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碼頭一村

大碼頭一村

大碼頭一村位於大碼頭鎮政府駐地,廣饒縣城東北 19公里處,與碼二、碼三為一自然村。北與東燕村接壤,東與央上自然村交界,永紅溝從村中南北穿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碼頭一村
  • 行政區劃代碼:370523107203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大碼頭鎮
  • 電話區號:0546
  • 車牌代碼:魯E
村名由來,主要姓氏,歷史沿革,黨政建設,所獲榮譽,重要事件,

村名由來

據說碼頭村是在原古巨淀城遺址上建立起來的。原巨淀城是一處重要的運鹽、運糧大碼頭,元末明初時,因戰亂、瘟疫和自然災害,人煙滅絕,變為廢墟。明洪武二年(1369年),常氏、馬氏伯恆以及許為、許岱林兄弟二人,先後由山西省洪洞縣遷此立村,有“先有常、馬兩家,後有東、西兩許”的說法。
村莊原稱“馬頭”,村名的由來有多種說法。一說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明憲宗時分封其第七子衡王朱佑輝食邑青州,衡王將三水口以東、小清河以南廣大區域劃為養馬場。當時養馬場的管理中心就設有馬頭,遂將其所居地稱“馬頭”,養羊的頭所居地稱“羊頭”,養牛的頭所居地稱 “牛頭”。後隨著農、商、手工各業不斷繁榮發展,各姓氏相繼遷入,人口逐漸增多,這些管理場所便逐漸發展成為村鎮,“馬頭”便稱“馬頭村”,馬頭村南、村東南的羊頭、牛頭後改稱洋頭、牛頭鎮。二說明代移民時,村中馬姓人口最多,故取村名“馬頭”。村東馬姓至今仍是大族,幾乎占了碼一村的二分之一。三說古代這裡是水陸兩用“碼頭”,商賈雲集,因此得名。四說以前整個村莊地貌為“S”形,似一匹駿馬低首作飲水之狀,遂稱“馬頭”。民國七年、二十四年修縣誌載有馬頭。村莊原有一部分屬壽光縣壽六區泊右鄉,因當時馬頭去壽光城辦事途中有巨淀湖相隔,出行交通十分不便,村內知名人士馬恆照等十餘人聯名上書壽光縣府,一致要求將這部分屬地劃歸廣饒縣。遂於 1945年10月劃歸廣饒縣。後因村南三里處是小馬頭村,故馬頭村改稱“大馬頭村”。
1946年5月,廣饒縣泊西區建立,將大馬頭劃為一村、二村、三村三個行政村。因原惠民地區鄒平縣有碼頭公社,按惠民行署意見,1982年馬頭公社更名為大碼頭公社,公社駐地村莊相應更名為大碼頭村。

主要姓氏

全村有馬、劉、許、張、徐等近三十姓。馬氏原籍山西省洪洞縣野雀村,明洪武二年(1369年)由河北棗強縣分發而來。許氏原籍山西省洪洞縣大槐樹村,1369年遷至臨淄縣姬王村,後又遷入。趙氏原籍山西省洪洞縣野雀村,1369年遷至廣饒南十里,清道光年間十六世族人遷入。
潘氏原籍南京市上元縣,明初遷至濰縣安上村,乾隆九年六世族人遷入。張氏於1369年由河北省棗強縣遷居大王鎮張家莊,清道光年間十三世族人遷入。燕氏於 1369年由河北省棗強縣遷至桑科村,後移居本村。杜氏原籍山西省平陽府,洪武初年遷至稻莊鎮東杜村,清末遷入。孫氏於1708年由安徽省鳳陽府遷入。
宋氏於洪武二年由河北棗強縣分遷至宋王村、宋家院村,清末遷入。付氏於清末從壽光付家村遷入。徐氏於清末從稻莊村遷入。吳氏於1940從本鎮堤口村遷入。
劉氏於1949年 從 碼 二 村 遷 入。谷 氏 於1956年從碼二村遷入。叢氏於 2003年從昌樂縣遷入。

歷史沿革

明清屬樂安縣端智鄉。1911年屬端智鄉四保。1914年屬廣饒縣禮區。1929年屬廣饒縣第四區。1939年 10月屬益壽臨廣四邊縣廣四區。1940年4月屬廣饒縣四區。1941年11月屬廣壽二邊行政委員會廣四區。1942年10月第二次屬益壽臨廣四邊縣。1945年9月 屬 廣饒縣四區。1946年 5月屬廣饒縣泊西區。1948年 12月屬泊西區馬頭鄉。1951年 1月屬十一區馬頭鄉。1956年 1月屬泊西區馬頭鄉。1958年 5月屬馬頭鄉,9月屬東風人民公社六社,10月屬馬頭公社。1964年 3月屬馬頭區馬頭公社。1970年 11月屬馬頭公社。1982年3月屬大碼頭公社。1984年7廣饒縣村莊志略月屬大碼頭鄉。2010年 5月屬大碼頭鎮。1949年全村人口 810人。1958年達到 1320餘人。1961年降至 1260人。1975年達到 1768人。2011年,全村有 683戶,1923人。村莊地勢自南向北略微傾斜,海拔約 75米。村西北、東北為褐土,村西、村東為褐土、沙土交混,俗稱兩合土,鹽鹼地為數不多。截止 2012年,村轄區面積 4980畝。村莊東西長南北窄,占地面積 735畝。

