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石板村(廣東省東莞市大嶺山鎮連平行政村下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1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大石板村,位於大嶺山鎮東北部,距鎮政府約4千米,面積約1.2平方千米。該村坐落於丘陵地帶,村北有同沙水庫支流。東連大嶺山大沙村,南連大嶺山太公嶺村,西連梅林,北連連平圩。約於民國時期立村,村名來歷不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石板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廣東省東莞市大嶺山鎮
  • 地理位置:大嶺山鎮東北部
該村民國初期屬東莞縣第七區,民國末期屬第一區濂平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先後屬東莞縣第二區、第三區連平鄉,寮步人民公社大沙營,大嶺山人民公社連平生產大隊,大嶺山區連平鄉,東莞市大嶺山鎮連平管理區,大嶺山鎮連平行政村。
世居村民以黃姓為主,其先祖從厚街遷至此地。2015年末,戶籍人口141人,其中男75人,女66人,80歲以上4人,最年長者83歲(女)。外來暫住人口400人。祖籍該村的港澳台同胞3人。村民均為漢族,客家民系,講客家話。
傳統經濟以水稻種植為主,兼種植花生、甘蔗、橙橘、荔枝、龍眼。1990年後,隨工業化的深入推進,傳統農業逐漸衰退。2015年,經營以房產出租為主。村民主要收入來源有商業經營、工資性收入、集體經濟分紅、房屋出租等。
有鄉道梅連路經過村境。20世紀80年代末通電,90年代末通自來水,2000年通網際網路,2005年全村村道實現水泥硬底。
傳統民居為客家民居,無存留。
村內有東莞縣新二區區府舊址。原為三層磚木結構的炮樓,北側為金字水瓦房,長9.5米,寬5米,總占地面積約為47平方米。1939年由該村村民黃吉華所建,以防盜匪。1941年4月初,隨著大嶺山抗日根據地的鞏固和發展,東莞縣第一個抗日民主政府——連平鄉民主政府成立,鄉政府設在該炮樓內,鄉長李金騰,副鄉長劉桂平。
1944年8月13日,東寶行政督導處東莞新二區政府成立,區府機關也設在此炮樓。張英為區長,轄連平鄉、大沙鄉、金桔嶺鄉、張家村鄉、篁村鄉等。新二區政府成立後,積極發展生產、徵收公糧、支持部隊、動員參軍以及宣傳抗日。
1958年該炮樓被拆去兩層,北側瓦房於1990年改為一層磚混合結構的水泥房。2004年1月8日公布為東莞市文物保護單位。
1961年,建同沙水庫,因蓄水位過高,大石板村民整體遷移至此地。
1980年,連平生產大隊(含大石板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為大嶺山人民公社第一個進行“分田到戶”的村。
代表性人物:黃添福(1914—1941年),烈士,惠東寶人民抗日游擊隊戰士,在作戰中犧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