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芬追夢人》是國內第一部較為翔實地介紹“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大芬油畫村中的原創藝術家群體的紀實作品。作者羅永華利用近一年的業餘時間對大芬村的35位藝術家進行了大量的訪談和深入了解,通過和他們交朋友,翻閱他們的相關資料,了解他們的心聲,傾聽他們的心愿,記錄他們的藝術人生和追夢之路,力圖通過35個不同的原創藝術家故事為讀者展示一個正在轉型升級的真實的大芬油畫村。 走原創之路還是臨摹之路?還是原創和臨摹“兩條腿”一起走?這是多年來在大芬村爭論不休的話題。早期在畫商黃江先生的帶動下,大芬村以商品畫起步。如今,30多年過去了,越來越多的大芬畫家走上原創之路,並在國內不少高水平的畫展中摘金奪銀,彰顯了原創畫家頑強的生命力和強勁的發展態勢。隨著歲月的流逝和時光的檢驗,正所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歷史將會為大芬村做出一個客觀、公正、中肯的評價……
基本介紹
- 書名:大芬追夢人
- 出版社:浙江工商大學出版社
- 頁數:232頁
- 開本:16
- 品牌:浙江工商大學出版社
- 作者:羅永華
- 出版日期:2014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17804680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大芬追夢人》寫到,黃平善;蔣慶北;全國耀;柯明澤;李銳;李安日;李鴻嗚;李鐵香;李照燕;林樹森;馬英良;門簡成;彭育中;錢鐵石……《大芬追夢人》作者羅永華利用近一年的業餘時間對大芬村的35位藝術家進行了大量的訪談和深入了解,通過和他們交朋友,翻閱他們的相關資料,了解他們的心聲,傾聽他們的心愿,記錄他們的藝術人生和追夢之路……
圖書目錄
陳求之
陳小村
鄧鈞仁
符史冠
何禎祥
黃平善
蔣慶北
全國耀
柯明澤
李銳
李安日
李鴻嗚
李鐵香
李照燕
林樹森
馬英良
門簡成
彭育中
錢鐵石
史飛
孫繼宗
王明華
王同行
王應良
王勇強
王增春
謝非
燕敦儉
楊文
楊福徐
楊化喜
虞升
余命高
袁宜榮
周明慧
陳小村
鄧鈞仁
符史冠
何禎祥
黃平善
蔣慶北
全國耀
柯明澤
李銳
李安日
李鴻嗚
李鐵香
李照燕
林樹森
馬英良
門簡成
彭育中
錢鐵石
史飛
孫繼宗
王明華
王同行
王應良
王勇強
王增春
謝非
燕敦儉
楊文
楊福徐
楊化喜
虞升
余命高
袁宜榮
周明慧
序言
兒時的記憶中,我愛書法,曾經獲得書法培訓班優秀學員的榮譽稱號。我愛文學,曾經一遍又一遍地抄寫名人名言和各種優美動人的文字。我愛英文,國中同學給我的畢業留言是:“當你將來面對各種膚色的人們時,請不要忘記自己是黃皮膚黑眼睛的中國人。”我愛音樂,長大後的我還堅持去學習古箏,希望人生之路有美妙的音樂相伴。骨子裡揮之不去的藝術情結讓我這個理工科的大學畢業生同樣愛上了大芬油畫村。我總愛走進那片土地,我熟悉那片土地,熟悉那大大小小琳琅滿目的畫廊,甚至熟悉空氣中那氤氳的油畫味道。
從深圳市羅湖區出來往北沿著龍崗大道,很快就可以看到大芬油畫村的指示路牌。然後往右拐來到布沙路,開始映入眼帘的是馬路兩旁的畫廊。馬路右邊有羅浮宮原創油畫城,那裡匯集了一批優秀的大芬畫家和他們的精品。馬路左邊就是蜚聲中外的大芬油畫村。村口左邊那隻大手銅像拿著長長的畫筆,畫筆筆鋒指向天空,那是大芬村的標誌性雕塑。右邊樹立著一個巨大的白色畫架,畫架上面是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劉大為親筆題寫的“大芬油畫村”5個黑色大字。
