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本種提示,繁殖方法,播種,扦插,栽培管理,
形態特徵
大花胡頹子是常綠直立灌木,高2-3米;枝纖細伸長,不規則開展,幼枝密被褐色鱗片,老枝鱗片脫落,黑色或棕黑色,具光澤。葉紙質,橢圓形或橢圓狀矩圓形,長7-13厘米,寬3.5-5厘米,頂端鈍尖或漸尖,基部圓形或楔形,上面幼時被鱗片,成熟後脫落,淡綠色,下面淡白色,被銀白色和褐色鱗片,沿中脈和側脈密生棕色鱗片,側脈6-7對,與中脈開展成60度的角,上面略明顯,下面凸起;葉柄深褐色,長7-10毫米。
花白色,被銀白色鱗片,1-5花簇生葉腋極短小枝上成短總狀花序;每花下面具淡褐色易脫落的小苞片;花枝銹色;花梗銀白色,長2-5毫米;萼筒寬鐘形,乾燥後具4肋,長8-9毫米,在裂片下面不甚收縮,子房上明顯收縮,裂片寬三角形或卵狀三角形,長5-7毫米,頂端漸尖,內面疏生白色星狀短柔毛,包圍子房的萼管矩圓狀橢圓形,長1.5-2毫米;雄蕊4,花絲直立,長達3毫米,花葯矩圓形,長1.6毫米;花柱直立,無毛、超過雄蕊,達裂片的2/3或更長,柱頭細小,頂端尖。果實未見。花期12月至次年1月。
(註:大花胡頹子圖冊資料來源)
生長環境
大花胡頹子生於海拔1300-1500米的密林中。
分布範圍
大花胡頹子產於中國雲南南部 (西雙版納) 。模式標本采自雲南思茅。
主要價值
根:消腫,清熱解毒,利濕,安神鎮靜。 果實:收斂止瀉,鎮咳。
本種提示
該種花大,銀白色,萼筒寬鐘形,長8-9毫米,在裂片下面不甚收縮,裂片長5-7毫米,內面疏生白色星狀柔毛,花絲直立,長達3毫米,比花葯長,容易認識。
繁殖方法
播種
常用播種和扦插繁殖。每年5月中、下旬將果實採下後堆積起來,經過一段時間的成熟自已腐爛,再將種子淘洗乾淨立即播種。種子發芽率只有50%左右,因此應適當加大播種量,採用開溝條播法,行距15-20厘米,覆土厚1.5厘米,播後蓋草保墒。播種後已進入夏季,氣溫較高,一個多月即可全部出齊,應立即搭棚遮蔭,當年追肥2次,翌年早春分苗移栽,再培養1-2年即可出圃。
扦插
扦插多在4月上旬進行,剪充實的1-2年生枝條做插穗,截成12-15厘米長一段,保留l-2枚葉片,入土深5-7厘米。如在露地苗床扦插需搭棚遮蔭,盆插時應放在蔭棚下養護,2個月左右生根,可繼續在露地苗床培養大苗,也可上盆培養。
栽培管理
移植以春季3月最適宜。不論地栽還是盆栽,都就帶有完好的土團。盆栽主要是供廳堂和室內陳設,用普通培養土上盆,可常年在室內陳設或放在室外的疏蔭下養護。2-3年翻盆換土1次,盛夏到來之前追施3-4次液肥,盆土應間乾間濕。為了使它們大量結果,秋季應繼續追肥,冬季可放在居室內繼續觀賞。還可用來製作樹樁盆景,在南方常是進山挖掘野生的老樹樁,先在泥瓦盆中蟠扎造型,成形後再栽入盆景盆中。這種辦法會破壞原來的山林植被,造成水土流失,不宜提倡。
盆栽胡頹子只開花不掛果,與盆栽時間長短、品種有關,與養分和管理方法密切相關→頹子在山上易結果,是因為生長時間長,根系發達,能從大量的泥土中吸收養分。而盆內種植的泥土有限,必須經過幾年生長,根系發達後,才有可能在肥料充足、光照通風好的情況下,開花結果→頹子品種不同,結果也有差異。如小葉胡頹子與大葉胡頹子相比,小葉難開花結果,大葉可花簇布滿全樹。為了達到花後坐果率高,在生長期每隔10天需施腐熟的農家肥,這樣坐果可達到開花量的40%以上。初春便可看到滿樹如綴紅玉,晶瑩剔透,十分可愛的紅果→頹子屬易開花結果的樹種,只要注意管理,施足肥料,年年碩果纍纍還是能做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