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花黃楊(學名:Buxus henryi Mayr)是黃楊科黃楊屬植物,灌木,高約3米。枝圓柱形,小枝四棱形。葉薄革質,披針形、長圓狀披針形或卵狀長圓形,葉柄長1-2毫米。花序腋生,長1-1.5厘米,寬7-10毫米,花密集,基部苞片卵形,長3-4毫米,帶灰棕色,上部苞片倒卵狀長圓形,長約6毫米。蒴果近球形,長6毫米,宿存花柱基部直立,上部向外向下成弧形,果柄長3毫米,殘留苞片多片。花期4月,果期7月。
分布於中國湖北、江西、浙江、福建、四川、重慶、貴州、廣西等省。垂直分布於海拔1300-2000米的山坡林下。喜光,也能稍耐陰,喜溫暖,耐高溫,喜肥沃砂壤土。
全株藥用,止血散血;根皮,主治炎牙痛;根、葉具有活血法淤,消腫解毒的功效,主治風火牙痛。木材用於雕刻。樹形美觀,為觀葉類植物。
(概述圖參考資料:)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近種區別,產地生境,繁殖方法,栽培技術,主要價值,植物文化,
形態特徵
灌木,高約3米;枝圓柱形;小枝四棱形(多少殲方相對兩側面邊緣延伸成縱梭),無毛,稀末梢的1-2節小枝內方兩側面稍被微細毛,節間長1.5-3厘米。葉薄革質,披針形、長圓狀披針形或卵狀長圓形,長4-7厘米,寬1.5-2.5(-3.5)厘米,先端鈍或微急尖,基部楔形或急尖,邊緣下曲,中脈兩面均凸出,側脈不分明,或葉面側脈分明,葉柄長1-2毫米。
花序腋生,長1-1.5厘米,寬7-10毫米,花密集,基部苞片卵形,長3-4毫米,帶灰棕色,上部苞片倒卵狀長圓形,長約6毫米;雄花:約8朵,花梗長2-4毫米,無毛,萼片長圓形或倒卵狀長圓形,長4.5-5毫米,乾膜質,無毛,雄蕊連花葯長11毫米,不育雌蕊具細瘦柱狀柄,末端稍膨大,高約1-1.5毫米;雌花:外萼片長圓形,長約6毫米,內萼片卵形,長約3毫米,均乾膜質,無毛,子房長2-2.5毫米,花柱狹長,扁平,長6-8毫米,先端向外彎曲,柱頭線狀倒心形,下延達花柱近基部,幾覆蓋花柱內側的全面。蒴果近球形,長6毫米,宿存花柱基部直立,上部向外向下成弧形,果柄長3毫米,殘留苞片多片。花期4月,果期7月。
近種區別
該種與其他種的不同在於:雌花在受粉期間,花柱遠較子房為長。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湖北(西部)、江西、浙江、福建、四川(西部、東部)、重慶、貴州、廣西等省。垂直分布於海拔1300-2000米的山坡林下。喜光,也能稍耐陰,喜溫暖,耐高溫,喜肥沃砂壤土。在中國湖北恩施生於海拔600-1600米山坡灌叢中或溝谷岩石縫中。
繁殖方法
播種繁殖。
栽培技術
修剪:生長緩慢,每年春季修剪整枝,但不可重剪。
採收加工:全年可采,洗淨,根切片曬乾,葉鮮用或曬乾。
主要價值
藥用價值:大花黃楊的木部含環維黃楊星D,故可作為提取此成分的原料。功能主治為:行氣活血,通絡止痛。用於氣滯血瘀所致的胸痹心痛,脈結代;冠心病、心律失常。全株,止血散血。根、葉具有活血法淤,消腫解毒的功效,主治風火牙痛。
【壯藥名】Godingh 棵丁(根)
【性味功用】苦、辣,平。通調龍路、火路,祛風毒,除濕毒,消腫痛。用於發旺(風濕骨痛),阿意咪(痢疾),胴尹(胃痛),臘胴尹(腹痛),兵嘿細勒(疝氣),嚎尹(牙痛),奪扼(骨折),林得叮相(跌打損傷),唄農(癰瘡),唄叮(疔瘡),唄(無名腫毒)。
經濟價值:木材用於雕刻。
觀賞價值:樹形美觀,為觀葉類植物,可用於庭園觀賞或作為植籬及綠雕塑、樁景使用。
植物文化
在中國貴州省甕安縣珠藏鎮瓮水司村清水壩村民組有一顆古樹,樹高16.0米,胸圍2.52米,冠幅東西向10.5米、南北向10.7米,材積3.39立方米,樹齡1000餘年,生長勢好。經檢索,該樹為發現的黃楊科中最大、最古老的一株大花黃楊,由於該樹種為中國特有種,這株大花黃楊就成為世界上唯一的“天下第一大黃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