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鳳村
- 所屬地區: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園山街道大康社區
明清時期,屬歸善縣。1912年,屬惠陽縣。1949年10月,屬惠陽縣第二區;1951年11月,屬第三區;1957年12月,屬橫崗鄉;1958年11月,屬寶安縣龍崗公社;1961年7月,屬橫崗公社;1979年1月,屬深圳市龍崗區橫崗公社;1981年10月,屬深圳市寶安縣橫崗公社;1983年7月,屬橫崗區;1986年10月,屬橫崗鎮;1993年1月,屬深圳市龍崗區橫崗鎮;2004年,屬橫崗街道大康社區。
世居村民主要有廖姓、鄧姓和祝姓。第一大姓為廖姓,明隆慶六年從福建洪山遷至此地。第二、三大姓分別為鄧姓、祝姓,明朝中後期遷移至此地。2015年末,戶籍人口223人,其中男性121人,女性102人;80歲以上10人,最年長者93歲(女);實際在村人口150人。非戶籍外來人口4951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78人。祖籍該村的華人華僑50人,主要分布在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世居村民為漢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
改革開放前,該村以種植水稻為主,兼種植瓜、菜,養豬、雞等。改革開放後,工業化、城市化快速推進,傳統種植業逐漸消失。現集體經濟以工業廠房出租及物業管理為主。村民以房屋出租、務工為主,部分村民創業、經商等。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村集體經濟分紅、房屋出租、工資性收入等。傳統節慶食品有春節的年糕,清明節的雞屎藤結、艾粄、粗葉粄,農曆七月十四的喜粄,十月朝的糍粑,冬至的蘿蔔粄等。沙荷路、山子下路經過該村。20世紀70年代通電,80年代中期通自來水,90年代實現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通電話,90年代後期通網際網路。村內有博蕾幼稚園,2015年在園幼兒440人、教職工67人。村內還有園山風景遊覽區、老人服務活動中心、青少年健身活動中心以及KTV室、圖書室、棋牌室等。
村中存有《廖氏族譜》,由廖顯軍於1998年續修。該村傳統客家民居有鳳山老圍,建於清初。占地面積約3000平方米,三堂兩橫一圍布局,土木結構,正面開一門,大門兩側有楹聯“鳳凰應瑞;山嶽鐘靈”,門額上書“鳳山”二字,書於清初。廖氏宗祠源德堂位於老圍中軸線上,三進三開間,中堂迎門書“蘭桂騰芳”;於2002年1月重修,保存較好。兩橫屋為三間兩廊布局,封檐板木刻仍清晰。大部分房屋已倒塌,牆體破損,部分雕刻仍清晰,但受環境污染腐蝕嚴重。西北橫屋改建成了樓宇,現有人居住。每年春節、中秋節,村民自發祭祖。春節在宗祠祭祖,儀式較為隆重。
代表性人物:
廖育南(1919一2013),1944年參加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北撤後編入中國人民解放軍兩廣縱隊,參加過濟南戰役、淮海戰役等,後於河南省信陽市任處級幹部。
廖觀友(1940一),中山大學法文本科畢業,曾在中國國際廣播電台法文部當翻譯,深圳市公安局四處副處級幹部,法文譯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