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粗糙鳳尾蕨:又名闊葉鳳尾蕨(《台灣植物志》)。陸生蕨類植物,植株高30-60cm。根莖短,橫生,密生深棕色線狀披針形鱗片。葉近革質,叢生,二型;葉柄多為紅棕色,粗糙,有小瘤;葉一至二回羽狀分裂,長30-60cm,基部羽片下側分叉;營養葉裂片長線形,寬可達1.2cm,邊緣有鋸齒;孢子葉裂片長線形,寬4.5-6cm;葉脈羽狀,側脈有時分叉。孢子囊群線形,沿羽片下面兩側邊緣著生;囊群蓋膜質,線形。
產地生境
井邊草分布於西南及江西、福建、廣東、廣西、台灣等地;生於海拔900~2600米的河谷、石縫和山林濕地;疏鬆排水良好的壤土,喜濕潤。
繁殖方法
用插秧繁殖。
主要價值
觀賞
井邊草性強健,株形美觀,適合蔭蔽的路邊、山石邊及。
藥用
井邊草可入藥,味甘、涼;有清熱利濕,祛風解毒,消腫的功效;用於黃痘型肝炎、瀉痴、水腫、扁桃體炎、支氣管炎、水腫、淋濁、月經不調、湯火傷等症。井邊草含黃酮類,留醇胺基酸,內酯和酯類,酚性成份;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痴疾桿菌、人型結核桿菌均有抑制作用。
入藥部位
根莖或全草。
性味
味辛、微苦,性涼。
歸經
歸肝、大腸、膀胱經。
功效
清熱利濕,活血消腫。
主治
用於痢疾,腹瀉,水腫,肝炎,膽囊炎,喉痹,泌尿系感染,癰腫瘡毒,風濕痹痛,跌打腫痛,骨折。
相關配伍
治慢性肝炎:井邊草9g,垂盆草15g。煎服。(《中國藥用孢子植物》)
治尿路感染:井邊草15g,海金沙9g,石韋12g。煎服。(《中國藥用孢子植物》)
治腰背痛:(井邊草)根莖9g。煎服。(《雲南中草藥》)
骨折:(井邊草)搗敷患處。(《雲南中草藥》)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外用:適量,搗敷。
炮製
採集加工:7-9月採收,鮮用或曬乾。
相關論述
《雲南中草藥》:“淡、微苦,涼。”“消炎止痢,舒筋接骨。治慢性肝炎,痢疾,腰背痛,骨折。”
《中國藥用孢子植物》:“辛、微苦,涼。”“治咽喉炎,腸炎,尿路感染,瘡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