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豐紡錘蜓是發現於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市的晚石炭世時期化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豐紡錘蜓
- 外文名:Fusulina dafengensis Zhang et Li, 1987
- 形成時代:晚石炭世
- 產地: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市
大豐紡錘蜓是發現於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市的晚石炭世時期化石。
大豐紡錘蜓是發現於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市的晚石炭世時期化石。特徵描述殼中等,長紡錘形,中部微微拱起,兩極鈍尖。正模有5.5圈,包卷松勻。長3.24mm,寬1.0mm,軸率3.24:1。旋壁較薄,由緻密層、不甚明顯的透明層及內...
紡錘蜓 紡錘蜓(Fusulina Konnoi)是採集的標本 主要用途 科學研究 保存單位 國家岩礦化石標本資源共享平台
古紡錘蜓是產於重慶市北碚區的早二疊世(P1)的化石。特性描述 標本長45毫米,寬40毫米,高5毫米,呈灰黑色。上有多個古紡錘蜓的化石,殼殼小,粗紡錘形,中部膨大,兩極渾圓。古紡錘蜓的分類位置為動物界原生動物門蜓類,該類化石包卷較緊。旋壁薄,由緻密層和透明層組成。整個隔壁自底至頂均強烈而規則地...
橢圓小紡錘蜓是發現於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蘭縣埃肯雅瑪托的晚石炭世時期化石。特徵描述 殼中等,呈不甚規則的橢圓形,中部寬平,兩極略鈍圓。5圈,內部3.5圈包卷較緊,最後半圈放鬆顯著。長3.80mm,寬1.04mm,軸率約3.65:1。旋壁很薄,四層式,外疏鬆層有時缺失。隔壁在中部平直,僅在兩極...
蘇巴什始擬紡錘蜓是發現於貴州省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的早二疊世時期化石。特徵描述 殼大,亞圓柱形,中部及側部近乎平直,兩極圓尖。7~8圈,最初兩三圈為粗紡錘形,包卷較緊,向外逐漸放鬆,中軸增長,漸變為亞圓柱形。旋壁在內圈薄,向外逐漸增厚,最外部兩圈厚度較大,約0.07~0.09mm,由緻密層及...
貴州紡錘蜓是發現於貴州省六盤水市水城縣的晚石炭世時期化石。特徵描述 殼中等,紡錘形,中部一邊微拱,另一邊稍平,兩極鈍尖。正模有4個殼圈,包卷松勻。殼長5.01mm,寬1.59mm,軸率3.15。各殼圈的寬度依次為0.5,0.74,1.09及1.59mm。旋壁由三層組成,透明層微分化。隔壁全面褶皺,很不規則。旋脊...
崑崙鎮紡錘蜓是發現於山東省淄博市的石炭紀時期化石。特徵描述 殼大,長紡錘形或亞圓柱形,中部一邊強凸,一邊平或微凹,中軸微彎,兩極鈍尖。包卷較松。隔壁褶皺強烈,褶曲在中部比較規則,呈三角形,其高度幾乎達殼室之頂,在側部和兩極呈泡沫狀構造。旋脊較發育。通道低而寬。初房圓。保存單位 中國科學院...
蜓狀古紡錘蜓是發現於西藏自治區昌都地區昌都縣妥壩鄉的二疊紀(樂平世)時期化石。特徵描述 殼小,紡錘形,中部微凸,兩極鈍尖。4圈,長2.0毫米,寬0.87毫米,軸率約2.29:1。第1至第4殼圈的寬度依次為:0.19,0.34,0.59,087毫米。旋壁較薄,由緻密層及透明層二層組成。隔壁全面全部強烈褶皺,褶曲窄...
中國始擬紡錘蜓是發現於西藏自治區昌都地區類烏齊縣馬查拉的晚石炭世(賓夕法尼亞亞紀)時期化石。特徵描述 7.5~9圈,包卷緊勻。軸率1.95:1。各圈的寬度為0.23,0.32,0.45,0.60,0.83,1.11,1.50,2.10,2.45毫米。初房外徑0.11~0.16毫米。保存單位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
筒形紡錘蜓是發現於貴州省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的晚石炭世時期化石。特徵描述 殼中等,亞柱形,中部一邊微拱,另一邊略平,兩極鈍尖。4~41/2圈,包卷較勻。長4.18~4.4mm,寬1.2~1.33mm,軸率約3.3~3.48。旋壁較薄,由緻密層、透明層及較厚的內疏鬆層組成,外疏鬆層未見。隔壁褶皺強烈,褶曲排列...
盛氏始擬紡錘蜓是發現於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蘭縣埃肯雅瑪托的晚石炭世時期化石。特徵描述 個體較大,7.5圈,半長3.07mm,寬2.59mm,軸率2.37:1。各圈的寬度依次為0.26,0.40,0.60,0.82,1.16,1.65,2.26,2.59mm。初房外徑0.16mm。保存單位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
江蘇擬紡錘蜓 江蘇擬紡錘蜓是發現於西藏自治區昌都地區昌都縣妥壩鄉的二疊紀時期化石。特徵描述 6圈,軸率4.15:1。各圈的寬度為0.60,0.93,1.35,1.84,2.43,2.84毫米。初房外徑0.36毫米。保存單位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
高旋脊原小紡錘蜓是產於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金絲崗黃龍灰岩剖面的中石炭世(C₂)的化石。特性描述 此種旋脊高大最後二圈包卷特別松。它和prafusulinellanytvicasafonova在殼體大小,軸率和初房直徑等方面都很相近,但後者的旋脊較小,外圈包卷較緊,殼圈較多,兩者可區別。它以具高大的旋脊,較大的軸率和...
