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鱗溝蝦虎魚
- 界:動物界
- 門:脊索動物門
- 綱:硬骨魚綱
- 科:蝦虎魚科
- 目:鱸形目
- 亞目:蝦虎魚亞目
- 亞科:蝦虎魚亞科
- 屬:溝蝦虎魚屬
形體特徵,分布範圍,
形體特徵
測量標本4尾;體長36~49mm。采自江蘇:連雲港,海州灣。浙江:大陳島,披山。
背鰭VI, I-11~12;臀鰭I-10;胸鰭18~19;腹鰭I-5;尾鰭17。縱列鱗23~25;橫列
鱗7~8。鰓耙4+7。
體長為體高的5.8~6.4倍,為頭長的3.4~3.8倍。頭長為吻長的4.0~4.8倍,為眼徑的3.1~3.2倍。尾柄長為尾柄高的1.0~1.1倍。
體延長,側扁;背緣和腹緣幾乎平直;尾柄較短。頭較短小,側扁。頭部具5個感覺管孔(A', B,C,D,F)。頰部具2水平狀(縱向)感覺乳突線,吻部及鰓蓋部具多條感覺乳突線。吻短,前端較鈍,背緣圓弧形。眼中大,上側位,位於頭的前半部背方。眼前下緣具4條放射狀感覺乳突線,其中前2條向下越過頰部的第一水平感覺乳突線的前方。吻部、頰部及鰓蓋部具多條感覺乳突線。眼上緣無觸角狀皮瓣。眼間隔頗窄,稍凸,為眼徑的1/3~1/4,後方的橫溝不明顯。鼻孔每側2個,分離:前鼻孔小,無短管,近吻端;後鼻孔圓形,位於眼前方。口大,前位,斜裂。下頜突出。上頜骨後端伸達眼前緣下方或稍後。齒尖銳,上頜齒l行,縫合部無齒;下頜齒3行,外行齒稍擴大。唇略薄。舌大,游離,前端截形。前鼻孔前方、眼後緣下方、眼間隔後方及前鰓蓋骨後緣各具一圓形或長形的凹窪。鰓孔窄,向腹側延伸達鰓蓋中部的下方。鰓蓋骨上方具1個感覺管孔
(H'),前鰓蓋骨後緣無感覺管及感覺管孔。峽部寬大,鰓蓋膜與峽部相連。具假鰓。鰓蓋條5。鰓耙短小。
體被較大櫛鱗。胸部和腹部被圓鱗。頭部除吻端、頰部和鰓蓋部無鱗外,其餘均被鱗。無側線。
背鰭2個,分離,相距頗近;第一背鰭起點位於胸鰭基部後上方,鰭棘柔軟,各鰭棘不呈絲狀延長,第二及第三鰭棘最長,向後伸達第二背鰭起點;第二背鰭稍高於第一背鰭,基部較長,起點距吻端與距尾鰭基約相等,前部鰭條稍短,最後部的鰭條較長,平放時,伸達尾鰭基。臀鰭與第二背鰭相對,同形,起點位於第二背鰭第三鰭條的下方,後部鰭條較長,平放時,伸達尾鰭基。胸鰭尖長,下側位,中部鰭條最長,其長大於頭長,後端可伸達第二背鰭第二鰭條基下方。左、右腹鰭癒合成一尖長吸盤,末端伸達肛門。尾鰭尖長,中間鰭條最長,大於頭長。
液浸標本的體呈灰棕色,腹部色淺。體側具4~5個黑色斑塊,排列成一縱行。前鰓蓋骨後方具1黑色小點,鰓蓋骨後上角及胸鰭基部上方各具1黑斑,第一背鰭邊緣具一暗色縱帶,在第五和第六鰭棘間擴大為1黑斑。第二背鰭、尾鰭和腹鰭為灰色。胸鰭淺色。尾鰭基具1顯著黑色圓斑。
分布範圍
分布於東海(中國近海)北部沿岸。為中國特有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