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風之漢祖劉邦》描寫的是中國人耳熟能詳的漢初那段歷史,主要是以劉項之爭、漢政權與諸侯及周邊少數民族的矛盾和後宮權利之爭為主線,描繪了一幅跌宕起伏、驚心動魄、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作者簡潔,不拖泥帶水,敘述多為短句,並且有聲調節奏美,讀起來可以朗朗上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風之漢祖劉邦
- 作者:於澤俊
- 出版社:華夏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年5月1日
- 頁數:358 頁
- 開本:16 開
- ISBN:9787508075976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序言,
內容簡介
《大風之漢祖劉邦》作者在故事情節的構造上在尊重歷史嚴肅性的同時,語言生動有趣,既符合生活邏輯和又符合歷史發展的邏輯,對重要的歷史事件,甚至這些事件的細節都儘量遵循歷史的本來面目,因此說,既可以作為小說,也可以作為歷史來讀。
圖書目錄
第 一 章黃老之學
第 二 章 拜將
第 三 章 有情人
第 四 章 暗渡陳倉
第 五 章 王陵歸漢
第 六 章 知遇
第 七 章 千里奔襲
第 八 章 血染濉水
第 九 章 文武之道
第 十 章 木罌渡軍
第十一章 背水一戰
第十二章 運籌帷幄
第十三章 義士
第十四章 濰水半渡
第十五章 進退失據
第十六章 夫妻之間
第十七章 月下簫聲
第十八章 十面埋伏
第十九章 四面楚歌
第二十章 漢祖即位
第二十一章 榮歸故里
第二十二章人傑
第二十三章 禮之用
第二十四章 五百壯士
第二十五章 聲色兼修
第二十六章 家事
第二十七章 君臣反目
第二十八章 白登脫險
第二十九章 道法自然
第三十章 廢立之爭
第三十一章醉相
第三十二章 養生之道
第三十三章 家天下
第三十四章 生死一知己
第三十五章 欲加之罪
第三十六章 四皓
第三十七章 歸故鄉
第三十八章 相約來生
第三十九章 生死關頭
第四十章 母子之爭
第四十一章鞠躬盡瘁
第四十二章 蕭規曹隨
第四十三章 天、地、人
第四十四章 千秋功過
第四十五章 權力的真空
第四十六章 紫氣東來
作者簡介
於澤俊,1954年3月出生。當過三年工人、四年兵,1977年恢復高考後考入蘭州大學經濟系,獲經濟學學士學位;1986年考入中央黨校理論部讀研,獲法學碩士學位。做過二十年大學老師,曾任蘭州大學出版社社長、華夏出版社副總編輯,現任中國盲文出版社副總編輯。著有《宋美齡大傳》、長篇小說《工人》等。
序言
我喜歡這部書稿。
兩部書共八十章,約六十萬字,眾多歷史人物,巨細紛呈,駕馭起來委實不易。然而,我讀時的感覺是,作者駕馭得很自信,因而很從容,一切瞭然於胸,十分稔熟,故體現著一種娓娓道來,行雲流水般的敘述風格。
我之喜歡這一部書稿,是逐漸的過程。起初,卻是有些訝異的。
當劉邦口中罵出“他娘的”,我訝異了。
劉邦、蕭何、樊噲、張良……這些歷史人物之間“起事”之前便有交往了嗎?對此我懷疑,便也訝異。
那是一段刀光血影、鐵馬金戈、征戰不息的歷史。為什麼對兩軍拼殺,每每幾萬人、十幾萬人、幾十萬人惡戰得天昏地暗、鬼哭神泣的大場面缺乏“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刀劍千萬一夜殺,平明流血浸空城”、“將軍夸寶劍,功在殺人多”的渲染描寫呢?不解。訝異。
怎么起初的劉邦們、項羽們,其言其行,其喜其怒,其衝動其城府,讀來竟仿佛如今的些個農民兄弟呢?困惑頓生,訝異大矣。
然而還是被作者自信滿滿、從容不迫,娓娓道來的鋪展所吸引。這是一部可讀性很強的文稿。終於罷讀,結果是感慨多多。
我曾因我的種種訝異,與作者交換了一次看法。
澤俊先生笑問:“你對那段歷史,那些古人,一向已有定見,是吧?”
