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市郊區有機農業的多維度創新體系研究》是依託中國農業大學,由王玉華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都市郊區有機農業的多維度創新體系研究
- 依託單位:中國農業大學
- 項目負責人:王玉華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近年來,有機農業逐漸成為世界各國學界和政府關注的熱點之一。在此背景下,研究農戶從傳統農業生產方式向有機農業生產方式轉變的決策過程和影響因素成為農業經濟學、農村社會學、農業地理學、管理科學等多學科共同關注的研究課題。本項目以北京、河北唐山等地大都市郊區為案例地區,借鑑多維度創新體系的視角,分析有機農業生產網路的建構過程,剖析農戶、地方政府、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農產品加工企業、科研機構、農產品批發商等多維行為主體的空間聯繫和互動機制,分析傳統與有機農業生產網路之間的競爭和共生關係,識別不同空間尺度的經濟、社會和制度要素對農戶選擇有機生產方式的作用強度和協同作用機理,總結有機農業創新體系的空間性特徵,形成農戶轉向有機生產方式的有效激勵與決策模式。
結題摘要
摘要:20世紀70年代以來,傳統農業給人類帶來高效勞動生產率和豐富物質產品的同時,也導致了環保壓力、食品安全、三農問題、綠色貿易壁壘等問題的出現。傳統農業生產方式已經不能滿足自然和人類的需求,有機農業作為替代產業與探索性新模式應運而生。 本研究以北京、河北、山東等地大都市郊區為案例地區,通過系統整理統計數據、調研數據與案例,綜合採用統計分析方法、空間分析方法和案例解剖分析法,剖析有機農業生產網路的不同空間尺度特徵,研究同一區域中多維度行為主體的空間聯繫和互動機制,以及不同空間尺度的經濟、社會和制度要素對農戶選擇有機生產方式的作用強度和協同作用機理,並構建了有機農業生產決策模型,為地方政府與企業更為有效地發展有機農業提供指導與建議。 研究認為,對於我國大都市郊區有機農業的多維度創新體系研究核心主體應該為多尺度影響下的農戶。我國有機農業經歷了近二十年的發展,整體規模與產品市場有了一定的擴展,其有機農產品生產區域差異性較大。現狀格局分布相對不均衡,生產網路空間組織的總體結構上仍以基地、總部為主導,加工廠次之,但加工廠的數量規模已有顯著擴大;網路內總部、加工廠和基地三大組織在空間地域上的分布呈疊加錯位現象,即各省域內三者均有分布,但分布強度有所差異,且同一區域內不同組織的規模狀況也有所不同。有機農業區域性生產網路根據功能強弱能夠劃分為總部型、加工型、基地型、總部加工型、總部基地型、基地加工型與均衡型七種類型。但有機農業生產網路中信息網路則表現為單層內生型、單層輻射型和多層發散型三種不同的空間組織結構,典型地區有機農業生產網路信息網路作用過程與作用機制也有所差異。而基於企業的有機農業生產網路驅動機制則表現出市場驅動型、社會網路驅動型與企業家精神驅動型三種作用過程。通過相關調研數據與相關分析,對農戶有機農業生產行為有顯著影響的因子主要包括:家庭勞動力數量、有機農產品價格預期收益、政府補貼與扶持和加入農業產業化組織等因素。基於理性行為理論、計畫行為理論和擴展的計畫行為理論,將農戶生產有機農產品的行為意向作為農戶有機生產行為的中介變數,將農戶的行為態度、行為目標、主觀規範和知覺行為控制作為前置變數,將農戶稟賦、經因濟素、政策因素和其他因素作為解釋變數,構建了有機農業農戶決策模型,並予以修正,以有效引導有機農業的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