等於春分點黃經所需要的時間。它們的長度分別為:
1朔望月=29.53059 平太陽日
1恆星月=27.32166 平太陽日
1近點月=27.55455 平太陽日
1交點月=27.21222 平太陽日
1回歸月=27.32158 平太陽日
回歸年是太陽在天球上連續兩次通過春分點所需要的時間。恆星年是太陽在天球上連續兩次通過某一恆星所需要的時間。近點年是地球連續兩次經過近日點所需要的時間。交點年是太陽在天球上連續兩次經過月球軌道的升交點所需要的時間。儒略年是以回歸年為基礎的紀年方法。各種年的長度為:
1回歸年=365.24220 平太陽日
1恆星年=365.25636 平太陽日
1近點年=365.25964平太陽日
1交點年=346.62003平太陽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