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演化過程中成礦系統的形成與保存-典型礦集區剖析

《大陸演化過程中成礦系統的形成與保存-典型礦集區剖析》是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翟裕生、侯增謙、鄧軍、蔣少涌、呂慶田、倪培、彭潤民、顧連興、楊竹森、王建平擔任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陸演化過程中成礦系統的形成與保存-典型礦集區剖析
  • 成果登記號:20110172
  • 第一完成單位: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 項目類別:科研項目
成果信息,成果摘要,

成果信息

成果登記號
20110172
項目名稱
大陸演化過程中成礦系統的形成與保存-典型礦集區剖析
第一完成單位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主要完成人
翟裕生、侯增謙、鄧軍、蔣少涌、呂慶田、倪培、彭潤民、顧連興、楊竹森、王建平
研究起始日期
2003-01-01
研究終止日期
2006-12-01
主題詞
大陸演化;成礦系統;疊加複合
任務來源
國家計畫;

成果摘要

項目以內蒙狼山-渣爾泰山和長江中下游成礦帶為重點,闡明了SEDEX型和岩漿熱液型成礦系統發生-演變-保存的大陸動力背景和地質過程,初步提出中國大陸疊加複合成礦系統框架。 狼山-渣爾泰山成礦帶:SEDEX成礦系統形成於元古代陸緣裂谷,主要礦床產於裂谷三級盆地的富碳、富硫的黑色岩系中,顯示成礦期的還原環境。成礦作用中同沉積斷層活動強烈,控制了含礦流體的輸運和礦石堆積。富鉀“雙峰式”火山岩的確認證實成礦作用中火山活動明顯。闡明該成礦系統是介於SEDEX型與VMS型之間(更靠近SEDEX一側)的過渡型成礦系統。確證了古生代造山對SEDEX成礦系統疊加改造作用的存在。 長江中下游成礦區帶:初步查清銅陵礦集區地殼結構框架,認為基性/超基性岩漿底侵同熔下地殼岩石,引發大規模的構造-岩漿-流體-化學作用是形成長江中下游的Cu -Fe -Au -S成礦系統的深部動力背景。通過銅陵礦集區區域流體-蝕變填圖,初步查明區內四套流體系統及其時空格架,證實該區曾發生海西期噴流沉積作用。提出燕山期岩漿流體對早期噴流沉積礦(源層)的疊加是形成大礦、富礦的一種機制,初步提出銅陵礦集區地球動力系統與成礦系統演化模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