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虢城村在山西省孝義市振興街道。該村產的葫蘿蔔歷來很出名,個頭大,水分高,很光滑,是市民冬季備菜的搶手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大虢城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中國山西
- 地理位置:山西省孝義市振興街道
- 氣候條件:溫帶季風氣候
簡介,歷史由來,地方特色,
簡介
大虢城村在山西省孝義市崇文街道。
歷史由來
孝義市的大虢城村。提起這個“虢”字,就讓人想起“假虞滅虢”的典故,也由此聯想到郭氏的起源。《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郭氏出自姬姓。周武王封文王之弟虢叔於西虢,封虢仲於東虢。西虢地在虞、鄭之間,平王東遷,奪虢叔之地與鄭武公,楚莊王起陸渾之師伐周,責王滅虢,於是,平王求虢叔裔孫序,封於陽曲,號曰郭公。虢謂之郭,聲之轉也,因此為氏”。晉獻公先後滅掉了虢、虞,之後便遷其民於汾州。
大虢城村正是位於汾陽南10公里處,在村的東邊還有一村叫虞城,由此可見,當年被遷而來的虢、虞後裔就在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虢叔則是郭氏開宗立姓的始祖,虢城即是虢叔後裔的聚居之地。
當在大虢城村內尋訪時,過去的痕跡早已蕩然無存,僅存的土城牆也不足5米,已被當作院牆,若不是有人指點,你很難知道那曾經是城牆所在。最令老鍋傷心的是村里李氏為大姓,而非郭氏,不知是什麼年代發生了什麼變故,導致大虢城村沒有郭氏後人的現狀,緊鄰的瑤圃村以郭姓為主,概為虢叔之後。
《太平寰宇記》載:“虞、虢二城,相傳晉滅虞、虢,遷其人於此,築城以居之。“又家譜記載:晉滅北虢,食采邑於夏陽的大夫虢序後裔部分貴族和平民被遷晉國都城絳和大虢城,南虢仲後裔被遷小虢城,北南二虢分居大小二虢,以春秋宗法嚴密乃別宗支故也。
虢序後裔郭偃前661年仕晉獻公(在北虢滅之前),三家分晉之後,卜氏、郭氏部分子孫分徙,郭氏徙居晉陽及以北一些地區,秦漢以來形成太原望族。
由於北虢夏陽是虢叔後裔虢序之封,故絳郭氏與大虢城郭氏都是虢叔後裔,以虢叔為郭氏鼻祖,以虢序為得姓奠基之祖。
地方特色
大虢城村水井地不少,土質屬沙壚性混合土壤,最適宜種蘿蔔類蔬菜。農諺說:蘿蔔壚土種,十有九個要裂縫,蘿蔔種沙土,長個粗指頭。大虢城村有水源充足、土壤適宜的地理優勢,政治家歷代中葫蘿眩保全苗的經驗。菜農說:種葫蘿蔔最頭痛的是怕捉不住全苗,這種菜種下後一次出不好苗,不能再種。下種時間是每年的中伏後七天。大虢城村菜農保全苗的口訣是:“種葫蘿蔔太細墒,澆後下籽三五天,下種下籽不能輕,入土不能超過一指深,蘿蔔籽土不怕壓,踩實出個滿花花。”這說明,搶墒下種、澆種,種上後一腳挨一腳踩實是保苗全的關鍵措施。村里人普遍的說法是:種葫蘿蔔是個細活,有收沒收有捉苗,收好收賴在定苗。定不好苗產不下東西,拔小的,留肥的,最後一次定苗時,要做到一株苗四周不能超過一食指的株距。葫蘿蔔這種菜最細水、細肥、細地力,光澆水一項從立秋到立冬三個月的時間裡要澆到四次水,即溫灌種前底墒水,送好定苗糞攪水,秋風不誤耗墒水,收前澆好入冬水。對於葫蘿蔔的貯存方法,他們採用就地深挖兩米深的圓坑,口徑二料,把收回的葫蘿蔔經過兩天風吹日曬後,放入坑中,在葫蘿蔔中每隔半米,由底到口外播一把去了葉的柴桿後,用活土墊好,既通風又保水分,來年春天取出,和收穫時一樣新鮮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