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基礎

《天文學基礎》是2015年7月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是鄭偉、陳小前、楊希祥。

基本介紹

  • 書名:天文學基礎
  • 作者:鄭偉、陳小前、楊希祥
  • ISBN:978-7-118-09979-9
  • 出版時間:2015年7月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出版信息,內容簡介,目錄,

出版信息

書名天文學基礎
書號978-7-118-09979-9
作者鄭偉、陳小前、楊希祥
出版時間2015年7月
譯者
版次1版1次
開本16
裝幀平裝
出版基金
頁數298
字數365
中圖分類P1
叢書名
定價50.00

內容簡介

本書系統介紹了天文學的基礎知識。內容包括天文學學科內涵與發展歷史、天體的視位置和視運動、時間與曆法、天文觀測、太陽系、恆星、星系和宇宙等。著重講述基本概念、基本現象、基本原理、發展歷程,力求知識性與趣味性的統一。為便於讀者深化和拓展學習,各章之後附有課外研究課題。本書可作為非天文學專業本科生、專科生教材,也可供天文愛好者參考。

目錄

第1 章 緒論 1
1. 1 天文學的研究對象與學科分支 1
1. 1. 1 天文釋義 1
1. 1. 2 天文學的研究對象 2
1. 1. 3 天文學的學科分支 3
1. 1. 4 天文學研究的意義 8
1. 2 天文學的研究方法 10
1. 3 天文學發展概況 12
1. 3. 1 天文學的起源 12
1. 3. 2 古代的天文學 14
1. 3. 3 近現代天文學 18
1. 3. 4 天文學發展展望 20
課外研究課題 21
第2 章 天體的視運動 22
2. 1 天球與天球坐標 22
2. 1. 1 天球 22
2. 1. 2 天球坐標 27
2. 1. 3 地理坐標 31
2. 2 天體的周日視運動 34
2. 2. 1 拱極星和天體出沒 34
2. 2. 2 天體中天 35
2. 3 太陽的周年視運動 36
2. 4 月球的視運動 38
2. 4. 1 月球及其運動 38
2. 4. 2 月相 40
2. 4. 3 月球的天平動 43
2. 5 日食與月食 45
2. 5. 1 日月食形成的機理 45
2. 5. 2 日月食的過程及其現象 48
2. 5. 3 日月食觀測的科學價值 52
2. 6 行星的視運動 53
2. 6. 1 行星及其公轉運動 53
2. 6. 2 內行星的視運動 54
2. 6. 3 外行星的視運動 57
2. 6. 4 會合周期 58
2. 6. 5 天體視運動的比較 59
2. 7 天體視運動的改正 60
2. 7. 1 蒙氣差 61
2. 7. 2 視差 62
2. 7. 3 光行差 67
2. 7. 4 歲差 68
2. 7. 5 章動 70
2. 7. 6 極移 71
課外研究課題 72
第3 章 時間與曆法 73
3. 1 時間及其計量 73
3. 1. 1 時間 73
3. 1. 2 時間計量 73
3. 2 恆星時 74
3. 2. 1 恆星時的定義 74
3. 2. 2 恆星時的性質 75
3. 3 平太陽時 76
3. 3. 1 太陽周年視運動的特點 76
3. 3. 2 真太陽時 76
3. 3. 3 平太陽、平太陽時與時差 78
3. 4 平時與恆星時的關係 79
3. 4. 1 平時單位與恆星時單位之間的關係 80
3. 4. 2 平子夜恆星時 81
3. 4. 3 平時與恆星時相互換算 82
3. 5 地方時、區時和時間服務 82
3. 5. 1 地方時 82
3. 5. 2 世界時、區時與法定時 83
3. 5. 3 日界線與夜半線 84
3. 5. 4 時間服務 87
3. 6 曆法 87
3. 6. 1 曆法的起源和作用 88
3. 6. 2 曆法的制定 88
3. 6. 3 太陽曆 90
3. 6. 4 太陰曆 92
3. 6. 5 陰陽曆 93
3. 7 天文年曆和儒略日 98
3. 8 時間系統的改正 99
3. 8. 1 世界時存在的問題 99
3. 8. 2 世界時的修正 100
3. 8. 3 以其他運動為基礎的時間計量系統 100