黨政建設

宋立言是村中最早的共產黨員,1939年 3月由碼二村許志英介紹加入黨組織。宋立言入黨後,又介紹本村馬曰義、許友敬等人入黨,並成立了黨小組,隸屬當時的壽光縣牛頭鎮黨支部領導。1946年 3月建立第一屆村黨支部,許友敬任支部書記。黨組織建立後,積極組織和發動民眾支援前線,為解放戰爭、抗美援朝做了大量的工作。2015年全村有黨員 59人。1930年村內設村公所。1953年成立互助組。1954年成立初級農業合作社。1955年成立“晨光”高級農業合作社(晨光社社長許青桂,副社長隋德智),包括大馬頭、小馬頭兩個自然村。1958年2月,全社共有1770戶7742人,牛 427頭,驢 170頭,騾馬 43匹,豬社裡公養 331頭、社員自養 126民眾在家中觀看黨的十九大開幕式。
耕地 23141畝,糧田 20862畝,單產 1758斤。1958年 6月成立生產大隊,下設 18個生產小隊。1968年 4月大隊委員會改稱革命委員會,設 10個生產小隊。1981年 1月改稱管理委員會。1984年 7月成立村民委員會,轄 10個生產小組。1946年 2月至 1949年 9月成立農救會,許新德任會長。1965年 12月至 1975年 12月成立貧協,許友會、張篤梅、許欽義先後任主任。

所獲榮譽

2009年 6月在山東省婦聯組織的“幸福進農家”活動中被授予“先進村居”。2003年被市計畫生育委員會授予“計畫生育工作先進村”。2007年4月被市愛衛會評為“市級衛生村”,12月被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評為市級“小康文明村”、被市殘工委評為“全市殘疾人工作先進村”。1989年被縣委授予“先進黨支部”。1992年被評為全縣“民兵建設先進單位”。1994年被縣委授予“先進黨支部”、“村級建設先進單位”。2002年 4月被縣委、縣政府授予“計生優質服務先進村”,6月被縣委授予“‘五個好’先進黨支部”。2005年 3月被縣婦聯授予“三八紅旗集體”。2007年 3月被縣委授予“爭創紅旗黨支部先進單位”、被評為縣級“小康文明村”。2011年 2月被縣婦聯授予“三八紅旗集體”,6月被縣委授予“爭創紅旗黨支部先進單位”。

重要事件

鹹豐十一年(1861)八月二十七日,捻軍在首領劉天福的率領下由博興入縣境,在大馬頭、李家樓、韓家莊與清政府地方武裝進行了 3次交戰,殺死鄉勇 612名,封建士紳數十人,後捻軍東奔壽光、益都。1939年 7月 10日(農曆五月二十四),日偽軍約 300人,全副武裝對馬頭村進行了“掃蕩”。對馬頭村發射炮彈 108枚,炸死王同和的二哥,槍殺村民陳士茂、韓其端、成學信、韓其連、韓安祥、韓乾祥、韓林祥、韓豐池、許文英、許金聚、許新清、馬振山、馬澤田,打傷 3人,燒毀房屋 86間,搶走騾馬 39匹及大批物資。1941年7月1日(農曆六月初七),日軍第六旅團山田部糾集惠民、廣饒、臨淄、濰縣等地日、偽軍 5000餘人,合圍“掃蕩”清水泊根據地。八路軍主力突圍轉移,日、偽軍在央上、馬頭、東燕、西燕、桑科等村燒毀房屋數百家,抓壯丁 100餘人,殺害民眾 130餘人。1941年 7月 2日(農曆六月初八),日偽軍對馬頭村進行“掃蕩”,殺害村民谷金雲、谷單池、王田、李福興、許宗青、許協和、許玉英、許丙諾、許連玉、許宗合之父、許勤業、許敦仁、許功述、許愛堂、許慶恩、郜振子、張學清、馬臣山等18人,傷1人,八路軍犧牲3人。村民許恆業、聶再池、許東平等30人被抓走,過後每人用300元(中日聯合幣)贖回;燒毀房屋 48間,搶走牲口40多頭,搶走糧食4萬斤,財物被洗劫一空。1943年11月18日,日、偽數百人對我根據地進行“掃蕩”,當行至馬頭村東門村,一個掉隊的偽軍被農民馬志房用二齒釘耙打死。有一次,偽十六旅某殘部來馬頭村“掃蕩”,馬頭民兵配合縣獨立團把敵匪打散,民兵班長許青桂隻身追趕兩個偽軍,從馬頭村西一直追到西燕,擒獲一人,繳獲長槍一支、子彈三百發。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