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黃莖
- 外文名:Rhubarb stem
- 別名:紅西芹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種:大黃莖
- 分布區域:陝西、甘肅東南部、青海、四川西部、雲南西北部及西藏東部。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主要價值,食物營養成分,
形態特徵
1.多年生高大草本。根莖粗壯。莖直立,高2m左右,中空,光滑無毛。基生葉大,有粗壯的肉質長柄,約與葉片等長;葉片寬心形或近圓形,徑達40cm以上,3-7掌狀深裂,每裂片常再羽狀分裂,上面流生乳頭狀小突起,下面有柔毛;莖生葉較小,有短柄;托葉鞘筒狀,密生短柔毛。花序大圓錐狀,頂生;花梗纖細,中下部有關節。花紫紅色或帶紅紫色;花被片6,長約1.5mm,成2輪;雄蕊9;花柱3。瘦果有3棱,沿棱生翅,頂端微凹陷,基部近心形,暗褐色。花期6-7月,果期7-8月。
2.本種與掌葉大黃極相似,主要區別為:葉片深裂,裂片常呈三角狀披針形或狹線形,裂片窄長。花序分枝緊密,向上直,緊貼乾莖。
3.本種與上2種的主要不同點是:基生葉5淺裂,淺裂片呈大齒形或寬三角形;托葉鞘膜質,較透明,上有短毛。花較大,淡黃綠色,花蕾橢圓形,果枝開展,翅果邊緣不透明。
分布範圍
1.分布於陝西、甘肅東南部、青海、四川西部、雲南西北部及西藏東部。
2.分布於甘肅、青海、四川及西藏東北部。
3.分布於陝西南部、河南西部、湖北西部、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主要價值
①《唐本草》:味酸。
②《中國醫學大辭典》:苦,寒,無毒。
功用主治
①《唐本草》:醒酒,堪生啖,亦以解熱。
②《中國醫學大辭典》:通大便,清腸熱。
宜忌
《唐本草》:多食不利人。
在中國,大黃莖主要是藥用。其實大黃莖也是一種蔬菜,其地上的莖部可製作各種醬汁。例如很簡單的大黃莖酸甜醬,用大黃莖400克與白砂糖200克在文火下煎5-10分鐘即成,是一種簡單而美味的醬汁。
採收和儲藏
8-9月種子成熟後採挖全株,割下根莖作大黃用後,取地上莖,也可於春季採摘嫩苗。洗淨,鮮用或曬乾。
食物營養成分
食物名稱 | 含量參考 | 能量 | 蛋白質 | 脂肪 | 多不飽和脂肪酸 | 水分 | 碳水化合物 | 糖 | 膳食纖維 | 葉酸 | 鈉 | 鎂 | 磷 | 鉀 | 鈣 | 鐵 | 鋅 | 碘 | 維生素A | 維生素B1(硫胺素) | 維生素B2(核黃素) | 煙酸(煙醯胺) | 維生素C(抗壞血酸) | 維生素E |
---|---|---|---|---|---|---|---|---|---|---|---|---|---|---|---|---|---|---|---|---|---|---|---|---|
大黃莖 | 約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 85 千卡 | 1.4 g | 0.2 g | 0.1 g | 77 g | 18.5 g | 18.5 g | 2 g | 3 μg | 11 mg | 9 mg | 26 mg | 106 mg | 23 mg | 0.3 mg | 0.27 mg | 0.5 μg | 11 μg | 0.08 mg | 0.03 mg | 0.91 mg | 5 mg | 0.33 m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