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黑蛋巢是一種真菌,擔子果杯形、鐘形或倒圓錐形 ,內側暗棕色至褐色、污褐色,略有光澤,主要分布在中國。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天山黑蛋巢
- 拉丁學名:Cyathus tianshanensis
- 定 名 人:B.Liu et J.Z.Cao
- 采 集 地:中國
參考文獻,形態描述,
參考文獻
Acta Mycol. Sin.suppl.I:316~317,1986; Fan & al.,Gast.China,46,1994 syn.Cyathus tianshanensis B.Liu et J.Z.Cao var.tomentosus B.Liu,J.Z.Cao et Y.M.Li,Act.Mycol.Sin.8(2):109,1989
形態描述
擔子果杯形、鐘形或倒圓錐形 ,高(5-)7~10(-13)mm,口部寬6~8(-12)mm, 有的基部狹縮成長不及1 mm的短柄,菌絲墊沙土色,小或直徑達4 mm左右 。包被外側沙土色至暗沙土色、棕色,被有沙土色、淺棕色細綿毛、柔毛,緊貼包被,僅個別標本的毛可結成小瘤,毛一旦脫落 ,露出很明顯的縱條紋,2~3條/mm,長度可達包被高度的2/3~4/5;內側暗棕色至褐色、污褐色,略有光澤,條紋密且明顯 ,約2條/mm,長度可達包被高度的2/3,口緣平整,略內卷,僅個別具棕色的流蘇(圖67-1)。 小包扁,圓形、近圓形,2~3 ×1.8~2.8 mm,泡水後直徑可達3.2 mm,具一層淺黃至淡褐色、緊貼皮層的膜,厚10~20μm,由直徑為2.0~2.5 μm的 無色至淺黃、淺褐色菌絲組成,皮層單層,厚度與膜相近或略厚。 擔孢子呈卵形且一端具細尖,少數為廣橢圓形,大小為(7. 5-)8.5~11.0(-12.5)×6.5~8.0 μm,壁薄,不及1 μm,平滑,無色天山黑蛋巢 - 討 論天山黑蛋巢的主要鑑別特徵是包被外側淺色,內外側縱條紋明顯且長,小包較大,擔孢子卵形且一端多具小尖。該種曾有1變種――天山黑蛋巢毛被變種Cyathustianshanensisvar.tomentosus(LiuandLi,1989),原白中指出與原變種的區別在於包被外側所被的毛可結成短叢毛,包被上半部色淺,為土黃色,下半部褐色,基部狹縮。作者研究過天山黑蛋巢的模式(MHSU280)、天山黑蛋巢毛被變種的模式(MHSU601)以及同樣采自新疆天山哈熊溝的標本MHSWFC20874,它們的顯微特徵,如小包結構、擔孢子的形狀大小都一致,MHSU280包被外側的毛大部分已脫落,僅在條紋的脊之間留有一些細絨毛,MHSWFC20874包被外側緊貼棕色細綿毛,而MHSU601被有黃色緊貼的絨毛,部分毛稍結成小簇。因此,作者認為毛被變種與原變種包被外側所被毛這一巨觀特徵僅有細微差別,將MHSU601併入天山黑蛋巢為好。第Ⅶ組內我國還分布著一個淺色包被的種――淺被黑蛋巢CyathusgriseocarpusH.J.Brodie,作者研究過其模式(DAOM78014)。淺被黑蛋巢的擔孢子呈橢圓形、卵形、廣橢圓形,一般為7.0~11.0×5.0~6.0μm,略窄於天山黑蛋巢;包被內側條紋明顯或不明顯,不像該種內外側條紋明顯且長;外側呈淡黃色、奶油色,其所被的淡黃色毛為粗長毛且結成錐形簇下指,非細綿毛、柔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