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水文,自然資源,人口,經濟,綜述,農業,工業,商業,金融業,社會事業,教育事業,科技事業,文體事業,醫療衛生,社會保障,郵政電信,基礎設施,交通運輸,歷史文化,
歷史沿革
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屬真安州思寧里。
民國三十年(1941年),建道真縣後屬第三區,大磏壩為區公所駐地。
1987年11月29日,成立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屬大磏區。
1992年,福星、石人、平勝4鄉合併為大磏鎮。
行政區劃
2011年末,大磏鎮轄大磏、磏壩、三元、福星、土城壩、文家壩6個村民委員會;下設71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1年10月,大磏鎮轄1個社區、4個行政村:大磏社區、磏壩村、福星村、文家壩村、三元村,鎮人民政府駐大謙社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地形地貌
大磏鎮境內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高山密布,蜿蜒逶迤。境內最高點位於石人山,海拔1625.2米;最低點位於大河壩,海拔500米。
氣候
大磏鎮年平均氣溫13.9℃,極端最低氣溫-4.3℃(1992年1月5日),極端最高氣溫39.4℃(2003年8月2日)。年平均降水量1100毫米。無霜期年平均250天。
水文
大磏鎮境內河道,發源於重慶市南川區筍子山,西北一東南流向,流經福星村出境,於玉溪鎮三合口注入芙蓉江。境內河長10千米,流域面積8.6平方千米。
自然資源
大磏鎮境內地下礦藏主要有方解石、鋁、鋅、銀等。
2011年,大磏鎮有耕地面積31815畝;林地面積203610畝。
人口
2011年末,大磏鎮總人口25304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594人,城鎮化率12.5%。總人口中,男性12905人,占51%;女性12399人,占49%;14歲以下4555人,占18%;15—64歲17330人,占68%;65歲以上3419人,占14%。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8040人,占31.77%;有仡佬、苗、土家、布依、侗、壯6個少數民族,共17264人,占68.23%。2011年,人口出生率11‰,人口死亡率8.7‰,人口自然增長率2.3‰。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31.1人。
截至2019年末,大磏鎮戶籍人口為23393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大磏鎮完成財政總收入686萬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338萬元。財政支出900萬元,比上年增長131.4%。人均財政收入271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017元。
2019年,大磏鎮有工業企業1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2個。
農業
2011年,大磏鎮實現農業總產值7362萬元,比上年增長36%。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紅薯、馬鈴薯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8959噸。主要經濟作物有烤菸、油菜、金銀花、茶葉。
大磏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家禽為主。2011年,畜牧業總產值4000萬元。
截至2011年末,大磏鎮已實施天然保護植樹造林12.8萬畝,其中退耕還林9000畝,防護林3700畝,經果林3000畝,竹林1000畝,荒山荒坡造林2500畝,義務植樹5萬株,林地面積15.9萬畝,森林覆蓋率54%,活立木蓄積量79.5萬立方米。
工業
2011年,大磏鎮工業企業3家,年產值26萬元。
商業
2011年末,大磏鎮有個體商業戶225戶,從業人員280人。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235萬元。
金融業
2011年末,大磏鎮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10400萬元;各項貸款餘額4317萬元。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大磏鎮有幼稚園3所,在園幼兒280人,專任教師12人;國小6所,在校生1760人,專任教師116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99%;國中1所,在校生710人,專任教師55人,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9%,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科技事業
2011年末,大磏鎮有各類科技人才5320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200人,經營管理人才20人,技能人才100人,農村實用人才5000人。
文體事業
2011年末,大磏鎮有文化藝術團體2個,會員30個;文化服務中心1個,建築面積135平方米;農家書屋6個,建築面積180平方米,藏書2.5萬多冊;還有村健身等娛樂設施6處。文化行業從業人員18人,其中事業單位從業人員10人。
2011年末,大磏鎮有體育場地3處。1個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12%。
2011年末,大磏鎮有“村村通“用戶4012戶,有線電視用戶580戶,電視入戶率75%。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大磏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7個,其中衛生院1所,村衛生室6個;病床10張。專業衛生人員34人。2011年,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8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3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5%。
社會保障
2011年,大磏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51戶,人數160人,支出24.65萬元,月人均128.38元,比上年增長2.5%。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210戶,人數5428人,支出448.8萬元,月人均68.9元,比上年增長14%;農村五保集中供養6人,支出2.36萬元,比上年增長8%;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23人,支出42萬元,比上年增長0.8%。救災支出91萬元,比上年增長66%。撫恤事業費支出33.14萬元,比上年增長5%。
郵政電信
2011年末,大磏鎮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點1個,鄉村通郵率100%。電信網點3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512門,固定電話用戶600戶;行動電話用戶22100戶,網際網路連線埠總數100個,寬頻接入用戶60戶。
基礎設施
2011年末,大磏鎮有沼氣池2000口,入戶率29%。
2011年末,大磏鎮有道路長度1.5千米。
2011年末,大磏鎮有自來水站1座,幹線水管12千米,生產能力500噸/日,年生活用水9萬噸,居民自來水普及率100%,年人均用水22噸。
2011年末,大磏鎮有110千伏變電站1座,主變壓器1台,總容量3150千伏安,高壓輸電線路4條,長105千米。綜合電壓合格率98.5%,供電可靠率98%。
2011年末,大磏鎮有綠地面積0.5平方千米,其中公用綠地0.2平方千米,綠化覆蓋率40%。
交通運輸
2011年,大磏鎮有客運總量580萬人次,貨運總量920萬噸。207省道過境,境內長30千米。2011年末,有村組級公路71條127千米。
歷史文化
大磏鎮因一岩磏(石灰岩溶洞)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