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茅

大白茅

大白茅(學名:Imperata cylindrica var. major (Nees) C. E. Hubbard)是禾本科、白茅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大白茅葉鞘無毛或上部及邊緣具柔毛,鞘口具柔毛,鞘常麇集於稈基,老時破碎呈纖維狀;葉片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頂端漸尖;圓錐花序穗狀,分枝短縮而密集,有時基部較稀疏,小穗柄頂端膨大成棒狀,無毛或疏生絲狀柔毛;穎果橢圓形;花果期5-8月。

大白茅原產亞洲、大洋洲和非洲東部和南部地區,廣布於美洲、歐洲等熱帶和溫帶地區。大白茅生於河床、乾旱草地、空曠地、果園地、堤岸和路邊,極為常見。大白茅通過分櫱繁殖。

大白茅作為雜草,其根狀莖味甜可食,也可入藥作為利尿劑、清涼劑;茅花民間用來止血;莖葉可作為牧草,稈可為造紙原料,具有一定的經濟價值。

基本介紹

植物學史,形態特徵,近種區別,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繁殖方法,主要價值,藥用,經濟,生態,物種危害,防治方法,人工拔除,機械耕除,化學防除,

植物學史

《中國藥典》中白茅根的基原為Imperata cylindrica (L.) Beauv. var. major (Nees)C.E.Hubb.,但《中國植物志》把前者定名為“大白茅”,而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 (L.) Beauv.。有的學者又認為白茅Imperata koenigii (Rctz.) Beauv.在植物形態、組織構造、所含化學成分、分布區等方面與Imperata cylindrica有明顯的區別,認為可作為一個獨立種。
白茅根一直採用“白茅”為原植物中文名。《中國植物志》第10卷第2分冊第32頁(1997)收載了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 (L.) Beauv.和絲茅Imperata koenigii (Rctz.) Beauv.。《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和《中華本草》等藥物學方面的文獻收載白茅的拉丁學名均為Imperata cylindrica var. major (Nees) C. E. Hubbard,《中國植物志》將此變種名作為絲茅Imperata koenigii (Rctz.) Beauv.的異名處理。《中國植物志》英文版認為:白茅與絲茅的區別僅在於“花序”與“小穗”的長度略有差異,因而將白茅與絲茅合併,以Imperata cylindrica (L.) Beauv.作為白茅的拉丁學名,把絲茅Imperata koenigii (Rctz.) Beauv.作為白茅的變種“大白茅”收載,變種名為Imperata cylindrica var. major (Nees) C. E. Hubbard。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橫走多節被鱗片的長根狀莖。稈直立,高25-90厘米,具2-4節,節具長2-10毫米的白柔毛。葉鞘無毛或上部及邊緣具柔毛,鞘口具疣基柔毛,鞘常麇集於稈基,老時破碎呈纖維狀;葉舌乾膜質,長約1毫米,頂端具細纖毛;葉片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長10-40厘米,寬2-8毫米,頂端漸尖,中脈在下面明顯隆起並漸向基部增粗或成柄,邊緣粗糙,上面被細柔毛;頂生葉短小,長1-3厘米。圓錐花序穗狀,長6-15厘米,寬1-2厘米,分枝短縮而密集,有時基部較稀疏;小穗柄頂端膨大成棒狀,無毛或疏生絲狀柔毛,長柄長3-4毫米,短柄長1-2毫米;小穗披針形,長2.5-3.5 (-4)毫米,基部密生長12-15毫米的絲狀柔毛;兩穎幾相等,膜質或下部質地較厚,頂端漸尖,具5脈,中脈延伸至上部,背部脈間疏生長於小穗本身3-4倍的絲狀柔毛,邊緣稍具纖毛;第一外稃卵狀長圓形,長為穎之半或更短,頂端尖,具齒裂及少數纖毛;第二外稃長約1.5毫米;內稃寬約1.5毫米,大於其長度,頂端截平,無芒,具微小的齒裂;雄蕊2枚,花葯黃色,長2-3毫米,先雌蕊而成熟;柱頭2枚,紫黑色,自小穗頂端伸出。穎果橢圓形,長約1毫米。花果期5-8月。

近種區別

大白茅
葉片平坦,圓錐花序排列疏鬆,小穗長2.5-4(-4.5)毫米;花葯長2-3毫米。
葉片捲起,圓錐花序緊密,小穗長4.5-6毫米,花葯長3-4毫米。
大白茅
大白茅
大白茅
白茅

生長環境

叢生於海邊沙灘,灘涂的高潮區地帶,海邊鹽鹼地;也生於谷地河床、乾旱草地、空曠地、果園地、擺荒地、田坎、堤岸或路邊。為釋柳、蘆菲等的伴生植物。在pH4.0-7.5的濕潤和乾旱土壤中均能生長。喜溫暖、濕潤,耐水淹、耐酸性土壤、耐蔭,也喜光。

分布範圍

大白茅原產亞洲、大洋洲和非洲東部和南部地區,現廣布於美洲、歐洲等熱帶和溫帶地區。自非洲東南部、馬達加斯加、阿富汗、伊朗、印度、錫金、斯里蘭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爪哇、菲律賓、日本至大洋洲。在中國分布於山東、河南、陝西、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福建、台灣、廣東、海南、廣西、貴州、四川、雲南、西藏等地,為南部各省草地的優勢植物。

