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雲鰓金龜, 腮金龜科。成蟲體長31-38.5mm,體寬15.5-19.8mm。主要分布在北京、東北三省、河北、陝西、四川等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大雲鰓金龜
- 拉丁學名:Polyphylla laticollis Lewis
- 界:動物界
- 目:鞘翅目
- 科:腮金龜科
- 分布區域:北京、東北三省等
寄主範圍,形態特徵,發生規律,防治措施,
寄主範圍
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31-38.5mm,體寬15.5-19.8mm。體大型,長橢圓形,背面相當隆拱。栗褐至深褐色。頭、前胸背板及足色澤常較深,鞘翅色較淡,其上面被有各式白或乳白色鱗片組成的斑紋。頭上鱗片披針形,前胸背板鱗片疏密不勻,其外側各有1個環形斑。小盾片密被厚實鱗片。鞘翅鱗片多呈橢圓形或卵圓形,組成雲紋狀斑紋,大斑之間有游散鱗片。頭中等,唇基闊大,前方微闊(雄)或略收狹(雌),密布具鱗片的皺形刻點。觸角10節,鰓片部雄蟲由7節組成,十分寬闊長大,向外側彎曲,長達前胸背板長的1.25-1.33倍;雌蟲鰓片部短小,6節組成。前胸背板闊大,寬度常近長度之倍,密布粗大刻點,中後部刻點明顯較疏,盤區略三角形隆凸,前側部微凹陷,前緣有粗長纖毛;前側角鈍角形。小盾片大,中縱滑亮兩側被白磷。鞘翅無縱肋,有具鱗片刻點不勻分布,似雲紋。臀板及腹下密布針狀短毛。胸下絨毛厚密雄蟲腹下有寬縱凹溝,雌蟲腹部飽滿。前足脛節外緣雄蟲2齒,雌蟲3齒,爪發達對稱。
老熟幼蟲體大型,體長61-77mm。復毛區中間的刺毛列每列由8-15根小的較短扁錐狀刺毛組成,多數10-12根,2刺毛列多數平行,排列整齊,僅前端和後端少許靠近,無副列,少數排列不整齊,不平行,前後端靠近,中間遠離,呈橢圓形,具副列。刺毛列的前端沒有達到復毛的前部前緣處。
發生規律
遼寧四年發生1代,每年均以幼蟲越,最後一次越冬老熟幼蟲於6月化蛹, 6月末出現成冬蟲。雄蟲趨光性明顯強於雌蟲。幼蟲多棲於沿河沙地、林間砂壤土中。
防治措施
可參考大黑鰓金龜。
一是對於蠐螬發生嚴重的地塊,在深秋或初冬翻耕土地,不僅能直接消滅一部分蠐螬,並且將大量蠐螬暴露於地表,使其被凍死、風乾或被天敵啄食、寄生等,一般可壓低蟲量15%—30%,明顯減輕第二年的為害。
二是合理安排茬口。前茬為豆類、花生、甘薯和玉米的地塊,常會引起蠐螬的嚴重為害,這與蠐螬成蟲的取食與活動有關。
三是避免施用未腐熟的廄肥。金龜子及其他一些蔬菜害蟲,如菠菜潛葉蠅、種蠅等,對未腐熟的廄肥有強烈趨性,常將卵產於其內,如施入田中,則帶入大量蟲源。而腐熟的有機肥可改良土壤的透水、通氣性狀,提供土壤微生物活動的良好條件,使根系發育快,苗齊苗壯,增強作物的抗蟲性,並且由於蠐螬不喜食腐熟的有機肥,也可減輕其對作物的為害。
四是合理施用化肥。碳酸氫銨、腐植酸銨、氨水、氨化過磷酸鈣等化學肥料,散發出氨氣對蠐螬等地下害蟲具有一定的驅避作用。
五是合理灌溉。土壤溫濕度直接影響著蠐螬的活動,對於蠐螬發育最適宜的土壤含水量為15%—20%,土壤過乾過濕,均會迫使蠐螬向土壤深層轉移,如持續過於或過濕,則使其卵不能孵化,幼蟲致死,成蟲的繁殖和生活力嚴重受阻。因此,在蠐螬發生區,在不影響作物生長發育的前提下,對於灌溉要合理地加以控制。
六是在溫室、溫床、大棚等保護地里,由於氣溫高,幼苗又集中,往往受害早、受害重。應及早發現蠐螬的活動並及時採取防治措施。
三是避免施用未腐熟的廄肥。金龜子及其他一些蔬菜害蟲,如菠菜潛葉蠅、種蠅等,對未腐熟的廄肥有強烈趨性,常將卵產於其內,如施入田中,則帶入大量蟲源。而腐熟的有機肥可改良土壤的透水、通氣性狀,提供土壤微生物活動的良好條件,使根系發育快,苗齊苗壯,增強作物的抗蟲性,並且由於蠐螬不喜食腐熟的有機肥,也可減輕其對作物的為害。
四是合理施用化肥。碳酸氫銨、腐植酸銨、氨水、氨化過磷酸鈣等化學肥料,散發出氨氣對蠐螬等地下害蟲具有一定的驅避作用。
五是合理灌溉。土壤溫濕度直接影響著蠐螬的活動,對於蠐螬發育最適宜的土壤含水量為15%—20%,土壤過乾過濕,均會迫使蠐螬向土壤深層轉移,如持續過於或過濕,則使其卵不能孵化,幼蟲致死,成蟲的繁殖和生活力嚴重受阻。因此,在蠐螬發生區,在不影響作物生長發育的前提下,對於灌溉要合理地加以控制。
六是在溫室、溫床、大棚等保護地里,由於氣溫高,幼苗又集中,往往受害早、受害重。應及早發現蠐螬的活動並及時採取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