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演職員,電影視頻,劇情簡介,演職員表,演員表,職員表,角色介紹,音樂原聲,幕後花絮,獲獎記錄,幕後製作,製作發行,影片評價,
劇情簡介
在維吉尼亞里奇蒙天文實驗室里,14歲的少年萊奧·畢德曼無意中發現了一顆不知名的彗星,後來經過科學家沃爾夫證實這竟是一顆能給予地球毀滅性打擊的彗星。這顆彗星重約500兆噸,面積相當於紐約市大小。它正受太陽的引力而圍繞太陽運行,如果按照它所運行的軌道,大約一年後便會與地球相撞。
為了拯救地球,政府決定派遣由前太空人坦納船長率領的小組駕駛由美、俄聯合製造的飛船“彌塞亞”號登入彗星,試圖用核裝置引爆彗星或使彗星偏離原來的軌道以阻止這顆災難之星。然而由於對彗星結構分析的不夠,爆炸使彗星分成大小兩塊仍繼續飛向地球,“彌塞亞”號則在行動失敗後與地球失去了聯繫。隨著彗星與地球的距離越來越近,人類已經無法阻止其前進,地球雖然不會因為撞擊而消失,但撞擊所產生的海嘯與塵埃將會給地球所有的生命以致命的打擊。
為了能夠使人類生存下去,政府不得不實行了最後的“方舟”計畫,即建立一處秘密庇護所,裡面存有種子、植物、動物和少數人類的精英以便在兩年後塵埃落定再出來完成自己的重任。撞擊的日子終於到來了,第一塊小彗星以超過聲音的速度撞進了大西洋,頃刻之間紐約、波士頓、費城等地被海嘯吞沒。幸運的是,“彌賽亞”號幾經波折又與地球取得了聯繫,太空人們毅然啟動核裝置,義無反顧地沖向隨後而來的大彗星塊,蒼穹划過一片壯麗的流星雨,人類終於得救了。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配音 |
---|---|---|
坦納船長 | 羅伯特·杜瓦爾 | 沈曉謙 |
湯姆·貝克 | 摩根·弗里曼 | 喬榛 |
萊奧·畢德曼 | 伊利亞·伍德 | 翟巍 |
珍妮·萊納 | 蒂婭·里歐妮 | 丁建華 |
Robin Lerner | 瓦妮莎·雷德格瑞夫 | 姜玉玲 |
Sarah Hotchner | 莉莉·索博斯基 | ---- |
Alan Rittenhouse | 詹姆斯·克倫威爾 | ---- |
Dr. Gus Partenza | 喬恩·費儒 | ---- |
Eric Vennekor | 多格雷·斯科特 | ---- |
Tim Urbanski | 馬克·摩斯 | ---- |
Theo Van Sertema | 德雷克·德·林特 | ---- |
Jason Lerner | 馬克西米連·謝爾 | ---- |
Dr. Oren Monash | 朗·埃達德 | ---- |
Beth Stanley | 勞拉·伊內斯 | ---- |
Andrea 'Andy' Baker | 瑪麗·麥克科馬克 | ---- |
Don Beiderman | 理察·希夫 | ---- |
Mark Simon | 布萊爾·安德伍德 | ---- |
Chuck Hotchner | Gary Werntz | ---- |
Stuart Caley | 布魯斯·維茨 | ---- |
Ellen Beiderman | Betsy Brantley | ---- |
Morten Entrekin | O'Neal Compton | ---- |
Chloe Lerner | 萊亞·吉斯特德 | ---- |
Col. Mikhail Tulchinsky | Aleksandr Baluyev | ---- |
Caitlin Stanley | Caitlin Fein;Amanda Fein; | ---- |
Ira Moskatel | Joe srca | ---- |
Marianne Duclos | Una Damon | ---- |
Jeff Worth | Charles Dumas | ---- |
Bobby Rhue | 阿利米·巴拉德 | ---- |
Jane Beiderman | Katie Hagan | ---- |
Vicky Hotchner | Denise Crosby | ---- |
Priest | Frank Whiteman | ---- |
Jason Thurman | 傑森·多靈 | ---- |
Jasmine | Jasmine Harrison | ---- |
Student | Rahi Azizi | ---- |
Holly Rittenhouse | Hannah Werntz | ---- |
Ivan Brodsky | Tucker Smallwood | ---- |
Sheila Bradley | Merrin Dungey | ---- |
Wendy Mogel | Kimberly Huie | ---- |
Grey Man | William Fair | ---- |
Gen. Scott | Francis X. McCarthy | ---- |
Stofsky | Ellen Bry | ---- |
Reporter | Lisa Ann Grant | ---- |
Waiter | Leslie Dilley | ---- |
Patricia Ruiz | Concetta Tomei | ---- |
Mike Perry | 麥克·奧麥利 | ---- |
Otis Hefter | 柯特伍德·史密斯 | ---- |
NASA Official | 格里·格里芬 | ---- |
David Baker | Charlie Hartsock | ---- |
