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葉虎皮楠

大葉虎皮楠

大葉虎皮楠(學名:Daphniphyllum yunnanense C.C.Huang)是虎皮楠科虎皮楠屬植物,灌木或小喬木,高2-7米;枝粗壯,灰褐色,密生皮孔。葉紙質,極大,長22-37厘米,寬7-14厘米。雄花序長約2厘米,小苞片橢圓形,長約4毫米,寬約2毫米。果序長約4厘米,果梗粗壯,長約1.5厘米,乾後褐色,具不規則疣狀隆起,先端圓形,具2枚叉開的宿存柱頭,基部漸狹,具大而顯著的4枚宿存萼片,萼片披針形,長約3毫米。花期3-4月,果期10-12月。

分布於中國雲南東南部。生長於海拔1100-1500米的密林中。

該種四季常綠,葉片常簇生枝頂,形成橢圓形的傘狀樹冠,高低適中,樹形優美,栽培為綠化觀賞,頗為新奇。木材黃白,可供家具、文具、室內裝修用材,種子含油量高,多達30-38%,油黃褐色,含生物鹼,有苦味,可開發其用途。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形狀特徵,近種區別,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繁殖方法,栽培技術,主要價值,

形狀特徵

灌木或小喬木,高2-7米;枝粗壯,灰褐色,密生皮孔。葉紙質,極大,長22-37厘米,寬7-14厘米,長圓狀披針形或長圓狀倒披針形,先端漸尖或急尖,具細尖頭,基部圓形,葉面綠色,略具光澤,葉背被白粉,具細小乳突體,中脈粗,葉面突起,在葉背極隆起,側脈15-18對,在葉背突起,網脈兩面略突;葉柄長6.5-12厘米,粗壯,基部多少膨大。
雄花序長約2厘米,小苞片橢圓形,長約4毫米,寬約2毫米;花梗長約2毫米,粗;萼片4,卵形,長約2.5毫米;雄蕊9-10,花絲極短,花葯長圓形,長約1.5毫米,側向壓扁,先端錐尖,雌花未見。果序長約4厘米,果梗粗壯,長約1.5厘米,乾後褐色,具不規則疣狀隆起,先端圓形,具2枚叉開的宿存柱頭,基部漸狹,具大而顯著的4枚宿存萼片,萼片披針形,長約3毫米。花期3-4月,果期10-12月。

近種區別

該種近於長序虎皮楠Daphniphyllum longeracemosum Rosenth.),但葉較大,長22-37厘米,寬7-14厘米,基部圓形,具長柄,長6.5-12厘米,果序較短,長約4厘米,花萼較大,宿存而不同。
虎皮楠Daphniphyllum oldhami (Hemsl.) Rosenth.)其主要區別是,樹高達15米,樹皮灰色,葉多簇生枝頂,倒卵狀橢圓形,長8-15厘米,側脈7-12對,下面灰綠色。果序長3.5-6厘米,果橢圓狀球形,長0.6-1.4厘米,徑5-8毫米。成熟時暗紅色,漸變為黑色。花期4月,果熟期10-11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1100-1500米的密林中。適生於溫暖至溫涼濕潤環境,也能在暖熱環境生長。喜光,幼齡期較耐蔭蔽,喜濕潤,也能耐一定乾旱,不耐低溫。在深厚肥沃的砂壤土生長較好,也能適應較乾燥貧瘠的山地紅壤。1983年,在中國昆明栽培在海拔1970米山地緩坡台地,坡向西,土壤為山地紅壤,pH值5-5.5,有機質含量1-2%,比較乾燥貧瘠,粘重,乾濕季節明顯,乾季長達半年,乾季降水量僅為全年降水量的10%左右,經歷過1986年反春寒低溫和1998-1999年冬季較長時期霜凍,還經歷過1992年特大幹早,年降水量僅600毫米左右,該種和虎皮楠在這樣的嚴酷條件下,無凍害,也無旱害,而且沒有產生嚴重病蟲害,其適應性較強,適生範圍較廣。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緬甸、泰國和越南北部;在中國分布於雲南東南部(勐海、思茅、屏邊、馬關、麻栗坡)。
大葉虎皮楠大葉虎皮楠

繁殖方法

種子繁殖,10-11月採集成熟果實,在室內堆存2-3天,果肉軟熟,放在水中搓揉,洗去果肉和雜質,即得種子,果實出種率36%左右,純淨度95%,種子千粒重平均83克,每千克種子約12000粒。種子無明顯休眠現象,可以隨采隨播,也可以濕沙層積貯藏,於次年2-3月份播種。條播每平方米苗床播種量12-15克,播後蓋土1.5厘米,並蓋草。日照強的地方需搭蔭棚,幼苗出土後,移栽入容器培育壯苗。

栽培技術

大葉虎皮楠宜於公園、庭院、風景名勝區造林,在適宜的環境,也可以作城市面山造林。株行距2米×3米或3米×3米,挖塘定植,施基肥,旱季中澆水,促進幼林成長。

主要價值

觀賞:該種四季常綠,葉片常簇生枝頂,形成橢圓形的傘狀樹冠,高低適中,樹形優美,過去很少栽培。僅此一屬,比較稀有,栽培為綠化觀賞,頗為新奇。
木材:木材黃白,可供家具、文具、室內裝修用材。
種子:種子含油量高,多達30-38%,油黃褐色,含生物鹼,有苦味,可開發其用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