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山抗日游擊根據地舊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武川縣德勝溝鄉蘑菇窯村東的大青山深處。
抗戰時期通往蘇蒙的紅色交通樞紐、華北抗日戰線的橋頭堡。因其特殊的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意義,1964年被內蒙古自治區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被列入國家紅色旅遊規劃綱要,成為全區紅色旅遊資源重點建設項目,並被中宣部等6部委命名為全國19個抗日游擊根據地之一和全國百家紅色經典景區之一。
同年經全國紅辦和國家發改委批准立項,進行恢復重建,“大青山抗日游擊根據地展館”和“紅旅公路”是其中的重點工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青山抗日游擊根據地舊址
- 位置: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縣蘑菇窯
- 竣工時間:2008年9月9日
- 榮譽: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建設歷史,地理位置,所獲榮譽,
建設歷史
位於武川縣境內大青山深處的得勝溝,曾是當年八路軍大青山支隊司令部、綏遠省委、省行署機關的駐地,被人稱作“塞外小延安”。1938年5月14日,黨中央、毛主席給在晉西北的八路軍總指揮朱德、副總指揮彭德懷、八路軍120師師長賀龍、政委關向應發出電文:“在平綏路以北沿大青山脈建立游擊根據地甚關重要,請你們迅即考慮此事”。賀龍師長根據毛主席的指示,認真調查了大青山區的地形,隨即選派120師358旅715團和師直騎兵連組成大青山支隊,由李井泉任司令員兼政委,姚喆任參謀長,於1938年8月,從山西五寨出發,突破敵人重重封鎖和堵截,兩次北上,於9月1日越過平綏鐵路,勝利挺進大青山,開闢了得勝溝等抗日根據地。
1938年6月,第120師遵照中共中央軍委關於在平綏鐵路(今北京-包頭)以北, 沿大青山脈建立游擊根據地的指示,以第358旅第715團、獨立第4支隊和師騎兵營一部共2300餘人,組成大青山支隊,三五八旅旅政治委員李井泉任支隊長兼政治委員,執行開闢大青山地區的任務
1938年10月1日,奔襲包頭東北石拐子據點,殲敵一部。中旬,又襲擊了平綏鐵路歸綏至包頭間的蘇安蓋、陶思浩、察素齊(今土默特左旗)、畢克齊等日偽軍據點。並破壞鐵路一段,毀汽車4輛,殲日偽軍一部,進而威脅包頭、歸綏之敵。 至此,大青山支隊在綏南、綏中、綏西的廣大地區展開了游擊戰爭。
在綏西地區,游擊隊不斷襲擊武川、薩拉齊、百靈廟日偽軍據點;主力部隊在馬廠梁、大溝、德勝溝門等地予日偽軍以打擊,殲其200餘人。日偽軍被迫撤回原據地。
地理位置
位於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武川縣得勝溝鄉蘑菇窯村。
所獲榮譽
呼和浩特大青山抗日游擊根據地舊址位於大青山深處,是抗戰時期通往蘇蒙的紅色交通樞紐、華北抗日戰線的橋頭堡。因其特殊的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意義,1964年被內蒙古自治區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被列入國家紅色旅遊規劃綱要,成為全區紅色旅遊資源重點建設項目,並被中宣部等6部委命名為全國19個抗日游擊根據地之一和全國百家紅色經典景區之一。
同年經全國紅辦和國家發改委批准立項,進行恢復重建,“大青山抗日游擊根據地展館”和“紅旅公路”是其中的重點工程。
兩個項目從2006年開始選址、勘測、規劃、設計、建設,2008年9月9日正式竣工和落成,舉辦了大青山抗日游擊根據地創建70周年慶典,被自治區黨委宣傳部等部委命名為自治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紅色旅遊基地、廉政教育基地、國防教育基地,是緬懷歷史、教育後人的鮮活教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