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興安嶺全新世的森林火及其對生態系統碳循環的影響

《大興安嶺全新世的森林火及其對生態系統碳循環的影響》是依託北京大學,由李宜垠擔任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興安嶺全新世的森林火及其對生態系統碳循環的影響
  • 項目負責人:李宜垠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依託單位:北京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大興安嶺是我國火險高發區,火產生豐富的炭屑保存於沉積物中成為我們研究火歷史的重要材料;同時,該地區廣泛分布的泥炭沉積提供了詳實的古環境信息,為我們了解火-植被-氣候-人類活動關係提供了寶貴的材料。本項目選擇大興安嶺兩個湖泊和兩個泥炭地進行鑽孔取樣,通過沉積物的炭屑(微炭屑和大炭屑)、孢粉、有機碳含量和穩定同位素等分析,運用多種數理統計和模型模擬的方法來分析炭屑數據,辨識火事件,推測火頻率,進而估算全新世不同時期碳排放量;將模型模擬與實驗相結合,準確重建該區域全新世火的歷史,了解火對生態系統碳循環的影響;從長時間尺度火來闡述火-植被-氣候-人類活動的複雜關係,為認識火事件的成因和規律及其對氣候變化的影響,有效預測和預防未來火事件的發生和影響提供科學依據。

結題摘要

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世界各地火災頻發,我們迫切需要了解各地火的演化規律(頻率和強度),以有效地預測和預防未來火事件的發生及其對生態系統的影響。從全球古火工作組(GPWG, the Global Paleofire Working Group)所公布的全球炭屑記錄研究地點看,中國開展古火研究的地點相對較少,尤其是有著很長火歷史的大興安嶺還是一個空白區域。為此,本項目選擇大興安嶺湖泊和泥炭地進行鑽孔取樣,通過沉積物的炭屑(微炭屑和大炭屑)、孢粉、有機碳含量和穩定同位素等分析,運用多種數理統計和模型方法來分析孢粉、炭屑和同位素數據,重建古火、古植被和古氣候歷史,探究了全新世火活動與植被、氣候和碳累積速率的關係。項目主要研究內容已完成,野外調查取樣和實驗分析工作進展順利,數據的分析整理和文章撰寫仍在進行中。該項目得到了三個重要結果:1. 大興安嶺的火活動在早全新世(11200 ~ 8000 cal yr BP)相對較弱,中晚全新世(8000 cal yr BP以來)呈現增強的趨勢。2. 大興安嶺全新世火活動受到植被和氣候因素的共同影響;其中,生物量是最關鍵的植被因素,火與生物量、植物豐富度、均勻度均顯著正相關,而與景觀開闊度顯著負相關;相對濕度是最關鍵的氣候因素,而溫度和降水量對火的影響在不同時期存在一定差異;長時間尺度的火干擾可能是促進有機碳累積的重要因素。3. 現代過程研究表明微炭屑(<125μm)濃度與燃燒面積的大小密切相關;大炭屑(>125μm)濃度不僅與燃燒面積的大小有關,而且還與火烈度、火類型和燃燒植被類型有關。該項目從長時間尺度來探究火-植被-氣候-碳累積的複雜關係,有助於認識火事件的成因和規律,為有效預測和預防未來火事件的發生和影響提供科學依據。研究結果對根據火的演化規律,制定合理的管理政策有著重要現實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