擬紡錘蜓 擬紡錘蜓是產於浙江省江山市的早二疊世(P₁)的化石。特性描述 殼中等到大,紡錘形。殼長約6mm,殼寬約2mm。旋壁由緻密層及蜂巢層組成。隔壁褶皺強烈而規則,形成旋向溝。無旋脊,具有串孔。保存單位 吉林大學博物館。
橢圓擬紡錘蜓是發現於西藏自治區阿里地區日土縣帕也布也峰南坡的二疊紀(烏拉爾世)時期化石。特徵描述 殼大,近乎橢圓形,兩極鈍圓。5.5圈,包卷都較松。旋壁在內圈較薄,向外圈逐漸增厚,蜂窩構造清楚。隔壁褶皺強烈,褶曲窄而高,排列比較規則,在兩極形成粗網狀構造。通道較寬。軸積在內部3~4圈中分布於初房...
羅時氏擬紡錘蜓(親近種)是發現於西藏自治區阿里地區日土縣龍木錯東南溫泉溝的二疊紀時期化石。特徵描述 殼巨大,亞圓柱形,中部一邊微拱,一邊微凹,兩極鈍圓。5圈,長約11.7毫米,寬2.60毫米,軸率約4.5:1。第1至第5殼圈的寬度依次為:0.54,0.79,1.16,1.84,2.60毫米。旋壁二層,蜂巢層很...
金基爾氏小紡錘蜓是發現於貴州省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的晚石炭世時期化石。特徵描述 殼小,短圓柱形,中部平拱,兩極鈍圓。保存較完整的標本有61/2圈,首圈的中軸與其後殼圈的中軸斜交。殼長2.47mm,寬1.49mm,軸率1.66。第1至第6殼圈的寬度依次為0.17,0.26,0.39,0.58,0.89及1.04mm。旋壁...
貴池紡錘蜓是發現於貴州省六盤水市盤縣的晚石炭世時期化石。特徵描述 殼小,亞圓柱形,中部一邊微拱,另一邊略平,兩極鈍圓。5圈,包卷較緊勻。殼長2.99mm,寬1.22mm,軸率2.45。第1至第5殼圈的寬度依次為0.34,0.53,0.73,1.0及1.22mm。旋壁由緻密層及較厚的內疏鬆層組成,在外圈上可見發育不...
中咱小紡錘蜓是發現於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縣中咱鄉格巴扎普的晚石炭世(賓夕法尼亞亞紀)時期化石。特徵描述 殼小,紡錘形,中部微凸,兩極銳尖。5.5圈,最初2~3圈包卷很緊,外部殼圈放鬆較顯著。旋壁很薄,內圈上似由緻密層及內外疏鬆層組成,外圈上可見透明層,為四層式。隔壁僅在兩極構成極簡單的...
戴普拉氏原小紡錘蜓是發現於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縣中咱鄉格巴扎普的晚石炭世(賓夕法尼亞亞紀)時期化石。特徵描述 6圈,長1.58毫米,寬1.38毫米,軸率1.1:1。各圈的寬度為0.13,0.26,0.41,0.66,0.96,1.38毫米。初房小,外徑0.06毫米。保存單位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
巴塘原小紡錘蜓是發現於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縣中咱鄉格巴扎普的晚石炭世(賓夕法尼亞亞紀)時期化石。特徵描述 殼小,粗短紡錘形,中部微拱,兩極鈍圓。5圈,首圈近球形,外部2圈包卷較松。第1至第5殼圈的寬度為0.16,0.29,0.45,0.73,1.03毫米。旋壁薄,由三層組成,內疏鬆層較厚。隔壁在近...
花山小紡錘蜓是發現於貴州省六盤水市水城縣的晚石炭世時期化石。特徵描述 殼小,紡錘形,中部拱凸,兩極銳尖。61/2圈,內部數圈包卷緊,最外兩圈放鬆較快。殼長2.43mm,寬1.14mm,軸率2.13。第1至第6殼圈的寬度為0.14,0.2,0.28,0.43,0.63及0.96mm。旋壁由緻密層、較薄的透明層及內、外...
宿松小紡錘蜓是發現於貴州省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的晚石炭世時期化石。特徵描述 殼中等,長紡錘形,中部微拱,兩極圓尖。7圈,包卷緊勻,末圈殼室擴展明顯。殼體半長2.7mm,寬1.98mm,軸率約2.73。第1至第7殼圈的寬度為0.1,0.2,0.33,0.56,0.84,1.32及1.98mm。旋壁較薄,外圈上由緻密層...
巨似紡錘蜓是產於內蒙古自治區白雲鄂博市東北22公里拉老兔附近的晚石炭世(C₃)的化石。特性描述 殼極大,長圓柱形,中央部份微向內凹。兩極鈍圓。在我們這次採集的標本中最大的個體只有5.5殼圈,其長為12.7-15.5毫米,寬為2.51-2.70毫米,軸率5.08-5.57:1。旋壁非常薄,其厚度在最初2-3圈殼上只0....
巴塘假紡錘蜓 巴塘假紡錘蜓是產於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縣中咱鄉格巴扎普的晚石炭世(C₃)(賓夕法尼亞亞紀)的化石。特性描述 殼中等,長柱形,中部略彎曲,兩極圓尖。5圈。旋壁很薄,由緻密層及蜂巢層組成。隔壁褶皺寬鬆,不規則。軸積發育在中軸部分。保存單位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