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寺塔(大秦塔)

大秦寺塔

大秦塔一般指本詞條

大秦寺塔(Daqin Temple Pagoda),又名鎮仙塔、鎮仙寶塔,位於陝西省西安市周至縣城東南樓觀鎮塔峪村,始建於唐建中二年(781年),現存為宋代重修。

大秦寺塔為七層樓閣式磚塔,塔身為正八角形,共有七層,高38.6米,塔基周長44米,塔頂完好,塔底層有塔心室,塔二層上有梯可通塔頂,現塔身已向西北方向傾斜,內遺存清末民國初塑像一鋪,兩具景教塑像及古代敘利亞文刻字數處,為研究古代中西方文化交流提供了實物資料。

1957年5月31日,大秦寺塔被陝西省省政府公布為第二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5月25日,大秦寺塔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秦寺塔
  • 外文名:Daqin Temple Pagoda
  • 地理位置:西安市周至縣城東南樓觀鎮塔峪村
  • 所處時代:唐代
  • 保護級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批准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 編號:6-775-3-478
  • 別名:鎮仙塔
歷史沿革,建築特色,文物遺產,綜述,一層遺存,二層懸塑,三層懸塑,外文刻字,歷史文化,歷史起源,藝文,歷史價值,文物保護,旅遊信息,地理位置,交通信息,

歷史沿革

唐永徽元年(650年),大秦寺始建,稱景教寺。
唐天寶四年(745年),景教寺改稱大秦寺。
唐建中二年(781年),大秦寺內建大秦寺塔。
宋代,大秦寺塔經重新修繕。
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陝西民間集資維修大秦古塔。在塔頂放有一塊記事磚。
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關中大地震,大秦寺塔塔身裂縫,塔體開始向西北方向傾斜。
清嘉慶年間(1796~1820年),白蓮教義軍轉戰周至,大秦寺被毀,大秦寺塔保留。

建築特色

大秦寺塔為七層樓閣式磚塔,平面是正八邊形,通高38.6米,因其塔身軸心偏離垂直線2.7米。各層出檐較短,檐下磚砌斗拱,塔身磚角隱出角柱。八面疊澀收頂,由覆缽、相輪及寶珠構成塔剎。底層北面開券門,第二至六層南北、東西隔層相對各闢券門,第七層四面正中各闢一券門。塔內為八面體,內邊各長1.5米,疊澀法穹窿頂。
大秦寺塔
大秦寺塔
大秦寺塔第一層八角形塔身外壁多為1999年加固時重新壘砌,其平面邊長4.3米、寬10.7米,塔壁厚約4米。東、南、西三面各作一圓拱形假門,北面(正面)辟圓拱形門道,寬1.38米、高2.25米,四偶面素麵無飾。現存四正面及四偶面頂部無斗拱,僅有明代沿頂端貼壁砌置的陶質花瓣。塔檐採用疊澀磚挑出和收進的辦法,第一、三層磚用菱角牙子挑出,以上到第十三層皆逐層挑出,然後又逐層收進;挑出的檐磚逐層加大,使疊澀呈現出向內拯曲的弧形曲線。
第二至七層外壁尚存原貌,其中,第二至六層每層正面,即東、南、西、北面對開圓拱形門道兩個,交錯而上;第七層則前後左右對開四門。第二至七層塔身,每層皆有平座施於下層的塔檐之上,塔檐處理方式同第一層,唯層數向上遞減為九至十層。每層門道兩側靠角柱處,殘存豎向排列圓孔二或三個;其餘正面及四偶面,即東南、西南、東北、西北皆有布局相似的圓孔。每層角柱高度均有縮減,各層柱頭之間皆施闌額。闌額與柱頭相交處,並不出頭。柱頭直接承托櫨斗,不設普拍方。每層角柱間施補間鋪作一朵。補間直接施於闌額之上。第二、三、六、七層的柱頭鋪作及補間鋪作皆為一斗三升出耍頭的簡單作法(把頭絞項造),第四、五層的柱頭及柱頭之間的補間僅用一櫨斗。

文物遺產

綜述

大秦寺塔遺存塑像及一處遺址,二、三層各有一殘塑像,四、七層均存外文刻字。

一層遺存

大秦寺塔第一層八角形小室左右後三壁環高壇,壇上有清末民國初塑像一鋪。小室項部中央偏西有一圓孔遺蹟,第二至六層塔內辟八邊形小室,無塔心柱之設,但皆有木構樓梯通向上層。

二層懸塑

大秦寺塔二層懸塑殘高2.83米,寬1.52米。上部是峰巒起伏的嶙響山石,中部為滴水岩谷造就的石天宮。天宮中央殘存一像,作斜倚姿,該像上半身已毀,右膝彎曲,小腿直立;左膝微曲,大腿及小腿平放座上,左手放置大腿左側山岩座。斜倚像所著長裙擺邊覆於岩座之上。
大秦寺塔(大秦塔)
大秦寺塔第二層西壁雕塑

三層懸塑

大秦寺塔三層懸塑高約3米,寬約1.5米,布局與二層懸塑基本相似,上半部雕塑出三座樓閣型建築,下半部作石天宮。宮內主人原側倚岩壁而坐,現僅存下半身。
大秦寺塔(大秦塔)
大秦寺塔第三層南壁雕塑

外文刻字

大秦寺塔第四層北側門道右壁一磚側殘存一處非漢文題刻,第七層南側門道及西側門道左壁均陰刻藏文六字真言。

歷史文化

歷史起源

大秦寺塔所在寺院為大秦寺,原名景教寺,為景教寺廟,後改為佛教寺院。
景教,即基督教聶斯脫里派,起源於今敘利亞,是從希臘正教(東正教)分裂出來的基督教教派,由敘利亞教士君士坦丁堡牧首聶斯脫里於428~431年創立,流行於中亞,貞觀年間由傳教士阿羅本由波斯來長安傳教,建立大秦寺。

藝文

《大秦寺》金·楊雲翼
寺廢基空在,人貴地自間。
綠苔昏碧瓦,白塔映青山。
暗谷行雲度,蒼煙獨鳥還。
喚回塵土夢,聊此弄澄灣。

歷史價值

大秦寺塔為七層樓閣式磚塔,保存較為完整,是研究同時期寺塔建築的實物佐證。大秦寺塔是歷史上中西文化交流和絲綢之路的產物,塔內發現的文物遺存也揭示了中國歷史的包容性和文化的多樣性,同時也為研究古代中西方文化交流提供了實物資料,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和歷史意義。

文物保護

1957年5月31日,大秦寺塔被陝西省省政府公布為第二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99年,中央政府對大秦寺塔進行了搶險加固和維修。
2006年5月25日,大秦寺塔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8年8月26日,大秦寺塔被國家文物局列入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大秦寺塔位於西安市周至縣城東南20千米的樓觀鎮塔峪村。
大秦寺塔

交通信息

由西安市內在大雁塔乘環山旅遊一號線到達大秦寺塔附近,步行4.8千米到達,或可直接駕車前往大秦寺塔。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