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葉懸鉤子(大葉蛇泡簕(大葉蛇泡簕))

粗葉懸鉤子(大葉蛇泡簕)

大葉蛇泡簕(大葉蛇泡簕)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粗葉懸鉤子(學名:Rubus alceaefolius Poir.)是薔薇科,懸鉤子屬的落葉灌木,莖直立、具腺毛,葉互生,邊緣鋸齒,有葉柄;托葉與葉柄合生,不分裂,宿存,離生,較寬大,花兩性,聚傘狀花序、花萼;萼片直立或反折,果時宿存;花瓣稀缺,白色或紅色;雄蕊多數,心皮多數,有時僅數枚,果實為由小核果集生於花托上而成聚合果,種子下垂,種皮膜質,花期4-5月,果期6-7月。

產江西、湖南、江蘇、福建、台灣、廣東、廣西、貴州、雲南。生海拔500-2000米的向限山坡、山谷雜木林內或沼澤灌叢中以及路旁岩石間。緬甸、東南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日本也有分布。

根和葉入藥,有活血去瘀、清熱止血之效。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本種提示,主要變種,主要價值,藥用,來源,中藥化學成分,採集時間,性味,功用主治,用法與用量,臨床套用,單方驗方,栽培技術,

形態特徵

攀援灌木,高達5米。枝被黃灰色至銹色絨毛狀長柔毛,有稀疏皮刺。單葉,近圓形或寬卵形,長6-16厘米,寬5-14厘米,頂端圓鈍,稀急尖,基部心形,上面疏生長柔毛,並有囊泡狀小突起,下面密被黃灰色至銹色絨毛,沿葉脈具長柔毛,邊緣不規則3-7淺裂,裂片圓鈍或急尖,有不整齊粗鋸齒,基部有5出脈;葉柄長3-4.5厘米,被黃灰色至銹色絨毛狀長柔毛,疏生小皮刺;托葉大,長約1-1.5厘米,羽狀深裂或不規則的撕裂,裂片線形或線狀披針形。花成頂生狹圓錐花序或近總狀,也成腋生頭狀花束,稀為單生;總花,梗、花梗和花萼被淺黃色至銹色絨毛狀長柔毛;花梗短,最長者不到1厘米;苞片大,羽狀至掌狀或梳齒狀深裂,裂片線形至披針形,或裂片再次分裂;花直徑1-1.6厘米;萼片寬卵形,有淺黃色至銹色絨毛和長柔毛,外萼片頂端及邊緣掌狀至羽狀條裂,稀不分裂,內萼片常全緣而具短尖頭;花瓣寬倒卵形或近圓形,白色,與萼片近等長;雄蕊多數,花絲寬扁,花葯稍有長柔毛;雄蕊多數,子房無毛。果實近球形,直徑達1.8厘米,肉質,紅色;核有皺紋。花期7-9月,果期10-11月。
粗葉懸鉤子粗葉懸鉤子

分布範圍

產江西、湖南、江蘇、福建、台灣、廣東、廣西、貴州、雲南。生海拔500-2000米的向限山坡、山谷雜木林內或沼澤灌叢中以及路旁岩石間。緬甸、東南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日本也有分布。

本種提示

本種變異性較強,不但葉的形狀、分裂程度、裂片形狀以及托葉和苞片的大小和分裂深淺均有變化,而且花有成頂生狹圓錐花序至單花腋生的類型,外萼片分裂程度也常無規律。過去某些分類學家曾把同一地區的植物命名為數個不同的種,Focke把海南地區相同的類群定為海南懸鉤子R. hainanensis Focke與淡黃懸鉤子R. gilvus Focke。海南懸鉤子與粗葉懸鉤子的區別在於苞片較寬,裂片線形,非毛髮狀。淡黃懸鉤子和粗葉懸鉤子的區別在於花團集於葉腋或苞腋內,花梗較短。經比較和研究了華南、西南、華中和華東地區的大量材料之後,觀察到上述諸特徵的變異情況,例如托葉和苞片的大小及其分裂深淺,在同產地的植株上很不一致,又如在不同的生長期內花序和花梗的長短不等,較幼嫩時花均團集於苞腋或葉腋內,外萼片的分裂程度在同一植株或同一花序.上也有變異。據形態特徵與地理分布,海南懸鉤子和粗葉懸鉤子實系同物異名,而把淡黃懸鉤子列為R.reflexus Ker var. hui (Diels) Metc.的異名。R. rolfei Vidal in Phan. Cumilig Philip. 171. 1885. ——R. rolfei Vidal var. lanatus Hayata in Journ. Coll. Sci. Univ. Tokyo 25 (19):81. 1908.據記載,本種和粗葉懸鉤子近緣,惟植株較矮小,小枝無刺。產菲律賓及我國台灣。因缺乏資料,暫時難予解決。