一進村子,直接映入眼帘的是外牆上五顏六色的黃江油畫藝術廣場。黃江是一名香港的畫商,20世紀80年代末在大芬招聘畫工畫畫,被譽為“大芬第一人”。沿著廣場的左邊小路直走,可以走到太陽山藝術中心。廣場的右手邊是大芬村那棵古老的榕樹,枝繁葉茂,婆娑多姿,默默記錄著大芬油畫村從出生到成長的每一個片段。經過整齊劃一的油畫一條街,再往前走就是大芬美術館。在那裡,常年舉辦各種美術展覽,開展美術講座和舉辦油畫拍賣等活動。
美術館的前面有一條幹淨漂亮的咖啡街。街上瀰漫著若有若無的咖啡味道,除了各種藝術情調的畫廊以外,還有一尊達文西的雕像和幾個沉醉在音樂中的年輕人銅像。另外,大芬村兩個主要姓氏——洪姓和鄔姓的老式祠堂也特別引人注目。洪姓和鄔姓原住村民是客家人,他們世代聚居在大芬村,就像他們的祖先一樣,勤勞勇敢,淳樸包容。人們往往會在這裡停留,撫摸著百年歷史的朱紅木門和青磚白牆,仿佛也觸摸到了歷史的質感。大家會感嘆,一個充滿西方情調、西方味道的油畫村,竟然可以和中國的傳統文化如此融洽相處,彼此並沒有絲毫的衝突和不和諧。最後的目的地是太陽山藝術中心,從太陽山出來一直走就可以返回黃江藝術廣場。那是大芬村的一條經典路線,走馬觀花的話,只需要半個小時就可以走完。
那真的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可以成就夢想的土地。僅有的0.4平方公里的土地,卻密集地匯聚了一批藝術追夢人。現在,大芬村匯集的原創畫家有200人,文化產業從業人員有8000人,畫廊有1200家。2004年,大芬村榮獲文化部頒發的“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同年,大芬成為第一屆中國(深圳)文化國際博覽會的唯一分會場。可以亳不誇張地說,當中少不了眾多大芬畫家的濃墨重彩。
本書收錄了大芬村眾多追夢人中的35人,其中大多數是油畫家,還有少部分是水彩畫家、國畫家和書法家,當中還有2名女畫家。他們來自全國各地,有40後、50後、60後、70後,也有80後。來大芬村之前,他們從事著各種各樣的工作,有的是教師,有的是規劃設計師,有的是文化藝術館的領導,也有的是商人,但現在,他們都是大芬村的職業畫家或者書法家。或許,在很多人的眼裡,他們還是“草根”畫家、“平民”畫家,但是,在我的眼裡,他們都是不凡的,也是不俗的。本書如實地記錄了他們追求藝術人生的酸甜苦辣和點點滴滴,嘗試帶領讀者走進大芬油畫村,走進大芬追夢人,從而走進他們多姿多彩的藝術人生。
“藝術家”,絕不是我們讀到的三個字那么簡單,那么容易,那么輕鬆,也不是一天一月一年就可以成為藝術家的,成為藝術家是每個大芬畫家的夢想。他們勤奮,他們拼搏,他們奉獻,大芬村里涌動著他們忙碌的身影,充滿著他們散發的藝術氣息,貫穿著他們永恆的藝術追求,他們組成了大芬村最靚麗的一道風景線。畫家們每天面對著無聲的畫筆和畫布,孤獨寂寞地在藝術世界中前行,卻用巧手描繪出一幅幅波瀾壯闊的七彩畫卷。但在日常的生活中,無論多清高的畫家都要食人間煙火,都是有血有肉需要解決溫飽的正常人。書中的每個畫家都有不同的人生,如何在市場需求和藝術追求中尋找到切入點和平衡點,是每個畫家必須面對的問題,他們有些已經找到了答案,有些還在苦苦追尋中。
每當清晨我們還在夢鄉中,他們中有的人已經起床,6點開始創作;每當我們在空調房舒適地閒談的時候,他們在揮汗如雨爭分奪秒地畫畫;每當夜深人靜,人們和大地已經沉沉入睡,他們還在如痴如醉追尋自己的藝術夢。不論春夏秋冬,寒來暑往,他們都是無怨無悔的大芬追夢人。我一次次被他們所感動,我決心為默默無聞的他們寫點什麼,決心用自己的筆描繪他們的勃發英姿,勾畫他們的動人剪影,向世界介紹他們,宣傳他們——那是我獻給大芬畫家和大芬油畫村的最好禮物。2013年7月,在大芬油畫村管理辦公室和大芬美術家協會的幫助下,我開始了尋找大芬追夢人的旅程……
