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小說藉助“旅遊”這條連線城鄉最是恰到好處的線,狀寫無論是大都市精英還是深山老林的純種山民,都逃脫不了時代洪流衝擊下的堅守人文精神卻岌岌可危的困局。作品在城鄉交差的語境中,裸呈著一家現代化大企業在處女地一般的美麗深山開發旅遊業的興衰。物質工廠里的“真金白銀”一旦遭遇人心工廠里的“破銅爛鐵”,企業殿堂的金碧輝煌便會腐蝕不再。在這樣的托拉斯大集團里,從事轎藝表演的轎夫們和轎游導遊小姐們,亦是命運坎坷得令人眼痛心疼。轎夫在風景如畫的山道上抬樂了別人抬瘦了自己,小姐在花轎里打工,更被某些人甚至至親認定是“在炮樓里幹活”;她們非但沒有美人美景合一地表演出美麗,反而把自己表演成可悲的“性角色”。滿懷欲望的官員和山民百姓,也一一或理想或奢望地博鬥著,每個人都仿佛看見了咫尺天堂,每個人又都仿佛永恆存在於天堂之西。崇高理想與卑污私慾的混雜,財富樂園的構築與精神家園的坍塌,貪腐的泛濫,道德的淪陷……全書於亂象亂局中,發掘出深層的不易發現的推動歷史前進的精神和力量。
圖書目錄
楔子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
第五步
後記
作者簡介
葉明山,男,安徽廬江人。湖北省作家協會駐會專業作家,湖北省文學職稱資深高級評審,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津貼享受者。
一九八五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一九九二年評為國家一級作家。系全國作協代表大會五屆六屆代表。
主要從事小說、散文和影視劇本創作。在《人民文學》《當代》《中國作家》等中央及省級文學刊物,發表中、短篇小說兩百餘篇,計500餘萬字。其作品被《小說選刊》《小說月報》《中國文學》《作品與爭鳴》及人民文學出版社的“小說年鑑”等多次選載。著有長篇小說七種,並獲華東六省一市圖書獎和湖北省獎“屈原文藝創作獎”。所創電視連續劇全部由中央電視台首播,其中《男兒女兒好看時》、《襄河二月》,均在中央電視台一套黃金檔播映。電影《山高不擋路》,由中央六台於2002年11月中共中央“十六大”閉幕式時間段播映。劇作獲中央電視台“電視劇獎”等國家及地方獎項。
後記
在我成為職業寫作人的時候,以我個人的生命經歷,一直企望寫一部現代與傳統淒絕衝突、城市與鄉村扭曲交叉的長篇。這像一個“鬼”,從此附體,陰魂不散,時刻折磨我折騰我,讓我過著不正常的生活:不願社交聚會,不參加圈子內活動,“鬧市孤獨”成為常規常態,“呆頭呆腦”令人啼笑皆非,東湖寓所旁屈子行吟閣成為長久枯坐之地。狂躁,衝動,沉默,壓抑,痛楚,興奮,浩嘆,竊語,失眠……不應有的都“有”著,不應該的都“該”著。
有壓抑就應釋放。一次又一次試圖書寫,一次又一次摜筆。
這不是不可能。不應是無準備之仗。就“硬體”而言,是沒有重大缺損的。一、我是發表出版幾百萬字長、中、短篇小說後才想做這件活兒的。二、我有地地道道的二十年鄉村生活和三十年的城市歲月,在如是時間長河裡,我是柴米油鹽謀生者,與高高在上地突然下去“深入生活”毫無牽扯。也就是說我有“原生態生活”的硬體。
生米做不成熟飯,恐怕只能怪自己不是巧婦了。
時光就這樣移過了二十一世紀門檻。
