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麻仁丸,中醫方劑名。出自《太平聖惠方》卷十六。具有清熱潤腸之功效。主治時氣胃中壅熱,大便不通。
基本介紹
- 名稱:大麻仁丸
- 出處:《太平聖惠方》卷十六
- 組成:大麻仁、川大黃、郁李仁、犀角屑、川朴消、枳殼、木通
- 功用:清熱潤腸
- 主治:時氣胃中壅熱,大便不通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方義,附註,附方,重要文獻摘要,
組成
大麻仁(研入)二兩(60g),川大黃二兩(60g),郁李仁(湯浸,去皮尖,研)一兩(30g),犀角屑、川朴消、枳殼(麩炒微黃,去瓤)、木通各一兩(30g)。
用法用量
上為細末,入大麻仁等令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溫水送下,不拘時候。
功用
清熱潤腸。
主治
時氣胃中壅熱,大便不通。
方義
外感氣時,熱壅於胃,耗氣傷津,而致大便不通。方用麻仁、郁李仁潤腸通便;大黃瀉熱通便;芒硝鹹寒軟堅,助大黃之用;犀角清在里之熱;枳殼導氣下行;木通通利小便,導熱下行,分消其熱。
附註
現代常用於治療老年習慣性便秘。(《中國古今奇效良方》)
附方
名稱:大麻仁丸
組成:大麻仁15g,黃岑6g
用法:上藥合煎,去滓,攪至相合均勻,每取半棗大含服,日間4-5次,夜間2次
主治:長期飲酒而致的咽喉爛、舌上生瘡等
出處:《實用圖解千金方》
名稱:大麻仁丸
組成:大麻仁(研如泥)五兩,川芎一兩一錢,附子(生,去皮臍)半兩,大黃(銼碎,酥炒)一兩,甜硝半兩
用法:右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酒下
主治:大腸風壅,秘澀不通
出處:《普濟方》
名稱:大麻仁丸
組成:大麻仁(研)、吳茱萸(湯浸,焙)、麻黃(去根節)、枳殼(麩炒,去瓤)、白芷各半兩,天雄(炮裂,去皮臍)、當歸(切,焙)各一兩一分,茯神(去木)三分,烏頭(炮裂,去皮臍)、秦艽(去土)、細辛(去苗葉)、白朮各三分,蜀椒(去目並閉口,炒出汗)、天門冬(去心,焙)、獨活(去蘆頭)、防風,(去叉)、羚羊角(鎊)、桂(去粗皮)各一兩,白檳榔(煨)一兩半,熟乾地黃(切,焙)三兩
用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溫酒送下,一日三次
主治:中風諸疾
出處:《聖濟總錄》卷五
功用:補益氣血,祛風通絡
重要文獻摘要
方論選錄
《實用中醫詞典》:“大麻仁丸,見《太平聖惠方》由大麻仁、大黃、郁李仁、犀角、朴硝、枳殼、木通組成。瀉熱通便。主治胃中壅熱,大便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