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台清真寺

天地台清真寺,位於開封市南關區,是開封著名的清真寺之一。現寺有大殿3間,有卷棚。2間水房,一間經堂。有社長一人,阿訇一人,寺師傅一人(主管水房),無海里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天地台清真寺
  • 地區:開封市
  • 初建:1874年
  • 特點:分散不集中
歷史沿革,初建,修繕重建,規模建制,地理交通,

歷史沿革

初建

清同治甲戌年(1874年)以前,南關區頭二道胡同有簡易清真寺。1907年,值隴海鐵路由東修及於汴,各商業多漸集於此區,使南關區忽然繁華。來此經商的回民,因商業在身,閒暇之時甚少,遇事到城內清真寺很不方便,迫切要求就近建寺,於是南關大街清泉澡堂經理王增等人,在南關東后街南首路東,置地二畝半,修蓋草房數間,請阿訇於此。自此,每日祈禱禮拜便當,宗教事項請阿訇亦較向城內去近得多了。
時寺位車站西北,門向南開。頭門內有土井一口,有大殿3間,北講堂5間,水房4間,東院女寺4間,還有附屬平房十四間,寺內建築,系磚木結構,前院無建築,僅有3間私房。
本坊回民分散不集中,在開封很為獨特。多為由城內或他鄉遷來營商之人,車站上下賣飯賣茶,拉車背包等出力事項,多為其營生。

修繕重建

林彪、“四人幫”橫行時間,該寺始被定為開封市留用寺之一,但後來除北講堂外皆被占用。其中寺屬十四間平房被扒掉,在此基地上建十間樓。大殿闢建為廠,置兩台電動機,歷經六、七十年風風雨雨的大殿,難經受如此震動,倒塌兩間,留下的亦岌岌可危。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政治局面安定。過往的旅客,為了遵守伊斯蘭的教育,時間上許可時,均可來此作禮拜。兼於此,南關天地台清真寺,於1983年12月,在區黨政關心協助下,在少數民族代表的配合下,正式恢復,部分產權落實。同時,建立臨時機構一一開封市南關區天地台清真寺籌備領導小組。1984年秋,經過南關區徵求意見和提名,在區委統戰部協助下,成立了南關區天地台清真寺民主管理小組。
民主管理小組和統戰部協商,“為發展少數民族經濟、文化,當務之急是自力更生,以產養寺,因地制宜,把十間樓劃為寺有,計畫再加蓋6間樓。開闢為南關民族招待所,以寺自給,增產節約,增收節支”。建議得到支持。
然時寺內一片瓦鑠,滿目瘡痍,蕭殺淒涼,人力物力奇缺,重修困難重重。統戰部長蘇驥修同志和統戰部祁秀蘭同志挺身而出,勇挑重擔,為修理跑設備、原材料,籌備資金而多方聯繫(對於二位同志,南關區回民每談及此,無不深表感激之情),經八方支援,終於修復成功並且開放。

規模建制

天地台清真寺有大殿3間,有卷棚。2間水房,一間經堂。有社長一人,阿訇一人,寺師傅一人(主管水房),無海里凡。現今,該寺為以寺自給,阿訇學課、所有人員工資以及水電煤等用品費用現由招待所的收入支付。

地理交通

天地台清真寺,位於開封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