我點頭。
連中國象棋歷來都以“楚河”、“漢界”分開紅黑棋子,足見那段古史對後世的影響是多么深遠,我當然亦知二三的。依我看來,那一段大事件在中國古代史中的分量,與戰國時期,與三國時期,是難分輕重的。
澤俊先生又問:“那么,在你心目中,劉邦們項羽們等歷史人物,究竟應該是怎樣的呢?”
於是我想到了“霸王別姬”、“鴻門宴”、“韓信點兵”、“蕭何追韓信”等等京劇劇目:想到“四面楚歌”、“項莊舞劍”、“沐猴而冠”等成語典故;想到了“力拔山兮氣蓋世”、“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大風起兮雲飛揚,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等等豪言壯語;想到了各種開本、各種畫法的劉邦們和項羽們,他們一個個氣宇軒昂,神威凜凜,皆如天生的英雄,胎里形成的霸王種子一般。正所謂成也了得,敗也了得。尤其劉、項二人,哪個不是“運籌策於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一叱吒風雲陡轉,一揮師地動山搖的雄霸呢? 我說:“總而言之不該像些個農民吧?”
澤俊先生又微笑了:“撇開蕭何、張良、韓信、叔孫通等儒者人士,劉邦以及當初與之起事的那些人物,其實都是古代走投無路,被迫造反的農家子弟呀!項羽雖有貴族血統,但也是亡國貴族的後代,所受古文化的影響極有限,在起義之前,氣質上終究還是‘憤青’的成分多一些的。所以,我對自己的要求是,寫農民造反,應像造反的農民,切莫先入為主地已視他們為英雄,於是沿襲英雄該怎么寫的套路。英雄不英雄,那是他們後來的事。起初的呂雉,我也只當她是一個普通的農婦來寫;起初的妙逸(虞姬),我覺得與現今淪為‘三陪女’的農家少女大約也沒什麼兩樣的。劉邦與女人們的多角關係,項羽與妙逸的生死戀,都帶有得勢前後的農家子弟、一朝稱霸的破落貴族子弟與女人們的關係色彩,依我想來似乎更符合古事古人的原貌。還有他們和她們的語言,我也要求自己以白話文甚至現代語來寫。我不想寫成一部文言連篇的書。古代的那樣一些人物們究竟怎么說話,其實是我們今人誰都不敢斷定的。我們已經接受了的人物語言,都是修史的古代史家們以自己的文采加了的。按那種語言水平看,劉邦們,項羽們,陳勝們,吳廣們,豈不都成了文言大師了么……”
我茅塞頓開,困惑全釋,連劉邦動輒“他娘的”,也一併認同了。
澤俊先生的書稿,某種程度上顛覆了我對古史今寫一類書的看法。我因我的閱讀習慣被顛覆而更加喜歡它。
這部書稿中,有些人物的對話給我留下極深印象,如——
劉邦對呂雉說:“我這么拼死拼活地打天下容易嗎?我又為了誰?還不是為了你.為了這個家嗎?”
劉邦對劉太公說:“兒臣小的時候,太上皇常罵兒臣無賴,不如劉仲能治產業,現在大人看看,誰治的產業多?”
還有劉太公與王陵的母親的一段對話:
劉太公:“咳!這些孩子們瞎折騰,也不知能不能成事,害得我們這些快入土的人整天跟著他們提心弔膽的。”
“太公不必擔憂,孩子們肯折騰是好事,好男兒就該如此,哪怕不成,也不能失了男兒這口氣。況且,我看漢王行事,一定能成!”
