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繁殖方法,栽培技術,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10-15厘米。根莖匍匐,具肥厚的紡錘形根莖。莖短縮不明或無莖,基部圍以膜質鱗片。
葉多數,基生;葉柄細弱,長7-10厘米,被柔毛,基部具關節;小葉3,寬倒卵形或倒卵圓形,長1.5-2厘米,寬2.5-3厘米,先端鈍圓形、微凹,基部寬楔形,表面無毛,背面被疏柔毛。
傘形花序基生或近基生,明顯長於葉,具花4-10,總花梗被柔毛;苞片披針形,被柔毛;花梗不等長,長為苞片的3-4倍;萼披針形,長10-12毫米,寬4-5毫米,邊緣具睫毛;花直徑2.5-3.8厘米,花瓣紫紅色,寬倒卵形,長為萼片的2.5-3倍,先端鈍圓,基部具爪,瓣基部連合;雄10,2輪,內輪長為外輪的2倍,花絲基部合生;子房被柔毛。花期5-8月,果期6-10月。
生長環境
大花酢漿草喜冷涼而不耐寒。夏季高溫時地上部分迅速枯死,以鱗莖休眠越夏,中國華南地區,冬季雖不開花,但葉亦不枯死。大花酢漿草不擇土壤,以微酸性、疏鬆、肥沃的壤土最宜,雖有一定的耐旱力,但乾旱常使葉萎蔫甚至枯黃,不利開花。
分布範圍
原分布於南非,中國北京、江蘇、陝西、新疆等地有栽培。
繁殖方法
大花酢漿草在自然狀態下採用地下鱗莖進行繁殖。但繁殖速度較慢。採用組織培養技術建立快速繁殖。
組培繁殖:選取健康植株的地下鱗莖作為外植體。用含洗衣粉的溶液除去污物,再用清水反覆沖洗乾淨,然後放到超淨工作檯上進行消毒滅菌。在超淨工作檯上將外植體切成1xl厘米的小塊,用75%乙醇浸泡10秒。取出後用無菌水沖洗3次,再將其放入3%的次氯酸鈉中浸泡7分鐘。同時輕輕搖動容器,取出後再用無菌水沖洗鋤次。將次氯酸鈉殘液沖洗乾淨,放置在經高溫消毒處理過的培養皿中備用。
培養基成分與培養條件:實驗所用培養基均含3%蔗糖和0.7%瓊脂粉。誘導培養基及增殖和生根培養基的pH值均為5.8,並在121℃高壓滅菌20分鐘。培養溫度為(25±2)℃,光照強度為25Lux,光照時間為每天24小時。叢生芽的誘導和增殖以MS為基本培養基。大花酢漿草芽誘導的最適培養基為MS+0.5毫克/升NAA+1.5毫克/升6-BA,芽增殖的最適培養基為MS+0.25毫克/升NAA。
栽培技術
大花酢漿草容易栽培,通常盆栽套用,一次引種可連年利用。8月中旬至9月上旬間,即可栽培,可將休眠的鱗莖每隔4厘米-5厘米一個栽盆中,覆上3厘米,澆足水後置於冷涼處,促進早發芽,有利於延長花期。出苗後應放在陽光充足處,不可蔭蔽,生長期中保持土壤濕潤並毎半月施肥一次,花後仼其生長,至次年夏季地上部自然枯死後,保持盆土乾燥使在土中越夏,亦可取出鱗莖在高溫乾燥下越夏,大花酢漿草很容易形成新鱗莖,盆栽時不可太密,每1-2年必須翻盆分栽,否則鱗莖太密,生長過擠,葉小花少。越夏後,在氣溫適宜及潮濕條件下迅速生出細長的白根,所以換盒分栽應及時不可太晚。
主要價值
中國引種作為觀賞花卉。大花酢漿草既可以盆栽,也可以用作庭院綠化,可以孤植,亦可以群植,是良好的觀賞花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