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魯閣叉柱蘭

大魯閣叉柱蘭

大魯閣叉柱蘭是蘭科叉柱蘭屬植物。植株高13-18厘米。根狀莖匍匐,長4-7厘米,肉質,灰綠色,具節,呈毛蟲狀,每節長1-1.2厘米,節的中部粗達4-7毫米。分布於中國台灣省(東部)和香港。生於海拔300-600米的山坡林下、蘇鐵林下或溝谷林下陰濕的岩石上。

(概述圖來源:)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大魯閣叉柱蘭
  • 拉丁學名:Cheirostylis tatewakii Masamune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單子葉植物綱
  • :微子目 
  • :蘭科
  • 亞科:蘭亞科
  • :鳥巢蘭族
  • :叉柱蘭屬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植株高13-18厘米。根狀莖匍匐,長4-7厘米,肉質,灰綠色,具節,呈毛蟲狀,每節長1-1.2厘米,節的中部粗達4-7毫米。莖短,直立,帶褐色,無毛,具2-4枚葉。葉片心形,長1-2.5厘米,寬7-15毫米,肉質,上面沿中肋具1條寬的淡綠色帶,其餘部分或中脈為暗綠色,先端急尖,基部心形,驟狹成短柄;葉柄長4-5毫米,無毛,下部擴大為筒狀鞘;筒狀鞘長3-5毫米,抱莖。花莖頂生,細長,長12-15厘米,被毛,具2-4枚鞘狀苞片;總狀花序具3-7朵花,通常為5-7朵,長1.5-2厘米;花苞片披針形,長3-6毫米,先端漸尖,短於子房;子房圓柱狀紡錘形,無毛,連花梗長7-9毫米;花小;萼片長4-5毫米,下部的3/5合生成筒狀,筒長2-3毫米,外面無毛,分離部分三角形或三角狀披針形,長2-2.5毫米,先端鈍,略向外彎;花瓣斜狹倒卵形至倒披針狀匙形,長4-4.5毫米,前部寬1-1.5毫米,先端鈍,具1脈,基部收狹呈爪狀;唇瓣白色,直立,舌狀,長5-5.5毫米,前部寬2-2.5毫米,不裂,基部收狹;蕊柱短,長2.5-2.8毫米;花葯卵形,微紅色或橙黃色,花粉團長1-1.5毫米,具短的柄和長達1.5毫米、長橢圓形的粘盤;蕊喙直立,深2裂成叉狀;柱頭2個,突出,圓形,位於蕊喙的基部兩側。花期3-4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300-600米的山坡林下、蘇鐵林下或溝谷林下陰濕的岩石上。

分布範圍

產於中國台灣省(東部)和香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