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一體化信息網路時間統一技術

天地一體化信息網路時間統一技術

《天地一體化信息網路時間統一技術》,2022年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蔚保國等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天地一體化信息網路時間統一技術
  • 作者:蔚保國
  • 出版社人民郵電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2年11月
  • 頁數:269 頁
  • 開本:16 開
  • 裝幀:精裝
  • ISBN:9787115585905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天地一體化信息網路的建設和發展將會改變未來空間技術套用模式並深刻影響人類未來的生活。其具有高動態、多層以及異構多節點特性,統一時間基準的建立以及節點間高精度的時間同步,是實現天地一體化信息網路高效互聯和協同的重要技術基礎。
本書站在天地一體化信息網路系統工程角度,重點從天地一體化時間統一的角度進行闡述,特別是從時間基準的建立、到時間基準的維持、再到時間的廣域播發和監測評估,層層遞進描述網路化的時間及其傳遞。本書首先介紹了時間的概念以及天地一體化信息網路的定義和特徵,然後介紹了天地一體化信息網路的時間基準體系框架以及時間基準的維持技術,在此基礎上介紹了天地一體化信息網路多節點時間同步技術以及網路授時監測評估技術。
本書通過對天地一體化信息網路、時間基準、時間比對等技術的綜合描述,以期對天地一體化信息網路的發展以及PNT技術的進步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為天地一體化信息網路、衛星導航、高精度時間傳遞、測控等相關專業領域的高年級本科生、研究生和工程技術人員提供參考。

作者簡介

蔚保國,內蒙古自治區涼城縣人,工學博士,研究員,中國電子學會會士,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首席科學家,網路通信研究院副總工程師,衛星導航系統與裝備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現任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中國電子學會遙感遙測遙控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計量測試學會時間頻率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測繪學會大地測量與導航專業委員會委員,國際大地測量協會中國委員會委員。長期從事衛星導航系統與綜合PNT技術研究工作,帶領團隊先後承擔了北斗一號工程、北斗二號工程、北斗三號工程、中歐伽利略科技合作計畫、天地一體化信息網路重大科技專項等地面測控與導航核心關鍵科研任務;發表學術論文180多篇,發明專利190多項,出版學術著作3部。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軍隊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河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中國電子學會科學技術獎技術發明一等獎、衛星導航定位科技進步獎特等獎、中國航天基金會獎航天貢獻獎等。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和全國最美科技工作者、中國電子學會十佳優秀科技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圖書目錄