二〇〇二年,我應邀寫一部三峽移民的報告文學。大約在半年時間裡,三次往返宜昌萬州,整月整月地在大巴山里翻越。我非常可口地喝包穀酒吃烤紅薯燜土豆,非常快樂地聽山歌學情歌。在“三窩包穀就算一塊地”的田間和山民們一起幹活。在木樑木柱石頭牆、“一隻角起灶,一隻角屙尿,一隻角養豬,一隻角睏覺”的山坡房裡,作飲食起居。我舉目就見石崖上的懸棺,側耳依稀聽見縴夫號子,古棧道上縱深幾步,忽然就有喧囂繁華小鎮,一支又一支旅遊人馬,在紅黃藍綠各色“令旗”下,浩浩蕩蕩向千山萬壑開拔……
這是目不暇接的時光。這是神思飛揚的歲月。在如此時間裡,我有一個特別紀念日:那是個秋雨綿綿的傍晚,山川填納著宇宙混沌的氣息,猿在寒雨連江中啼嗚,鳥的濕重翅膀艱險地收攏在枝頭搖曳的巢窩。房東家的一隻母山羊,不屈不撓咩咩呼喚著尚未歸欄的小羊。兩頭牛卻毅然不顧晚雨的加大和夜色趨濃,衝上嶺坡尋覓芳草地……我就在如此“自然環境”里,圍在火塘邊聽一位煙桿有多長“龍門陣”就有多長的巴山老爹神秘講述“六步天堂”的祖傳故事。老爹用他的晾衣竿一般的長菸袋鍋敲打著距離火塘很遠的地面說,不光是我們這地場,咱大中國都喜歡“六”數字愛講“六六大順”,我們巴人祈福“六六順”也曉得“六不易”,我們把“六步天堂”的故事書寫在離天堂很近的高聳的石崖上,我們的先祖如不是宣言指路,那就是警言後人……
從大巴山回到武漢後,我的人生長河好像突然疏通了,這“長河”里的浪花,被巴山石破天驚濺起了開放了,我想,我可以寫此生相許的這部長篇小說了。
當然,我沒想到那又是個漫長歲月,一寫就是八年。尊嚴的保衛和毀滅,幸福的篤實與虛無,人性的束縛與解放,醜惡的輕易產生與美麗的輕易破損,人文精神的集體化沉淪與草根精英的單兵式突擊,生存歧路上的醉唱與命運通道上的悲歌……一一纏磨了八年,推演了八年。書卷透露的生活底蘊再厚重些,文章的結構再縱橫捭闔章法新穎些……一一追求了八年,慘澹經營了八年。這在“一舉手一月一部長篇”“大中國一年成千上萬長篇”的電腦化寫作時代,我是不識時務了。
那就索性再寫點仰望星空般的“不識時務”想法。
先賢們位卑未敢忘憂國,我不敢淡忘的自己是一名專業作家。我的寫作出發點不可扭轉,它永遠是對人類誠篤關懷,對人性殷殷訪問,對民族命運的勤謹憂思。文學的任務無論被怎樣多維解析,我只認死理地認為是對人的健康精神的呼喚,是人的理想燭照與攀援。
我也認為,無論何時何處,文學的發生都應有批判與抗議的擔當。我們應該勇敢拒絕前社會主義的空想英雄情結與所謂團隊精神精神的虛偽創作,要真誠書寫每條生命的尊嚴,書寫個體價值意義的人文光芒。我要以自己生命對另一群生命深切感知、同情與憐憫,實現文學對心靈的重託和關的眷顧。
我還認為,敘事文學的重量級砝碼是獨特細節。前人作品沒有出現過的且又注入深邃靈魂的細節多與寡,是長篇小說的“真金白銀”。作家根基是否厚實,獨創的才氣是否逼人,通過幾個細節就能考量。特別是當下面對客群與市場的檢驗,任何作品沒有養目悅心的獨特細節過招,是很難取勝的。
我還要說,長篇小說是結構藝術。我覺得以“人”生髮事與以“事”發生事是大不同的故事結構法,前者最有可能實現眾望的“塑造人”,後者往往難能逃脫“寫出的是生動故事,而不是生動的人”。我用時空為序的塊狀結構,希圖厚重地開發人性,厚實地書寫時間過去了的凝固在空間裡的歷史……我的這些想法,很可能又是“願望是好的”,“實現是艱難的”。那就讓讀者評說吧,而我的絮叨理應就此打住。
2012.4,於武昌東湖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