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萬壽塔

天中萬壽塔

天中萬壽塔又稱塔斗塔,亦稱青螺塔。

天中萬壽塔位於福建省莆田市仙遊縣楓亭鎮塔斗山上,俗稱塔斗塔,亦稱青螺塔,經有關專家光臨鑑定屬阿育王塔,為五代建築風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天中萬壽塔
  • 地理位置:福建省莆田市仙遊縣楓亭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
  • 塔高:7.4米
景點簡介,建築特色,建造由來,文獻記載,文化遺產,保護單位,

景點簡介

天中萬壽塔又稱塔斗塔,亦稱青螺塔,相傳古代有一修煉千年的螺精,從湄洲灣爬上楓江岸,欲上楓亭為非作歹,被仙人鎮壓在江邊,成為一座螺峰、螺尾朝天,古塔就建在螺尾上,故而得名。

建築特色

天中萬壽塔遠望一山突起,山巔建塔,傲然凌空,伸手可摘星,故又名摘星塔。始創於五代末,坐北向南,塔為石構實心,四方形五層,高7.4米,邊長5.1米,以山作基,砌石而起,直插雲霄。
天中萬壽塔
萬壽塔表面幾乎布滿浮雕,其造型之奇特、藝術之精湛,均堪稱一絕。第一層置於瓣蓮花須彌座上,四轉角各雕一尊力神,略作半蹲,用頭著力頂住上層塔座,塔身四面則各雕雙龍相戲圖,其形態各不相同。其中尤以南面一幅浮雕圖面為雌雄雙龍用尾巴互相鉤住作交配狀,同時又雙雙回過頭來,四眼對視,含情脈脈。第二層底部又重墊一道須彌座並有八個座腳,塔身四轉角只置圓鼓形立柱,每面則各雕四幅折枝花卉。第三層每第一面各鑿成三個拱門形淺龕,龕中各雕一尊佛像;四轉角作浮雕身著古代武士服的立體人像。最奇特還是第四層,塔身各面中間各有一尊浮雕頭戴古印度寶冠,兩邊著纓絡,佩身耳鐺的女菩薩,其名號一時尚弄不明白;四轉角則各雕鳥嘴人形、長翅膀的迦樓羅立像為角柱。按迦樓羅系梵語音譯,即金翅鳥,佛教指天龍八部之一,以龍為食。由此可見,建此塔亦含有借佛教法力鎮壓海上孽龍興風作浪之意。

建造由來

楓亭地處海濱,海拔地勢低,經常受到海水浸淫而致災受害。建塔很可能是古人想借佛教法力鎮壓海上孽龍興風作浪之意,即鎮龍以禳災。因而,在塔的最高頂端,則高高豎立一桿鞭狀的石柱,四旁嵌上扇形的石雕,組成蕉葉合物輪頂,遠遠仰望,形如一頂佛帽,是典型的印度阿育王塔。

文獻記載

據史志記載,天中萬壽塔創建於五代年間,已有千年歷史。宋嘉祐四年,即公元1059年,宋端明殿學士蔡襄重修,還留下著名詩句“誰種青松到塔西,塔高松矮不相齊,時人莫道者松小,他日松高塔又低。”它是我國最大的阿育王式實心石塔。而阿育王式塔是一種特殊形式的塔。

文化遺產

楓亭天中萬壽塔建造於五代,以其別致的造型及豐厚的文化內蘊,成為我國一種特殊的塔文化遺產,被列入國家級文物。
天中萬壽塔
在楓亭建造天中萬壽塔,是因為它具有佛教文化、中國儒家的尊君孝道文化、中國鎮邪禳災的傳統文化等相結合的形式。同時,天中萬壽塔高聳在螺峰巔上,成了海上航行辨識楓亭的一種標誌。據考載,我國的海上“絲綢之路”起源於泉州港,也有楓亭的“太平港”所包含的航海文化。它對於古今我國與海內外進行經濟、文化等交流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保護單位

天中萬壽塔1985年10月公布為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
2001年06月25日,天中萬壽塔作為宋代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