第1章 緒論 001
1.1 背景與意義 002
1.2 時間及時間統一技術發展歷程 003
1.2.1 時間發展歷程 003
1.2.2 時間頻率基本概念 006
1.2.3 時間統一技術發展歷程 012
1.3 天地一體化信息網路 015
1.3.1 基本概念 015
1.3.2 國外發展歷程 016
1.3.3 國內發展歷程 021
1.4 天地一體化信息網路時間統一的需求與挑戰 022
1.4.1 時間統一需求與服務 022
1.4.2 信息網路融合 024
1.4.3 面臨的挑戰 025
參考文獻 028
第2章 時間統一基本概念、技術及方法 031
2.1 時間統一基本模型 032
2.2 時間頻率系統基本結構 033
2.2.1 集中式 033
2.2.2 分散式 034
2.2.3 集中—分散式 036
2.3 時間建立與產生技術 037
2.3.1 時間建立技術 037
2.3.2 時間頻率信號產生與分配 041
2.4 時間比對技術 043
2.4.1 GNSS共視時間比對 043
2.4.2 衛星雙向時間比對 044
2.4.3 光纖雙向時間比對 044
2.5 授時技術 045
2.5.1 衛星授時 045
2.5.2 長/短波授時 046
2.5.3 網路授時 048
2.6 授時監測技術 050
2.6.1 GNSS授時監測 050
2.6.2 長波授時監測 052
2.6.3 網路授時監測 053
2.7 性能指標及測量方法 054
2.7.1 頻率準確度 054
2.7.2 頻率穩定度 054
2.7.3 相位噪聲 056
2.7.4 頻率復現性 058
2.7.5 頻率漂移率 058
2.7.6 頻率偏差 059
2.7.7 時差 059
2.7.8 時間同步誤差 060
2.7.9 時間傳遞不確定度 060
參考文獻 061
第3章 天地一體化信息網路時間統一體系 063
3.1 架構與特徵分析 064
3.1.1 網路架構 064
3.1.2 網路特徵分析 067
3.1.3 時間同步特性分析 075
3.2 時間統一體系概念框架 077
3.2.1 基本概念 077
3.2.2 物理組成 078
3.2.3 運行機制 079
3.3 時間統一體系模型 081
3.3.1 多層體系模型 081
3.3.2 分層自治模型 083
3.3.3 基於鐘差相對不變性的拓撲聚合模型 086
3.4 時間統一體系能力 090
3.4.1 天基高精度守時能力 091
3.4.2 網路化高精度時間同步能力 092
3.4.3 面向通導遙融合的全網泛在精準時間服務能力 093
參考文獻 095
第4章 天地協同時間基準建立與表達 097
4.1 基本概念 098
4.2 守時原子鐘 099
4.2.1 氫原子鐘 100
4.2.2 銫原子鐘 101
4.2.3 銣原子鐘 103
4.3 時間基準建立模式 104
4.3.1 地面時間基準 104
4.3.2 地面網路化時間基準 112
4.3.3 天地協同時間基準 113
4.4 數據處理關鍵技術 115
4.4.1 數據預處理技術 115
4.4.2 時間產生技術 123
4.4.3 時間基準評估技術 126
參考文獻 128
第5章 高精度時間比對技術 131
5.1 衛星共視時間比對技術 132
5.1.1 基本原理及數學模型 132
5.1.2 誤差分析及改正模型 134
5.2 衛星雙向時間比對技術 149
5.2.1 基本原理及數學模型 149
5.2.2 誤差分析及改正模型 155
5.3 星地雙向時間比對技術 166
5.3.1 基本原理及數學模型 166
5.3.2 誤差分析及改正模型 172
5.4 星間雙向時間比對技術 174
5.4.1 基本原理及數學模型 174
5.4.2 誤差分析及改正模型 178
5.5 光纖雙向時間比對技術 183
5.5.1 基本原理及數學模型 183
5.5.2 誤差分析及改正模型 185
參考文獻 189
第6章 高精度鏈路時延標定與傳遞技術 191
6.1 時延定義 192
6.1.1 發射設備時延 193
6.1.2 接收設備時延 193
6.2 系統鏈路時延分類 194
6.2.1 星地鏈路時延 195
6.2.2 星間鏈路時延 196
6.2.3 站間鏈路時延 197
6.3 時延直接標定 198
6.3.1 發射時延直接標定 199
6.3.2 轉發時延直接標定 202
6.4 時延傳遞標定 203
6.4.1 發射時延傳遞標定 204
6.4.2 接收時延傳遞標定 205
6.4.3 轉發時延傳遞標定 206
6.5 時延標定方法性能比較分析 207
參考文獻 209
第7章 天地協同時間服務體系 213
7.1 時間服務概念與模型 214
7.1.1 時間服務概念 214
7.1.2 時間服務模型 216
7.2 體系架構與服務模式 217
7.2.1 體系架構 217
7.2.2 時間服務模式 218
7.3 授時服務原理與方法 221
7.3.1 短波無線電授時 221
7.3.2 長波無線電授時 224
7.3.3 衛星無線電授時 226
7.3.4 網路授時 234
7.4 授時監測原理與方法 239
7.4.1 地基監測 239
7.4.2 天基監測 245
參考文獻 249
第8章 時間統一發展趨勢與套用前景 251
8.1 發展趨勢 252
8.1.1 頻率標準的提升促進秒的重新定義 252
8.1.2 國際參考時間尺度向實時連續演進 253
8.1.3 國家時間頻率基礎設施向天地協同體系發展 254
8.2 套用前景展望 256
8.2.1 時間統一在各行業領域中的泛在套用 256
8.2.2 時間統一的“中國製造”套用 257
8.2.3 時間統一的智慧型社會套用 258
8.2.4 時間統一的現代化國防套用 259
參考文獻 260
名詞索引 26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