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魚洞

大魚洞

大魚洞,原名大禹洞,又名大漁洞,位於陝西省漢中市寧強縣大安鎮北約12公里處的大漁洞村,導嶺溝之側半山腰間的巨型天然溶洞,因洞內有一魚形鐘乳石而得名。是漢中境內發現最早、開發最早的一處溶洞景觀,融自然風光與人文歷史於一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魚洞
  • 地理位置:陝西省漢中市寧強縣大安鎮大漁洞村
  • 氣候條件:暖溫帶濕潤性季風氣候
  • 別名:大禹洞、大漁洞
人文歷史,地理環境,主要景點,地理位置,

人文歷史

明萬曆《寧羌州志》載:大魚洞在“大安西北山中,岩下有洞,內二澗,一澗已涸,一澗外流入河,精靈之氣,結為鐘乳及一切床幔雕鏤之形,其深處人不能入”。宋文富先生在《寧強縣鄉鎮風土詠紀》一書中描述其“洞口較狹,入則寬敞深沉,洞窟大者如廳,小者如室,長者如街巷,岔洞多歧,宛如迷宮。鐘乳石把洞庭裝點得奇幻多姿,火炬映照,五光十色,絢麗無比,許多景點,各有名稱,至今無人敢窮其境”。
據當地人講,“大魚洞中有一條暗河,暗河的源頭在離此15公里的老龍池。1929年、1961年,暗河的出水口曾冒出過魚。這種魚本地人稱為洞魚,與鯉魚相似,但沒鯉魚那么肥,這種魚的背脊上有一條紅線”。因而此洞得名大魚洞,久而久之又叫作大漁洞。其實,漢中盆地自古以來河谷眾多,洞泉奇異,水產資源豐富,多有洞穴與河流相通,群魚生存洞中,春暖花開隨水而出的現象。左思蜀都賦》稱:“嘉魚出丙穴。”丙穴在沔陽,然寧強之嘉魚洞,略陽之大小丙山,褒城之魚洞,均有洞中出魚之奇觀。

地理環境

大魚洞所在的大安鎮,歷史上也頗有名氣,自古以來就在蜀道的經濟、政治、軍事和文化方面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唐武德三年(620年)分綿谷縣北境設金牛縣,治所通谷鎮,即今大安鎮。唐寶曆元年(825年)後為降為金牛鎮,併入西縣(今勉縣)。唐代詩人雍陶路過此地時, 縣治已廢,但景物猶存。雍陶的《題大安池亭》一詩,描繪了當時這裡的風物:“幽島曲池相隱映,小橋虛閣半高低。好風好月無人宿,夜夜水禽船上棲。”

主要景點

大魚洞在公路右側依山而上,天然石階自成奇趣, 洞內石門、石筍、石樹、石林,各有異趣。 洞內冬暖夏涼, 風景絕秀,更為壯觀的是洞洞相連的溶洞群,洞套洞,洞連洞,洞底飛瀑傾珠而下,暗河清澈見底,奇石引人浮想聯翩,銀沙點點如玉,猶如龍宮仙境。
大魚洞分左洞和右洞。左洞開闊清幽,約三四百米長,洞內有“臥龍台”“烏龍潭” “石琴”“石海螺”“雙龍戲珠”“聖泉”“香爐石”等景點。為了開發這個溶洞,方便遊客進洞參觀,有些鐘乳石被人為鋸掉。洞內鐘乳石以柱狀和芒狀為主。“石琴”無論遠觀,還是近看,似乎沒有什麼獨特之處, 但只要用一塊小石頭輕輕一敲,發出的聲音清脆悅耳,美妙動聽。原來,周邊的鐘乳石是實心的,而“石琴”所在的那一截是空心的。還有那一大片高高低低、錯落有致的石林,真的就像樹林子一樣。洞底的水潭邊,有個香爐石,幾乎和真的香爐一樣大小,一樣形狀。右洞長約七八百米,洞內有“石燕”“水晶宮”“萬象石”“法海”“白蛇頭”“雷峰塔”“冰川”“犀牛望月”“回音石”等景點。洞內鐘乳石以幔狀為主。最神奇的莫過於洞中的“挺心石”,據說曾開發之前的大魚洞的入口處,比較窄,人們必須側著身體才能通過。當人們通過時,剛好有一處突出的地方,頂著人的心臟部位,所以得名“挺心石”。
大魚洞內留下自明萬曆年間至今五百多年間,前人墨書題記百餘條。2011年10月被寧強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地理位置

地址:陝西省漢中市寧強縣大安鎮大漁洞村
大魚洞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