“果真如此,我們這些罪也沒白受。”
又如妙逸對呂雉說:“我從來沒想過讓他(項羽)當什麼王、什麼帝,只要兩個人能在一起就好。”
還有劉邦去世前與諸臣刑白馬盟誓時說的話:“非劉姓而王者,天下共誅之!”
也有一些事情給我留下極恐怖的印象,如呂雉對戚姬的殘酷迫害,將彭越的肉熬成羹分送給被她視為“敵對勢力”的人,與美國恐怖電影中變態殺人魔的行徑沒什麼兩樣。
於是聯想到“文革”時期毛澤東對江青的評價:“有呂后之心,無呂后之才。”——不禁脊上一陣發寒。
毛澤東在其著作中曾經寫道:“階級鬥爭,一些階級勝利了,一些階級失敗了,這就是歷史.這就是幾千年的文明史……”
如果說劉邦們、項羽們當初造反是為了推翻秦暴政,屬於階級鬥爭的性質,那么,他們之間後來的連年大戰,致使民不聊生,哀鴻遍野,又說得上是哪門子階級鬥爭呢?還不都是為了自家當皇帝!他們的追隨者們,還不是圖的封王封侯,各人日後的榮華富貴?在這一種性質的征戰中,戰而敗者,只有死路一條。不戰而降者,也只有死路一條。當時倖免一死,日後也幾乎必死無疑。因為,企圖將天下一統之後當成“家業”的人.他是誰都不信任的。君不見,韓信的下場如何?劉邦對蕭何那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相,也是多么的惕心重重!對張良那么輕功名、求淡泊的謀士,居然也腹議再三啊!蕭何被劉邦下過大獄,樊噲也幾乎被劉邦殺了。甚至對皇后呂雉,不是也曾暗暗嘆過——夫妻關係,只剩下了相互利用的權力關係了嗎?結果怎樣?自己一命嗚呼之後,他劉姓家族的皇親以及忠於他們的臣將,還不是被自己老婆呂姓家族的勢力趕盡殺絕嗎?而呂雉亡後,她家族的權貴人物,同樣也被周勃、陳平幾乎斬草除根,京城裡死了幾千人,血腥彌天……
談開去,一部中國史,堯、舜、禹三帝時代,乃“天下為公”的時代。神話也罷,傳說也罷,起碼有文字的史中,確曾那么記載過。之後,“家天下”的史頁就翻開了。
於是爭來戰去,一時你是“賊”,一時我成了“逆”,左不過都想使天下有朝一日姓了自家的姓,並且能將天下作為祖業,代代相傳,千年萬年,固若金湯。
大清王朝經營家天下的時間算是長的了,但也不過二百多年。在歷史的長河中,那叫“一瞬”而已。
國土淪喪了,大清的皇子皇孫們,每對皇祖皇宗們的牌位愧曰:祖上傳下的社稷江山怎樣怎樣……
疆土成了一家一姓的江山;國家成了一家一姓的社稷,封建統治之根子上是腐朽的。正是腐也腐在此點,朽也朽在此點。即使明君賢主,坐在“家天下”的皇位上,遲早也要連自己一併腐掉了,朽掉了。因為人類社會的文明進程是歷史大趨勢,而“家天下”終究是不可持續的。
一部書稿能引我發出這些情不自禁的議論,我認為便是很值得我讀的書了。
如果說我對此書付印前還有什麼建議,那就是——我贊成作者並不在戰前事後的謀略和戰爭場面兩方面耗散太多筆墨,而側重於對人物之間的種種複雜微妙的關係的揭示。但,有幾場戰爭的慘烈,該渲染的還是以渲染一下為好,比如楚漢兩軍的最後一役、項羽之死。畢竟,從文學的角度,那是很值得以潑墨筆法與工筆筆法交錯呈現給讀者看的……
大兵如市,
人死如林,
持金易粟,
粟貴於金。
抄一首漢代童謠,結束此序。
2009年9月10日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