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周期觀的中朝板塊層序、事件和演化綜合研究》是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擔任主要完成單位,孟祥化,葛銘,柳永清,馬永生,和政軍,梅冥相,陳榮坤,蘇德辰,覃志安,劉燕學擔任主要完成人的一項科技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天文周期觀的中朝板塊層序、事件和演化綜合研究
- 主要完成單位: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 主要完成人:孟祥化,葛銘,柳永清,馬永生,和政軍,梅冥相,陳榮坤,蘇德辰,覃志安,劉燕學
- 等級:二等
- 獲獎序號:20070012
- 獲獎證書編號:KJ2007-2-4
- 獎種: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
項目摘要
所屬科學技術領域:地質學 主要研究內容: 1、鋁土礦富集的風暴成因機制 2、晚寒武世的風暴事件及生物丘的發現 3、寒武紀長山期全球最大海泛事件 4、克拉通陸表淺海盆地的海綠石凝縮層 5、鮞灘沉積的高頻旋迴 6、米蘭柯維奇軌道效應在陸相地層中的回響 7、元古代微亮晶碳酸鹽事件及地球演化 8、首次揭示了中朝板塊二疊紀具前陸盆地性質 9、瞬時性、等時性沉積古地理、古構造圖編制 10、天文周期控制中朝板塊構造旋迴、地球化學旋迴與成礦聚集作用 11、海侵的突發性原理-宇地系統場滯後效應 12、古老的碳酸鹽岩銀道旋迴周期楊莊-霧迷山旋迴 13、奧陶紀中朝板塊西部及大陸邊緣弧後裂谷盆地碳酸鹽重力流微後序動力學及其偏心率和奧爾特周期的耦合關係 14、寒武—奧陶紀中期Pangea超大陸中的位置及其與洋脊擴張弧後盆地的關係 15、寒武—石炭紀若干古喀斯特岩溶、古地理構造演化 科學價值 1.提出的天文周期觀沉積地質學,是現代地質學和沉積學交叉的新興學科; 2.建立了天文周期觀的旋迴層序分析原理和方法,詳述了中朝板塊從元古代至第三紀地層記錄中受各種天文周期控制和影響所相應形成的不同級次的層序,為進一步的全球性層序、事件和演化研究提供了翔實的資料; 3.對中元古代華北地台裂解有新認識提出中元古代燕山坳拉谷活動時限達800Ma; 比原來增加一倍; 4.華北地台翹翹板運動控制了早古生代沉積古地理; 5.中晚奧陶世中朝板塊及其邊緣發生過強烈裂解; 6.中朝板塊晚古生代前陸盆地的發現; 7.中朝板塊晚古生代印支前陸階段與燕山-喜山大陸裂谷階段之間,存在一個開、合古構造體系交替期 8.對天文周期觀旋迴層序以及元古代臼齒(微亮晶)碳酸鹽岩和地球演化的深入研究, 提高了元古代地層對比的精度; 9.指出古大陸裂解和風化剝蝕間斷相關,是固體礦產及油氣資源富集有利地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