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天和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重慶市開州區
- 地理位置:開州區西北部
- 面積:67 km
- 下轄地區:1個社區、9個行政村
- 政府駐地:天和村
- 電話區號:023
- 郵政區碼:405441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車牌代碼:渝F
- 人口:18904人(截至2018年末戶籍人口)
建置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水文,自然災害,自然資源,人口,經濟,綜述,農業,工業,商貿,金融,社會事業,教育事業,科技事業,文體事業,醫療衛生,社會保障,交通,歷史文化,
建置沿革
清末,為江里河堰壩甲。
民國十九年(1930年),置河堰壩鄉。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與天白鄉合併為天和鄉。
1953年,天和鄉分為天和、白樂、龍溪、高興4鄉。
1958年8月,天和、白樂、龍溪、高興4鄉合併建天和公社。
1983年12月,天和公社改為天和鄉。
2010年4月,由天和鄉改為天和鎮。
行政區劃
1997年,天和鎮下轄天和、里仁、白岩、桐樹、筆山、甘溪、安靜、柏坪、明陽、跳蹬、京祝、白樂、水磨、中壩、三壩、高興、松壽、銀峰18個行政村。
2011年末,天和鎮下轄仁和1個社區,明陽、白樂、水磨、高興、天和、桐樹、筆山、安靜、銀峰9個行政村;下設4個居民小組、47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天和鎮下轄1個社區、9個行政村:仁和社區、明陽村、白樂村、水磨村、高興村、天和村、桐樹村、筆山村、安靜村、銀峰村,鎮人民政府駐天和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天和鎮
地形地貌
天和鎮地勢呈南北高、東面低;地形主要為深丘,間以谷地平壩;境內最高點大梁山位於開州區與宣漢縣的分界山嶺北部,海拔1348米;最低點位於明陽跳蹬河畔,海拔320米。
氣候
天和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多年平均氣溫14.6℃,無霜期235—301天,年均降水量1277毫米。
水文
天和鎮屬小清河水系;境內最大的河流為河堰壩河,河堰壩河由西向東流經,桐樹河由北向南流經,匯於河堰壩場口,再由西向東穿過原白樂壩,注入桃溪河,境內長18.5千米,年均流量1584.3立方米/秒。
自然災害
天和鎮主要自然災害有滑坡、伏旱、風災、霜凍、地質災害等;滑坡災害年均發生1次,主要發生在3—9月,嚴重的一次發生在2011年8月4日安靜村地區,使天和到開州區主公路安靜村段垮塌60米左右,造成嚴重的交通中斷,部分公路邊山包垮塌導致大樹倒地,對附近住戶及電力設備造成很大的威脅。
自然資源
天和鎮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煤、石灰石、高嶺土、鐵等,其中煤儲量500萬噸,地質儲量1500萬噸,已經開發的煤礦位於筆山村、桐樹村、水磨村及高興村,礦區面積30平方千米,地質儲量1500萬噸,可采量400萬噸,年產量100萬噸。2011年,天和鎮有耕地面積2.1萬畝,人均1.1畝;可利用草地面積0.2萬畝;林地面積5.2萬畝,森林覆蓋率達53%。
人口
2011年末,天和鎮總人口18704人,其中城鎮人口2305人,城鎮化率12.3%;另有流動人口422人;總人口中,男性10069人,占53.8%,女性8635人,占46.2%;18歲以下4406人,占23.6%;18—35歲4293人,占23%;35—60歲7216人,占38.6%;60歲以上2789人,占14.8%;以漢族為主,達19675人,占99.9%;有苗、土家、布依、蒙古、壯、侗6個少數民族,共29人,占0.1%。2011年,天和鎮人口出生率11.3‰,人口死亡率5.8‰,人口自然增長率5.5‰,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279.3人。
2017年末,天和鎮常住人口為17987人。
截至2018年末,天和鎮戶籍人口為18904人。
經濟
綜述
2008年,天和鎮地方生產總值突破1億元,工業總產值為到4600萬元,農村經濟總收入達4003萬元,勞務經濟收入315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達到3072元。
2011年,天和鎮財政總收入919.8萬元,比2010年增長33.2%;人均財政收入491.8元,比2010年增長33.2%。2011年,天和鎮農民人均純收入5831元。
2018年,天和鎮有工業企業17個,其中規模以上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個。
農業
2011年,天和鎮農業總產值達到1.3億元,比2010年增長31.2%,農業增加值7280萬元。天和鎮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麥、紅苕為主。2011年,天和鎮生產糧食8535.1噸,人均423千克。天和鎮主要經濟作物有油桐、花生、黃豆、油菜、生薑等。天和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家禽為主。2011年末,天和鎮生豬存欄1.1萬頭,年末出欄肉豬1.1萬頭;年末牛存欄560頭;年末圈存山羊0.8萬隻;家禽飼養量11.2萬羽,年末存欄5萬羽,上市家禽6.2萬羽。2011年,天和鎮生產肉類1968.5噸;畜牧業總產值0.7億元,比2010年增長32%,占農業總產值53.8%。天和鎮漁業以養殖草魚、鯽魚、鰱魚、鯉魚四大淡水魚為主。2011年,天和鎮漁業總產值27.2萬元。