主要變種

深裂粗葉懸鉤子(變種)
本變種葉邊掌狀深裂,頂生裂片寬橢圓形,比側生者大得多。
產廣東(海南)。生沿溪林中。

主要價值

藥用

根和葉入藥,有活血去瘀、清熱止血之效。中草藥

來源

為薔薇科植物粗葉懸鉤子的根、葉。

中藥化學成分

果實含胺基酸(g/100g,乾基):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0.690,蘇氨酸(threonine)0.281,絲氨酸(serine)0.297,谷氨酸(glutamic acid)0.293,甘氨酸(glycine)0.418,丙氨酸(alanine)0.362,胱氨酸(cystine)0.141,纈氨酸(valine)0.385,蛋氨酸(methionine)0.047,異亮氨酸(isoleucine)0.328,亮氨酸(leucine)0.483,酪氨酸(tyrosine)0.139,苯丙氨酸(phenyla lanine)0.326,賴氨酸(lysine)0.304,組氨酸(histidine)0.230,精氨酸(arginine)0.377,脯氨酸(proline)0.410。
粗葉懸鉤子粗葉懸鉤子
果實含維生素C10.63-11.71mg/100g,維生素B1 0.69μg/g,維生素B2 0.95μg/g,維生素E74.76μg/g,維生素A痕量。果實(mg/g,乾基)含鉀2.1667,鈣0.738,鎂0.4895,鋅(μg/g):27.5952,鐵(μg/g):49.6190,硒(μg/g):0.0408。

採集時間

全年可采。

性味

甘淡,平。

功用主治

活血祛瘀,清熱止血。治急慢性肝炎,肝脾腫大,行軍性血紅蛋白尿,乳腺炎,外傷出血,口腔炎

用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0.5~1兩。外用:研末撒或煎水含漱。

臨床套用

治療嗜鹽菌食物中毒

單方驗方

1、治黃疸肝炎:粗葉懸鉤子、溪黃草各30克,葫蘆茶、蛇舌草各15克,水煎沖紅糖服。
2、治代償性月經(倒經):鮮粗葉懸鉤子根30克,土牛藤10克,獨角金象10克,月季花6克,水煎,分2次服,連服3-5天。
3、治細菌性痢疾:鮮粗葉懸鉤子根90克,金銀花葉30克,仙鶴草根21克,水煎,分2-3次服,連服3-5天。
4、治口腔炎、牙痛:粗葉懸鉤子30克,刺刁根15克,水煎,漱口含洗患處,日3次。
5、治乳腺炎:粗葉懸鉤子、蒲公英各30克,水煎溫服,渣搗爛敷患處。
6、治咳嗽咯血:粗葉懸鉤子根50克,仙鶴草15克,豬歌刺頭30克,水煎2-3次服完。
7、治跌打損傷:鮮粗葉懸鉤子全草搗爛,取汁30-60克,酌加童便或米酒調服,服後暖睡取微汗。外用鮮全草搗爛,酌加米酒調敷患處。(敷藥處如有灼熱感覺,應立即除藥,次日再敷。)
本品內服常用量鮮根30-60克,乾品15-30克。孕婦忌服。

栽培技術

整地
整地是指翻耕鬆土、清除雜草、平整土地和施肥。施肥以底肥為主,施用量可視土壤肥沃程度而定。正常情況下,每公頃施有機肥10"8'噸-200噸,翻人土中。定植前30天-45天內施加磷肥,用量每公頃180公斤-240公斤,鉀肥每公頃120公斤,耙人土內。對酸性土施石灰,可得到很好改善。栽培時問春季和秋季都可。春季裁最好選在4月初。秋季最好在枝條生長停止時進行,也就是霜降到來之前。懸鉤子栽植的行距為2.5米-3米,株距為0-5米-0.75米,如果種苗充足也可降為0.25米-0.35米生長結果表明,株距05米-0.75米,需要3年-4年懸鉤子完全占滿行間f若株距0.25米-0.35米,則第二年就能占浦行問,並且在第三年可結果收穫。
培育
1.撫育主要是鬆土和鋤草。春季要進行一次行間鬆土和行內的鋤草管理夏季根據土壤的板結程度和雜草生長情況進行整地,通常情況下,要在收果前捕2次-3次行內和行間鬆土。果實採收後要進行1次鬆土和2次中耕管理,因為在漿果採收過程中行間土壤嚴重踏實,雜草叢生,所以要進行鬆土和中耕。夏初季節要清除衰弱和損傷的部分根櫱,去掉多餘枝條以防過密。還要剪除已結過果的兩年生枝條,這項工作必須在收果後立即剪除,同時把多餘的、折斷的和有病的一年生枝條全部剪除。2扶縛。扶縛也是懸鉤子田問管理的重要內容。扶縛就是利用支架將懸鉤子莖幹直立,避免結果後嚴重壓彎,通過扶縛可有效地提高果實質量和產量。
採收
採摘懸鉤子要適時進行,切不可超前也不可拖後。一般在成熟後的一二天採收。漿果採摘要帶果托和部分果柄。採收的漿果最好保存在接近0:C的冰櫃里,相對濕度在90左右,在這樣的溫度和濕度條件下,可保藏1周左右。利用冷庫等冷藏設施可選到長期保存漿果的目的。
懸鉤子種植季節
不分南北,氣溫在0℃以上時都可以栽植,但以春秋兩季為好。春季在3月中旬至4月下旬,秋季在10月中旬至11月下旬為栽植最佳時間。春季栽植的當年有少量掛果,秋季栽植的翌年夏季多數能掛果,第3年進入盛果期,可連續結果30年以上。
盆栽懸鉤子要選用口徑30厘米以上的大盆,每盆一株,並在每年的春季或秋季換盆,栽植3年以上的懸鉤子要換上口徑40至50厘米的大缸,才能保證產量。植株根部要填入足夠的基肥,以腐熟的土雜肥為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