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庫建設
天堂山水利樞紐工程位於龍門縣西北部的天堂山鎮,增江支流高明河上游的天堂山峽谷牛鼻頭處,距廣州市180公里,惠州市90公里,公路貫通直達,交通方便。 本工程從1956年開始進行勘測和規劃設計,列為“增江流域治理規劃”中重點開發項目。1978年7月,天堂山水利樞紐工程開始籌建。1979年7月,廣東省水電第三工程局進場進行施工,1981年6月,由於貫徹國民經濟調整“八字”方針,天堂山水庫列為廣東省放緩建設進度項目。1989年5月,工程重新展開建設工作,1989年9月9日工程河床截流成功,1990年1月1日第一塊壩體基礎混凝土澆築,水電站於1989年9月27日動工,引水隧洞於1990年5月1日動工。
1992年8月25日,天堂山水庫下閘蓄水。1992年9月30日,天堂山水電站機組併網發電。1993年5月24日起天堂山水電站正式投產運行。
天堂山水庫的建成,充分發揮防洪、灌溉、發電等功能,為廣州增城市的經濟發展和騰飛提供保障,取得了巨大的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
建設背景
天堂山水庫位於增江支流高明河上游地派鎮坑潭村附近,是一宗整治增江流域的廣東省“八五”計畫重點水利建設項目,工程始建於1978年7月,1981年因國民經濟調整而緩建,1987年11月復建,1992年8月下閘蓄水,1993年6月工程全面竣工,總投資2.626億元。
庫區容量
天堂山水庫是以防洪為主,兼顧灌溉、發電、旅遊等綜合效益的大(Ⅱ)型水利樞紐工程。該工程主要由混凝土三圓心雙曲率拱壩、引水隧洞、電站等部分組成。壩高70米,壩長287米,壩頂高程159米。引水遂洞長1165米,內徑5米,設計流量46.8立方米/秒。水庫集雨面積461平方公里,庫容2.43億立方米,正常蓄水位高程為珠基150米,死水位130米,防洪面積38萬畝,直接灌溉面積8.9萬畝。水庫多年平均降雨量2450毫米,多年平均流量18.68立方米/秒,多年平均逕流量5.89億立方米,是年調節水庫。工程受益包括龍門、增城、博羅三縣共30多萬人,在汛期對京九鐵路增城石灘段、廣惠高速、惠河高速、205國道增城段和增龍省道減輕洪水毀損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壩後電站裝機三台,總容量1.95萬千瓦,年設計發電量6140萬千瓦時。
防洪措施
天堂山水利樞紐工程是一宗整治增江流域的控制性骨幹工程,是以防洪為主,兼有發電、灌溉、旅遊、養殖、航運等綜合效益的大(Ⅱ)型水利工程。水庫控制集雨面積461平方公里,總庫容2.43億立方米,正常蓄水位150米,年發電量6100萬kwh,改善下游約12.68萬畝農田灌溉用水。水庫對來水進行削峰填谷,使下游的龍門縣縣城、增城市等遭受洪水災害由原來的2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 工程樞紐包括一座70米高、壩頂弧長287.37米的混凝土三圓心雙曲率拱壩,一條長1165米、內徑5.0米的引水發電隧洞,一座裝機3×6500kw的水力發電站和相應的輸變電系統。
管理機構
天堂山水庫管理局成立於1989年4月,負責處理天堂山水庫建設期間的行政事務和工程竣工後的管理,為縣正科級事業單位建制,1993年10月經惠州市編委批准,升格為副處級事業單位,行政歸屬龍門縣人民政府領導。1993年5月成立中共天堂山水庫管理局委員會,1995年1月成立中共天堂山水庫管理局紀律檢查委員會。2008年水利體制改革後,定性為準公益性水管事業單位(副處級),局下設的機構有:黨委辦公室、人秘科、工程技術管理科、天堂山水電站和武裝部,均為副科級建制。核定事業編制60人,定編經費由縣財政核補。全局現有幹部職工202人,其中在職161人,內退18人,退休23人。全局在職的有中專以上學歷67人,高級職稱4人,中級職稱13人,初級職稱31人。多年來先後被縣、市、省水利廳評為文明單位,市模範納稅戶,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模範職工之家》等光榮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