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繁殖方法,栽培技術,病蟲防治,蟲害,病害,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常綠喬木,具有濃密而擴展的樹冠。原產地高可達30米,胸徑可達60厘米。
樹皮平滑,灰白色。枝幹無刺,小枝有棱、綠色且枝條下垂,小枝無毛,皮孔顯著。
幼苗具二回羽狀複葉,末回每個分枝葉柄上有小葉6-8對,幼苗第4片真葉才開始變態,即小葉退化,葉柄呈葉狀,變態葉披針形、革質,長10-25厘米,寬1.5-5厘米,兩端漸狹,頂端略鈍,平行脈3-6條(其中3條特別明顯)。大葉相思寬大的假葉互生,呈橢圓形,長約10厘米;雖然它們在外貌上和真正的葉子沒甚么分別,亦可進行光合作用,但其實那只是葉柄,不是真正的葉子。真葉只在幼苗時期才出現。
穗狀花序,黃色,腋生,長5-6厘米,徑約2厘米,萼5裂,花瓣匙形。雄蕊多數,明顯伸出於花冠之外,花柱約與雄蕊等長。
莢果初始平直,成熟時扭曲成圓環狀,莢果成熟時旋卷,長5-8厘米,寬8-12毫米,果瓣木質,結種處略膨大。種子橢圓形,堅硬,黑色,有光澤,壓扁,長約5毫米,種臍大,幾乎閉合,新鮮種子具有同種臍連線的黃色臍帶圈,易於分離脫落,採種後最少需要2個月貯存期來完成後熟生理過程。在澳大利亞,通常6-7月份(冬季)開花,8-10月份(冬春季節)可獲得成熟種子。
生長環境
大葉相思喜歡溫暖潮濕且陽光充足的環境,較耐高溫卻怕霜凍。生長溫度一般要求平均溫度18℃以上,最適溫度20-35℃,可耐-1℃短暫低溫和40℃短暫高溫;生長環境年降水量1200-1800毫米,相對濕度80%左右,土壤pH值4-7。持續低溫會使大葉相思遭受寒害,在清晨霜重的地方,部分大葉相思幼嫩葉片的尖端會受凍害而變成紅色捲縮。大葉相思適應性強,對土壤要求不高,較耐旱、耐瘠。在土壤被沖刷嚴重的酸性粗骨質土、砂質土和粘重土裡均能生長,即使在有機質含量為0.09%的貧瘠土地上,經過施肥撫育,也能生長。
分布範圍
原產澳大利亞北部及紐西蘭。中國廣東、廣西、福建有引種。
繁殖方法
大葉相思種籽的千粒重約25克,發芽率50%左右。由於種籽堅硬,表面有一層臘質,為了促進種子吸收水分,播種前須進行脫臘處理。
脫臘方法
⑴熱水處理,用70℃-80℃熱水做第一次浸種處理,待自然冷卻後,取出膨大種子置於沙床或用紗布包紮保溫催芽,未膨大種籽要做重複處理,直到種子膨大為止。
⑵開水燙種,把要處理的種籽盛在竹篾或鐵絲編製成的容器里,在100℃開水中燙種10-20秒,而後放於溫水中浸種,自然冷卻後進行催芽處理。
⑶濃硫酸浸種,把要處理的種子浸於98%的硫酸溶液中10-15分鐘,而後撈出來放於清水中沖洗乾淨,再進行催芽。
栽培技術
採用穴狀整地,種植穴規格為50厘米×50厘米×35厘米,株行距為3米×2米,每坑施放250g鈣鎂磷肥做基肥,當年鏟草撫育2次,追肥1次,每株施複合肥150克(含N、P、K各15%)。次年鏟草撫育1次,往後的管理同一般的營林生產管理。
病蟲防治
蟲害
大葉相思的主要害蟲有蟋蟀、蓑蛾和白蟻,但危害不嚴重。
蟋蟀主要是危害初造林,以成蟲、若蟲將初植樹苗從莖基部咬斷或攀食小枝、嫩芽,造成缺苗、斷苗、斷梢等危害症狀。
防治方法,可用90%敵百蟲晶體與炒香的米糠製成毒餌誘殺。
蓑蛾以幼蟲危害直乾型大葉相思的葉片,幼蟲隱藏在囊內,將護囊粘在葉背取食,取食遷移時均負囊活動,常將葉片咬成孔洞或缺刻等症狀。
防治方法,可用80%敵敵畏乳油兌水1500倍噴灑樹冠。
白蟻主要啃食直乾型大葉相思幼樹的根皮和莖基部皮層,造成幼樹直立枯死的危害症狀。
防治方法,可用白蟻靈兌水1000倍淋灌植株根部或在根部每株施入3%的呋喃丹20克。
病害
大葉相思的主要病害是白粉病,危害較多的是幼苗和1年生幼樹。症狀是受害嫩枝和葉片有白色粉狀物,後期變為黃褐色。病發時可用15%三唑酮粉劑兌水800倍噴灑防治。
主要價值
大葉相思是造林綠化、水土保持和改良土壤的主要樹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