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賚鄉

大賚鄉

大賚鄉位於大安市市區,1988年11月撤鎮設鄉,面積68平方公里,有耕地2.67萬畝,農業人口10,525人,8個行政村(即:長白村、興華村、嫩江村、永昌村、鐵北村、林業村、漁業村、城南村)。13個自然屯,大賚鄉南連四棵樹鄉,北接聯合鄉,西鄰西大窪鄉,東靠嫩江與黑龍江省肇源相接,境內有水面4.4萬畝,草源0.26萬畝,全鄉有黨支部18個,黨員414名,其中農民黨員209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大賚鄉
  • 地理位置:大安市市區
  • 著名景點:大賚鄉
  • 類型:鄉
基本情況,經濟收入,教育情況,

基本情況

大賚鄉產業結構以農業為主,農業以蔬菜為主,蔬菜種植面積占耕地面積的60%,主要以大棚和保護地栽培為主,有三處科技示範園區,年推廣、引進新品種十多項,全鄉日光溫式大棚達1680棟,占地面積100萬平方米。鄉黨委、鄉政府提出“以科技為先導,調整結構,加大投入,轉化科技成果,推進產業化進程。多輪驅動,興鄉富民”的發展戰略。通過典型帶動,信息的引導,技術服務的加強等措施,現以發展的牧業和養殖業園區,無公害蔬菜園區已初具規模,牧業園區以嫩江奶站為龍頭,發展奶牛600頭,養殖業以後地局子屯為中心,發展蛋雞16萬隻,以安大牧業為依託發展肉蛋雞50萬隻,無公害蔬菜園區通過省無公害綠色食品基地的認證,有8個蔬菜品種被國家農業部命名為無公害蔬菜,無公害蔬菜面積已達到3900畝,全鄉2004年工農業產值3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000元。

經濟收入

市委十四屆六次全體(擴大)會議結束後,大賚鄉召開黨員幹部大會傳達貫徹會議精神,結合本鄉實際,全力抓好當前工作。
新農村建設步伐加快,棚膜經濟發展迅速,畜牧業發展規模精品化,狐貉協會經濟合作組織標準化生產、經營和管理作用發揮明顯。為使冬閒變冬忙,提高農民棚膜種植水平,增加農民收入,聘請棚膜種植專家舉辦了科普之冬棚膜種植培訓班。該年實現農業總產值實現1.2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140元。第三產業和民營經濟規模、總量不斷壯大,全鄉呈現出大發展,快發展的強勁勢頭。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成果顯著,引進各類域外資金4900萬元。引進投資規模超千萬元項目2個。土地徵收工作進展順利,共徵收土地50餘萬平方米。維穩和信訪態勢良好,文化大院活動豐富多彩,保持了社會持續穩定。

教育情況

社會各項事業得到全面發展,計畫生育工作相繼實現“三為主”、“三結合”,人口出生率3‰,計畫生育率達到98%,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成效顯著,社會治安良好,社會風氣明顯好轉,教學條件逐步改善,全鄉有完全國小4所,教師184人,在校學生965人。學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