工業
天和鎮工業以礦物開採、加工為主。2011年,天和鎮工業總產值為1.5億元,比2010年增長25.2%,實現工業增加值6600萬元,比2010年增長35.4%。2011年,天和鎮有工業企業10家,職工1322人;規模以上有工業企業1家,職工65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2900.1萬元,比2010年增長52.6%。
商貿
2011年末,天和鎮有商業網點6個,職工49人。2011年,天和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652萬元,比2010年增長17.3%;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0.6億元,比2010年增長10.2%。
金融
截至2011年末,天和鎮有2家銀行在境內開設了分行或設立了辦事處;各類存款餘額為1.8億元,比2010年增長11.4%;人均儲蓄4800元;各項貸款餘額1003萬元,比2010年增長0.2%。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天和鎮有幼稚園4所,在園幼兒480人,專任教師18人;國小1所,在校生1224人,專任教師76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國中1所,在校生570人,專任教師55人;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天和鎮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650萬元,比2010年增長10.1%。
科技事業
2011年末,天和鎮有各類科技人才153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50人,經營管理人才27人,技能人才41人,農村實用人才35人。
文體事業
2011年末,天和鎮有文化站1個,村級文化活動中心10個,各類文化專業戶5戶;有各類圖書室11個,藏書10萬餘冊。2011年末,天和鎮有學校體育場2個;100%的城市社區和3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45.2%。2011年末,天和鎮有電視廣播站1個,電視綜合覆蓋率100%;有線電視用戶數為1963戶,入戶率37.2%。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天和鎮有各級醫療衛生機構11個;病床18張,固定資產總值75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23名,其中執業醫師10人,執業助理醫師9人,註冊護士4人。2011年,天和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6萬人次。2011年,天和鎮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267.4/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95.4%,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76.2%,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1.8萬人,參合率87.4%。
社會保障
2011年,天和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為82戶,人數112人,支出40.1萬元,比2010年增長0.8%,月人均298元,比2010年增長0.2%;醫療救助374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331人次,共支出0.8萬元,比2010年增長0.2%;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40戶,人數902人,支出77.2萬元,比2010年增長0.9%,月人均72元,比2010年增長0.4%;農村五保集中供養30人,支出7萬元,比2010年增長14.3%;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22人,支出26萬元,比2010年增長9.2%;農村醫療救助220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635人次,共支出1.3萬元,比2010年增長8.5%;農村臨時救濟57人次,支出4.6萬元,比2010年增長13.4%;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76人,撫恤事業費支出52.5萬元,比2010年增長0.7%;社會福利費42.3萬元,比2010年增長1.1%;有敬老院1家,床位20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20人;五項社會保險基金收入合計67.2萬元,比2010年增長21.7%;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0.9萬人,參保率47.1%。
交通
截至2011年末,天和鎮有4條縣道過境,境內總長35千米;有村級公路18條,總長144千米。天和鎮有縣道中(和)白(樂)、天(白)高(橋)公路過境。
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天和鎮因取境內天生堂、河堰壩之首字為“天河”,後衍化為“天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