孔子在河邊說:“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每一天,每一月,每一年,任由時光流逝,在大芬的每一個角落,畫家們都堅守心中永遠的夢想,演繹著不同的追夢故事,詮釋著或精彩或平凡的藝術人生。伴隨著漸漸遠去的時光,唯有在跋涉中執著,在執著中跋涉,才能進發生命中絢麗的色彩,才能綻放生命應有的風姿,那是大芬畫家給予我的啟示。
最後感謝在本書撰寫過程中提供素材的各位大芬畫家,他們審閱了關於自己的文章,並無償提供了作品的照片和個人照片,另外部分作品照片由大芬管理辦提供。感謝幫助過本書出版的每一個人。特別感謝一路默默支持我的丈夫和兒子。每當我深夜又累又餓回到家,丈夫已經把飯菜熱了又熱。在丈夫和兒子的酣睡中,鬧鐘滴滴答答永不停息地陪伴我,柔和的燈光下有我勤奮的身影。此時此刻,我的心中溢滿了畫家的感人故事。因為我知道,雖然夜已深,但大芬的畫家還沒休息。孜孜不倦的畫家激勵著我不能停下手中的筆,於是,我度過了一個個充實難忘的夜晚。平時,除了繁忙的工作,我的業餘時間都花在寫作上。我幾乎從不參加各種娛樂應酬活動,深圳的很多景點也沒去過。2014年馬年春節,在陣陣震耳的鞭炮聲和流光溢彩的煙花中,我依然在電腦前奮筆疾書,忙著寫作。水仙花的清香在沉沉的夜色中暗香浮動,我相信,今晚,我會夢回大芬油畫村,和畫家們一起迎接新的一天,新的一年……
作者羅永華
2014年4月於深圳
從深圳市羅湖區出來往北沿著龍崗大道,很快就可以看到大芬油畫村的指示路牌。然後往右拐來到布沙路,開始映入眼帘的是馬路兩旁的畫廊。馬路右邊有羅浮宮原創油畫城,那裡匯集了一批優秀的大芬畫家和他們的精品。馬路左邊就是蜚聲中外的大芬油畫村。村口左邊那隻大手銅像拿著長長的畫筆,畫筆筆鋒指向天空,那是大芬村的標誌性雕塑。右邊樹立著一個巨大的白色畫架,畫架上面是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劉大為親筆題寫的“大芬油畫村”5個黑色大字。
一進村子,直接映入眼帘的是外牆上五顏六色的黃江油畫藝術廣場。黃江是一名香港的畫商,20世紀80年代末在大芬招聘畫工畫畫,被譽為“大芬第一人”。沿著廣場的左邊小路直走,可以走到太陽山藝術中心。廣場的右手邊是大芬村那棵古老的榕樹,枝繁葉茂,婆娑多姿,默默記錄著大芬油畫村從出生到成長的每一個片段。經過整齊劃一的油畫一條街,再往前走就是大芬美術館。在那裡,常年舉辦各種美術展覽,開展美術講座和舉辦油畫拍賣等活動。
美術館的前面有一條幹淨漂亮的咖啡街。街上瀰漫著若有若無的咖啡味道,除了各種藝術情調的畫廊以外,還有一尊達文西的雕像和幾個沉醉在音樂中的年輕人銅像。另外,大芬村兩個主要姓氏——洪姓和鄔姓的老式祠堂也特別引人注目。洪姓和鄔姓原住村民是客家人,他們世代聚居在大芬村,就像他們的祖先一樣,勤勞勇敢,淳樸包容。人們往往會在這裡停留,撫摸著百年歷史的朱紅木門和青磚白牆,仿佛也觸摸到了歷史的質感。大家會感嘆,一個充滿西方情調、西方味道的油畫村,竟然可以和中國的傳統文化如此融洽相處,彼此並沒有絲毫的衝突和不和諧。最後的目的地是太陽山藝術中心,從太陽山出來一直走就可以返回黃江藝術廣場。那是大芬村的一條經典路線,走馬觀花的話,只需要半個小時就可以走完。
那真的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可以成就夢想的土地。僅有的0.4平方公里的土地,卻密集地匯聚了一批藝術追夢人。現在,大芬村匯集的原創畫家有200人,文化產業從業人員有8000人,畫廊有1200家。2004年,大芬村榮獲文化部頒發的“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同年,大芬成為第一屆中國(深圳)文化國際博覽會的唯一分會場。可以亳不誇張地說,當中少不了眾多大芬畫家的濃墨重彩。
