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清朝,屬新安縣1914年,屬寶安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屬寶安縣沙河鄉;1958年,屬超英公社;1963年,屬南頭公社;1979年,屬深圳市南頭區南頭公社;1982年,屬羅湖區南頭公社;1983年,屬南頭區西麗街道;1990年,屬南山區西麗街道;2001年,屬西麗街道大磡社區。
人口民族
世居村民均為林姓,元代由福建寧化石壁南遷到今廣東潮陽,後輾轉遷移至平遠;清末,十七世祖林禮京由平遠遷到今深圳龍華窯嚇,後從龍華窯嚇遷到大磡,現大磡地域一村、二村、王京坑村所有林姓村民均為同宗。
2015年末,戶籍人口190人,其中男性95人,女性95人;80歲以上1人,98歲(女);實際在村人口140人。非戶籍外來人口約10000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30人祖籍該村的華僑1人,居住在馬來西亞。世居村民為漢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
經濟社會
傳統經濟以農業為主,種植水稻、甘蔗、花生、養豬、雞、鴨等。20世紀90年代,村集體開發工業物業,耕地面積減少,村民自建房屋出租,部分村民經商。1992年,大確實業股份公司成立。2011年,村集體收購以前合資興建的村委大樓的全部股份,擁有村委大樓100%的股權。現村集體經濟以廠房出租為主部分村民經商。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房屋出租、村集體經濟分紅、工資性收入、商業經營。特色傳統節慶食品有茶果、壽粉、煎堆,春節的蘿蔔糕、花生餅等。特色農產品有南山荔枝(桂味、糯米糕、黑葉、妃子笑等品種)。
沁園路、麗康路、大鋤商業街經過該村。20世紀80年代通電,90年代通電話,90年代中期實現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90年代末通網際網路,2014年通自來水。村內有1所國小,2所幼稚園2015年,大磡國小有6個年級,26個班,在校學生約1200人,教職工85人;大磡幼稚園,在園幼兒300人,教職工51人;瑞星幼稚園,在園幼兒270餘人,教職工38人。村內有大磡籃球場、大磡足球場、大磡一村、小公園(內有健身路徑)、大家樂舞台、星光老年之家等,另設有圖書室,藏書約1.2萬冊。
1975年,村集體購回3台拖拉機用於耕地。1976年,村里購買了一台50座的大巴,接送村裡的孩子往返學校與方便村民到南頭辦事。1993年3月,村集體貸款1600餘萬元,將西麗湖至大確的公路拓寬。1996年,大磡被劃為“同富裕工程”扶貧對象,供電、通信、路燈等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2008年9月,擴充從西麗湖到大撇的通信、電力設施。
村中存有《大砌社區村規民約》,於2012年9由大磡一村、大磡二村、王京坑村共同制定。
歷史文化
傳統民居為客家民居,現無存。
該村有4處遺址,均在文物普查中登記為(未定級)不可移動文物。大確村西遺址,位於大磡村西面的一座小山丘上,為臨湖崗地,南北略長、東西稍窄,中部隆起,四周低緩,形成橢圓形山崗。根據其標本特徵,該遺址年代定為西周中晚期。大磡河口遺址,位於大磡村西南面大磁河口東岸的一座小山丘上,為臨湖崗地,中部隆起,四周漸緩,呈橢圓形;2006年深圳市文物考古鑑定所在山丘的東坡及南坡採集部分陶片和石器,根據標本特徵,該遺址年代定為西周晚期。大撇國小西南遺址,位於大磡國小西南的一座小山丘上,為近湖崗地,西北部較高,東南部平緩,呈饅頭形。根據其標本特徵,該遺址年代定為東周前後。大磡村西北遺址,位於
大磡村西北面的一座山丘上,為臨河崗地,中部隆起,四周低緩,呈饅頭形。根據標本特徵,該遺址年代暫定為先秦時期,具體年代待定。
每逢清明、重陽,村民到龍華窯嚇(今陶嚇村)林氏宗祠拜祭先祖;每到歲末,村民歡聚一堂,部分港澳宗親也會返鄉團聚,同吃象徵團圓的大盆菜宴。
該村傳統嬌俗是年老為媒,議定婚姻。舊時婚俗由男方托人到女方家說親,女家如有意,方可開列某族某戶及三代情況,還要寫清地址、功名、職業、屬相、生辰八字等,這叫門戶帖。由媒人轉交,男先於女,兩家藉此了解對方家世等情況,其帖必壓置於家中奉灶神前三日,這是古禮中問名之意,謂之問門戶。相看後,如雙方同意,便開寫生辰等情況,雙方還要確認屬上中下何等婚姻,這叫合婚一旦相看及“合婚”後,便不能悔婚。按當地風俗,要是家裡有幾兄妹,必須哥哥先結婚,然後弟妹才能娶嫁,如果弟弟先結婚,村里人便會非議,說能先造下堂再造上堂,這個順序不能錯亂。但要真有哥哥遲遲不結婚,弟妹也不能終生不娶、不嫁,那只能在弟妹成親的那天,在弟弟的洞房或妹妹的閨房門頭上掛一條哥哥的褲子,娶親或出嫁那天弟弟或妹妹從褲子下走過去,寓示守俗,這樣就不會受到非議了。這些婚俗現已不存
1943年,旱災,糧食歉收,村里口糧嚴重不足。1962年,旱災,西麗水庫水被抽乾,用於灌溉農田,1979年10月,一場強颱風襲擊深圳,使大磡民房及農田均遭不同程度的損壞。1983年9月,一場十二級的強颱風正面襲擊深圳,村里民房及農田均遭不同程度的損壞,豬棚倒塌,荔枝樹、甘蔗等經濟作物大部分被吹倒,西麗水庫有部分區域決堤。
主要人物
該村主要人物:林志堅,早年加入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曾任營級I幾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任佛山市市長秘書。林志明,早年加入東江縱隊,曾任東江縱隊指導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任寶安縣副縣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