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化學成分,
形態特徵
喬木,高16米。小枝具溝槽,有明顯灰白色皮孔,無毛。葉革質,長橢圓形或倒卵狀橢圓形,長15—20(-27)厘米,寬5—12厘米,頂端短突尖,基部楔形或寬楔形。全緣,微向外反卷,無毛,葉面側脈凹下,背面明顯凸起,11-14對,二次側脈明顯;葉柄長2—4.5厘米,基部明顯增粗,無毛。雄花序圓錐狀,長12厘米,花序分枝開張角度大,幾與總軸垂直,軸被疏柔毛。果序長12厘米。殼斗3個簇生,淺碗形或盤形,包堅果基部,直徑1.8-2.5厘米,高5—8毫米;苞片三角形,背部呈脊狀凸起。堅果近球形或寬卵形,直徑2-2.5厘米,頂端圓形,無毛,果臍內凹,直徑約1厘米。花期5—6凡果熟期翌年8—9月。
生長環境
常生於海拔1300—2700米常綠闊葉林中。
分布範圍
金平、麻栗坡、西疇等地。中國貴州、四川、廣西等省區均有分布。越南亦有。
化學成分
種仁含澱粉50.01%,單糖2.57%,單寧1.10%,蛋白質4.06%,脂肪4.24%,纖維素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