本書收錄了大芬村眾多追夢人中的35人,其中大多數是油畫家,還有少部分是水彩畫家、國畫家和書法家,當中還有2名女畫家。他們來自全國各地,有40後、50後、60後、70後,也有80後。來大芬村之前,他們從事著各種各樣的工作,有的是教師,有的是規劃設計師,有的是文化藝術館的領導,也有的是商人,但現在,他們都是大芬村的職業畫家或者書法家。或許,在很多人的眼裡,他們還是“草根”畫家、“平民”畫家,但是,在我的眼裡,他們都是不凡的,也是不俗的。本書如實地記錄了他們追求藝術人生的酸甜苦辣和點點滴滴,嘗試帶領讀者走進大芬油畫村,走進大芬追夢人,從而走進他們多姿多彩的藝術人生。
“藝術家”,絕不是我們讀到的三個字那么簡單,那么容易,那么輕鬆,也不是一天一月一年就可以成為藝術家的,成為藝術家是每個大芬畫家的夢想。他們勤奮,他們拼搏,他們奉獻,大芬村里涌動著他們忙碌的身影,充滿著他們散發的藝術氣息,貫穿著他們永恆的藝術追求,他們組成了大芬村最靚麗的一道風景線。畫家們每天面對著無聲的畫筆和畫布,孤獨寂寞地在藝術世界中前行,卻用巧手描繪出一幅幅波瀾壯闊的七彩畫卷。但在日常的生活中,無論多清高的畫家都要食人間煙火,都是有血有肉需要解決溫飽的正常人。書中的每個畫家都有不同的人生,如何在市場需求和藝術追求中尋找到切入點和平衡點,是每個畫家必須面對的問題,他們有些已經找到了答案,有些還在苦苦追尋中。
每當清晨我們還在夢鄉中,他們中有的人已經起床,6點開始創作;每當我們在空調房舒適地閒談的時候,他們在揮汗如雨爭分奪秒地畫畫;每當夜深人靜,人們和大地已經沉沉入睡,他們還在如痴如醉追尋自己的藝術夢。不論春夏秋冬,寒來暑往,他們都是無怨無悔的大芬追夢人。我一次次被他們所感動,我決心為默默無聞的他們寫點什麼,決心用自己的筆描繪他們的勃發英姿,勾畫他們的動人剪影,向世界介紹他們,宣傳他們——那是我獻給大芬畫家和大芬油畫村的最好禮物。2013年7月,在大芬油畫村管理辦公室和大芬美術家協會的幫助下,我開始了尋找大芬追夢人的旅程……
孔子在河邊說:“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每一天,每一月,每一年,任由時光流逝,在大芬的每一個角落,畫家們都堅守心中永遠的夢想,演繹著不同的追夢故事,詮釋著或精彩或平凡的藝術人生。伴隨著漸漸遠去的時光,唯有在跋涉中執著,在執著中跋涉,才能進發生命中絢麗的色彩,才能綻放生命應有的風姿,那是大芬畫家給予我的啟示。
最後感謝在本書撰寫過程中提供素材的各位大芬畫家,他們審閱了關於自己的文章,並無償提供了作品的照片和個人照片,另外部分作品照片由大芬管理辦提供。感謝幫助過本書出版的每一個人。特別感謝一路默默支持我的丈夫和兒子。每當我深夜又累又餓回到家,丈夫已經把飯菜熱了又熱。在丈夫和兒子的酣睡中,鬧鐘滴滴答答永不停息地陪伴我,柔和的燈光下有我勤奮的身影。此時此刻,我的心中溢滿了畫家的感人故事。因為我知道,雖然夜已深,但大芬的畫家還沒休息。孜孜不倦的畫家激勵著我不能停下手中的筆,於是,我度過了一個個充實難忘的夜晚。平時,除了繁忙的工作,我的業餘時間都花在寫作上。我幾乎從不參加各種娛樂應酬活動,深圳的很多景點也沒去過。2014年馬年春節,在陣陣震耳的鞭炮聲和流光溢彩的煙花中,我依然在電腦前奮筆疾書,忙著寫作。水仙花的清香在沉沉的夜色中暗香浮動,我相信,今晚,我會夢回大芬油畫村,和畫家們一起迎接新的一天,新的一年……
作者羅永華
2014年4月於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