Marietta Monash | Jennifer Jostyn | ---- |
Dwight Tanner | Don Handfield | ---- |
Steve Tanner | Jason Frasca | ---- |
Pretty Woman | Cynthia Ettinger | ---- |
Little Boy | Benjamin Stralka | ---- |
Brittany Baker | Stephanie Patton | ---- |
NASA Guy | Michael Winters | ---- |
Young Lieutenant | John Ducey | ---- |
Section Leader | Christopher Darga | ---- |
CAPCOM | Joshua Colwell | ---- |
Ben Sergeant | Cornelius Lewis | ---- |
Pilot | Kevin LaRosa | ---- |
NY Tourist (uncredited) | Ethan Aronoff | ---- |
Police Officer (uncredited) | James E. Ash | ---- |
Backpacker (uncredited) | Matt Bennett | ---- |
Fleeing Pedestrian | Len Berdick | ---- |
McCloud (uncredited) | W·厄爾·布朗 | ---- |
Father (uncredited) | Cullen G. Chambers | ---- |
Pedestrian (uncredited) | Pamela Fischer | ---- |
Prompter Techie | Bob Glouberman | ---- |
Refugee Climbing Fence | Phil Hawn | ---- |
Refugee (uncredited) | Arden James;Thomas Rosales Jr.; | ---- |
Soldier (uncredited) | Jody Millard | ---- |
Fleeing Pedestrian Landing Next to Guy on Bench | George F. Miller | ---- |
Astronomy Club Member (uncredited) | Joseph Ashton Montgomery | ---- |
Times Square Attendee | Philip Ng | ---- |
Secret Service Agent #1 (uncredited) | Mic Rodgers | ---- |
Dr. Marcus Wolf | 查爾斯·馬丁·史密斯 | ---- |
Jenny's Assistant | Suzy Nakamura | ---- |
High School Student (uncredited) | Athena Stamos | ---- |
MSNBC Anchor (uncredited) | Charles Chun | ---- |
Flood Victim (uncredited) | Phil Gardiner | ---- |
Cyclist (uncredited) | Nick Stellate | ---- |
職員表
製作人 | 導演 | 副導演(助理) | 編劇 | 攝影 | 配樂 | 剪輯 | 選角導演 | 配音導演 | 藝術指導 | 美術設計 | 服裝設計 | 視覺特效 | 布景師 |
---|---|---|---|---|---|---|---|---|---|---|---|---|---|
史蒂文·史匹柏 瓊·布拉德肖 大衛·布朗 D. Scott Easton 沃爾特·F·帕克斯 理察·D·扎努克 | 咪咪·萊德 | Paula Case K.C. Colwell Cara Giallanza Basil Grillo Derek E. Johansen Dana J. Kuznetzkoff | 布魯斯·喬伊·羅賓 麥可·托爾金 | 迪特里希·羅曼 | 詹姆斯·霍納 | Paul Cichocki David Rosenbloom | Allison Jones | 丁建華 | Leslie Dilley | 丹尼斯·布拉德福德 Gary Kosko Andrew Neskoromny Tom Valentine | 魯思·梅爾斯 | 斯科特·法勒 Kenneth Jones | Peg Cummings |
(參考資料)
角色演員介紹
- 坦納船長演員:羅伯特·杜瓦爾一名美國太空人,率領五名太空人乘彌賽亞飛船到達彗星,把預先準備好的核彈放置到慧星上面引爆,以令它化成碎片或是改變軌道。坦納英勇地完成了任務,卻發現並沒有取得預期效果。慧星碎成了一大一小兩部分,向地球步步逼近。
- 萊奧·畢德曼演員:伊利亞·伍德他是一個14歲的少年,天文愛好者,一次在觀測天空時,無意中發現了一顆彗星,並告訴了其他人,科學家們很快就發現這個彗星將要猛烈撞擊地球。
- 珍妮·萊納演員:蒂婭·里歐妮電視節目主持人,她在報導地方新聞的同時,發現了彗星將撞擊地球的訊息,珍妮因此被貝克總統“請”去密談。總統拿出獨家報導的條件,讓珍妮將這一秘密保守兩天。
- 湯姆·貝克演員:摩根·弗里曼美國總統,在得到彗星將要撞擊地球的信息後,策劃了一個危險的太空任務,在記者招待會上,總統貝克宣布將派一支特殊小分隊到太空去摧毀向地球撞來的彗星。
