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黃散,中醫方劑名。出自《太平聖惠方》卷十七。主治熱病五日,口苦舌乾,煩熱頭痛不解。
基本介紹
- 名稱:大黃散
- 出處:《太平聖惠方》卷十七
- 組成:川大黃、黃連、甘草、黃柏、梔子仁、石膏
- 主治:熱病五日,口苦舌乾,煩熱頭痛不解
組成,用法用量,主治,附方,重要文獻摘要,
組成
川大黃(銼碎,微炒)一兩,黃連(去須)半兩,甘草(炙微赤,銼)半兩,黃柏(銼)半兩,梔子仁半兩,石膏一兩。
用法用量
上為粗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加蔥白一莖,豉五十粒,煎至五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主治
熱病五日,口苦舌乾,煩熱頭痛不解。
附方
名稱:大黃散
組成:川大黃(銼碎,微炒)、大青、羚羊角屑、梔子仁、桑根白皮(銼)各一兩,甘草(炙微赤,銼)半兩
用法:上為粗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加生地黃汁半合服之,每日三四次
主治:肝肺大熱,白睛腫脹,蓋覆瞳仁,疼痛
出處:《太平聖惠方》卷三十三
名稱:大黃散
組成:川大黃(銼碎,微炒)、梔子仁、井泉石、秋桑葉、甘草(炙微赤,銼)、決明子各三分
用法:上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食後溫服
主治:眼險垂腫,疼痛
出處:《太平聖惠方》卷三十二
名稱:大黃散
組成:川大黃(銼碎,微炒)、黃連(去須)、藍葉、川朴消各一兩,川升麻、決明子(微炒)、黃芩、梔子仁各三分,甘草(炙微赤,銼)半兩
用法:上為粗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每於食後及夜臨臥溫服
主治:風熱毒氣,忽沖眼瞼,生如米豆,名曰針眼,或白睛似水泡,疼痛,不可睡臥
出處:《太平聖惠方》卷三十二
名稱:大黃散
組成:川大黃(銼碎,微炒)半兩,牛蒡子(微炒)一兩,甘草(炙微赤,銼)半兩
用法:上為粗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先須深針結聚之處,使毒氣散後,再服此方
主治:風熱積於,咽喉之間,咽喉中如有物妨悶,或在左,或在右,名曰蠱
出處:《太平聖惠方》卷三十五
名稱:大黃散
組成:川大黃(銼碎,微炒)一兩,犀角屑三分,射干三分,川升麻三分,玄參二分,大青三分,絡石三分,木通(銼)三分,甘草(炙微赤,銼)三分
用法:上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煎至三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主治:心脾熱毒,生木舌,腫澀妨悶
出處:《太平聖惠方》卷三十六
重要文獻摘要
《普濟方》:“大黃散,出聖惠乃治熟病五日。口苦舌乾。煨熟。鰒痛不解者。宜服。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黃連半兩(去須),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黃柏半兩(銼),梔子仁半兩,石膏一兩。右為粗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蔥白一莖,鼓五十粒,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