課外研究課題 102
第4 章 天文觀測 104
4. 1 星空區劃與四季星空 104
4. 1. 1 星空區劃 104
4. 1. 2 星圖與星表 110
4. 1. 3 四季星空 114
4. 2 天文觀測手段 116
4. 2. 1 電磁波譜與天文觀測 116
4. 2. 2 天文光學望遠鏡 119
4. 2. 3 射電望遠鏡 128
4. 2. 4 空間天文觀測 134
4. 3 天體性質的測量 137
4. 3. 1 天體光度的測量 137
4. 3. 2 天體的光譜分析 139
4. 3. 3 天體的距離測量 142
4. 3. 4 天體的大小測量 145
4. 3. 5 天體的質量測量 149
課外研究課題 153
第5 章 太陽系 154
5. 1 太陽 154
5. 1. 1 太陽的結構 154
5. 1. 2 太陽活動 158
5. 1. 3 太陽探測 162
5. 2 行星 163
5. 2. 1 行星概述 163
5. 2. 2 水星 165
5. 2. 3 金星 166
5. 2. 4 火星 168
5. 2. 5 木星 169
5. 2. 6 土星 171
5. 2. 7 天王星 172
5. 2. 8 海王星 173
5. 3 矮行星與小太陽天體 174
5. 3. 1 冥王星與柯伊伯帶 174
5. 3. 2 小行星 175
5. 3. 3 彗星 178
5. 3. 4 流星 181
5. 4 衛星 182
5. 4. 1 月球 182
5. 4. 2 其他行星的衛星 185
課外研究課題 189
第6 章 恆星 190
6. 1 概述 190
6. 1. 1 恆星的數量和名稱 190
6. 1. 2 恆星的位置和運動 191
6. 1. 3 恆星的溫度、顏色和光譜 193
6. 1. 4 赫羅圖 196
6. 2 恆星的演化 197
6. 2. 1 恆星的誕生 198
6. 2. 2 主序星 200
6. 2. 3 紅巨星 201
6. 2. 4 恆星的爆發與晚期演化 203
6. 2. 5 白矮星 206
6. 2. 6 中子星與脈衝星 209
6. 2. 7 黑洞 213
6. 3 恆星的能源與元素的合成 217
6. 3. 1 恆星的能源 218
6. 3. 2 恆星的元素合成 220
6. 4 不穩定恆星 223
6. 4. 1 變星 223
6. 4. 2 耀星、新星和超新星 227
6. 5 雙星、聚星、星協和星團 232
6. 5. 1 雙星 232
6. 5. 2 聚星 234
6. 5. 3 星協 235
6. 5. 4 星團 235
課外研究課題 237
第7 章 星系 238
7. 1 概述 238
7. 2 銀河系 241
7. 2. 1 銀河和銀河系 241
7. 2. 2 銀河系的結構 242
7. 2. 3 銀河系的自轉 247
7. 2. 4 銀河系內的星雲 249
7. 2. 5 銀河系的形成和演化 252
7. 3 河外星系 253
7. 3. 1 星系形態分類 254
7. 3. 2 星系的性質及測量 258
7. 3. 3 活動星系 260
7. 3. 4 類星體 264
7. 4 星系集團 267
7. 4. 1 雙重星系和多重星系 267
7. 4. 2 星系群 268
7. 4. 3 星系團和超星系團 270
課外研究課題 273
第8 章 宇宙 274
8. 1 宇宙概述 274
8. 1. 1 人類認識宇宙的歷程 274
8. 1. 2 早期宇宙模型介紹 275
8. 2 宇宙大爆炸理論及其觀測證據 278
8. 2. 1 宇宙大爆炸理論的提出與發展 278
8. 2. 2 宇宙大爆炸理論的主要觀點 279
8. 2. 3 宇宙大爆炸理論的觀測證據 281
8. 2. 4 宇宙極早期的暴脹模型 284
8. 3 暗物質及暗能量 287
8. 3. 1 開宇宙與閉宇宙 287
8. 3. 2 暗物質 287
8. 3. 3 暗能量 289
8. 4 地外文明探索 290
8. 4. 1 星際有機分子的發現 290
8. 4. 2 地外文明存在的可能性 291
8. 4. 3 地外文明的搜尋 292
課外研究課題 296
參考文獻 297"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