(參考資料)
音樂原聲
發行日期 | 專輯名稱 | 序號 | 曲目名稱 | 序號 | 曲目名稱 |
---|---|---|---|---|---|
1998年5月5日 | 《天地大衝撞》 | 01 | 《A Distant Discovery》 | 02 | 《Crucial Rendezvous》 |
03 | 《Our Best Hope...》 | 04 | 《The Comet's Sunrise》 | ||
05 | 《A National Lottery》 | 06 | 《The Wedding》 | ||
07 | 《The Long Return Home》 | 08 | 《Sad News》 | ||
09 | 《Leo's Decision 》 | 10 | 《The President's Speech 》 |
(參考資料)
幕後花絮
- 該片是導演咪咪·萊德繼《和平締造者》之後,執導的第二部電影長片。
- 發現彗星的天文學家在車禍中喪生的情節取材於真實事件:1997年7月18日,發現蘇梅克·列維9號彗星的天文學家尤金·蘇梅克(Eugene Shoemaker)死於一場車禍。
- 在片中扮演美國宇航局官員的格里·格里芬曾是美國宇航局的飛行主管。
獲獎記錄
活動 | 時間 | 獎項 | 接收方 | 結果 |
---|---|---|---|---|
第25屆土星獎 | 時間 | 最佳科幻電影 | 《天地大衝撞》 | 提名 |
(參考資料)
幕後製作
該片於1997年6月16日開拍,劇組首先在維吉尼亞州馬納薩斯的一段剛剛完工但尚未開通的高速公路上拍攝了美國東海岸居民瘋狂逃離彗星撞擊點的混亂場景,有2100名臨時演員和1870台各種車輛參與拍攝,整個堵車現場綿延1.5英里。為協助劇組拍攝,維吉尼亞的喬治城和阿靈頓首次允許在星期天關閉弗朗西斯·斯科特·基大橋,因為兩座城市的政府和電影部門給予了攝製組大力支持,並提前告知公眾大橋的關閉時間,使拍攝現場井然有序。
製作發行
上映日期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 |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 |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 |
---|---|---|---|---|---|
美國 | 1998年5月8日 | 加拿大 | 1998年5月8日 | 墨西哥 | 1998年5月14日 |
荷蘭 | 1998年5月14日 | 南斯拉夫 | 1998年5月14日 | 德國 | 1998年5月14日 |
匈牙利 | 1998年5月14日 | 義大利 | 1998年5月14日 | 西班牙 | 1998年5月15日 |
南非 | 1998年5月15日 | 瑞典 | 1998年5月15日 | 英國 | 1998年5月15日 |
瑞士 | 1998年5月15日 | 冰島 | 1998年5月15日 | 丹麥 | 1998年5月15日 |
愛爾蘭 | 1998年5月15日 | 葡萄牙 | 1998年5月15日 | 以色列 | 1998年5月15日 |
韓國 | 1998年5月16日 | 斯洛伐克 | 1998年5月21日 | 阿根廷 | 1998年5月21日 |
波蘭 | 1998年5月22日 | 土耳其 | 1998年5月22日 | 巴西 | 1998年5月22日 |
芬蘭 | 1998年5月22日 | 法國 | 1998年5月27日 | 比利時 | 1998年5月27日 |
智利 | 1998年5月28日 | 挪威 | 1998年5月29日 | 紐西蘭 | 1998年6月4日 |
香港 | 1998年6月5日 | 新加坡 | 1998年6月18日 | 澳大利亞 | 1998年6月18日 |
日本 | 1998年6月20日 | 印度尼西亞 | 1998年7月25日 | 科威特 | 1998年7月29日 |
(參考資料)
製作發行公司
製作公司 | 發行公司 | ||
---|---|---|---|
夢工廠 | 派拉蒙影業公司 | 夢工廠電影發行公司 | 環球影業UIP |
派拉蒙影業公司 | CBS Television | Filmes Lusomundo | United International Pictures |
Zanuck/Brown Productions | Argentina Video Home | Cinema International | 派拉蒙家庭視頻公司 |
Manhattan Project | Prem'er Video Fil'm | Red Feather Photoplays | Finnkino Oy |
(參考資料)
影片評價
該片不僅僅是一部科幻災難片,它遠遠超出了人類所想像的科幻片的範疇,它是一部感人至深的以人類共同情感——親情、友情、愛情為主題的影片。它講述了在地球末日即將來臨時,每個人面對死亡的不同心態。《天地大衝撞》可以說是透視人性善與惡,勇敢與怯懦,真愛與虛情,堅貞與背叛,奉獻與索取的一面明鏡,一則令人看後有所思、有所感的世紀末寓言。(新浪娛樂評)
《天地大衝撞》不僅有特效和災難,電影還展現出人們面臨滅頂之災時的不同反應,面對災難時的親情和友情,人物形象都塑造的很真實很生動,編劇麥可·托爾金聚焦於少數特殊人群的生活,從而將巨大的災難引入個人層面。該片雖然在票房上敗給了《絕世天劫》,卻在影片內涵上比後者更發人深省。(三藩紀事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