繁殖方法

大白茅依託強大的根莖拓展能力和莖基分櫱能力,具有極強的分生和再生及抗逆潛力。大白茅通過分櫱繁殖。大白茅分生再生能力強,其根莖能在短時間內向周邊環境伸展占據更廣闊的生存空間。大白茅是具有克隆繁殖特性的植物,能迅速入侵到各種類型的土壤地形成單一群落。一方面,大白茅通過根莖、匍匐莖重複建立多個遺傳結構一致的新個體,減緩株源(Ortet)在異質性環境中的生存壓力,並幫助分株定植和生長占據生存空間。另一方面,大白茅通過分株間的整合獲取更佳的光合作用效能和更有效的資源利用效率,改變、轉移資源分配以此提高競爭力。大白茅種子體積小、數量多,穎果隨熟隨落,可利用多種途徑傳播到其他生境,入土後就能發芽,形成雜草種子庫,繁殖能力強,生長周期短,這也是大白茅能快速生長及向外擴散的重要因素之一。另外,大白茅種子生命力也極強,就算在土壤里深藏多年依然能保持頑強的生長力。大白茅葉片直立生長,能接受到光作用的面積大,光合能力強,光合產物積累供給根莖拓展。

主要價值

藥用

根莖入藥,藥材名白茅根,最早記載於《神農本草經》,《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20年版)收載,具有涼血止血、清熱利尿的功效。現代研究表明具有止血、抗炎、利尿等作用。花穗入藥,具有促凝血的作用。根莖含三菇類、黃酮及色原酮類和內酯類等化學成分。三站類主要有蘆竹素、白茅素、木栓酮等,白茅素有抑制血管平滑肌收縮的作用;黃酮及色原酮類主要有木犀草啶(5,7,3,4-四基花色素)、5-輕基-2-苯乙烯基色原酮、5-輕基-2-[2-(2-基苯基)乙基]色原酮;內酯類主要有白頭翁素、薏芭素等。

經濟

莖葉可作為牧草,稈可為造紙原料,具有一定的經濟價值。大白茅根狀莖含果糖、葡萄糖等,味甜可食,性甘涼,其活性成分主要有三萜類、糖類、內酯類、有機酸類、香豆素類,並含有鉀、鐵、鈣等多種元素,在中國福建、廣東和江西一帶是居民製作清熱解毒涼茶的常用材料之一;莖葉為牲畜牧草,抽穗前牛羊喜食,抽穗後變粗老,家畜不食,可在刈割後調製成飼用乾草;稈為造紙的原料。

生態

大白茅適應性強,生態幅度廣,自谷地河床至乾旱草地,是森林砍伐或火燒跡地的先鋒植物。

物種危害

大白茅是空曠地、果園地、撂荒地以及田坎、堤岸和路邊的極常見植物和雜草。草坪中的大白茅是一類頑固性雜草,是世界上最惡毒的10種雜草之一,喜陽耐旱,極難根除,稍不注意可 能侵占整個草坪與生態系統。在草坪生產與養護過程中,針對出現的大白茅要及時合理地進行除草,否則可能 導致草坪嚴重退化,或影響植物的生長,選用合理的除草劑是至關重要的。
大白茅密集的根狀莖、化感作用、高繁殖率和對不良生境的耐性是其成功入侵草坪的重要原因,入侵1-3年後可在草坪中形成局部優勢種群,不僅影響草坪草的景觀效益、增加草坪養護難度和強度,而且嚴重威脅草坪種群組成、草層結構和草坪基本功能。
大白茅具有極強的繁殖、侵占、生長和排他能力,一旦入侵對草坪植物地上和地下進行立體攻擊,不僅影響草坪以生物量為基礎的競爭能力,也降低株高、分櫱數及莖基長度為基礎的分生再生能力,且對草坪草生理活性、細胞膜透性和光合基礎產生不可逆的破壞。同時大白茅根莖含有醇、萜醇、甾醇、酸類等次生代謝產物,對坪床土壤的含水量、容重、pH均有顯著的影響,大白茅入侵對草坪草根系的化感作用或拮抗作用草坪根系分生、更新、吸收能力下降,導致草坪草生長力和競爭力喪失。故大白茅為亞熱帶地區草坪中數量最多、危害最大、危害期最長,且難以徹底剔除的惡性雜草。

防治方法

人工拔除

人工拔除主要套用在小範圍區域或少量雜草的防除。大白茅根莖發達,人工拔除通常只能剔除其地上部分,很難剔除地下根莖與莖基,常因為破壞頂端優勢,而誘導和促進了其分生再生能力,反而刺激大白茅的繁殖潛力和拓展速度, 加之人工撥除只合適控制一年生闊葉雜草、小面積、雜草數量少的情況下使用, 故人工撥除對草坪中大白茅防治效果不佳。

機械耕除

機械耕除法雖對大面積大白茅起到較好的防除效果,但一般翻耕機械的耕作層約20厘米,而大白茅根系與根莖分布在地下土層達40-100厘米,翻耕不能徹底截斷根系與挖出根莖,殘留根系可繼續生長,即使翻起來的根莖,若不能撿拾乾淨,只要留有一個莖節就可以無性繁殖。大白茅根莖營養豐富且具有極強的耐旱性,在暴曬數小時,含水約20%的根莖,在遇到土壤與降水的情況下,亦可快速恢復生長,故機械翻耕無法徹底消除大白茅種子與根莖。

化學防除

化學防除是最普遍的雜草防除辦法,但因市場上專一性、選擇性和針對性的化學除草劑較少,缺乏針對根莖型大白茅的專門藥劑,防除大白茅面臨著巨大的困難。伍德採用草甘膦(Glyphosate)、草銨膦(Glufosinate-ammonium)、啶嘧磺隆(Flazasulfuron)、 烯草酮(Clethodim)、精喹禾靈(Quizalofop-p-ethyl)、高效氟毗甲禾靈(Haloxyfop-P) 等6種除草劑,分別設定低、中、高3個劑量梯度對冷季型草坪中的大白茅進行噴施,雖對構件性狀、生物量結構、葉綠素含量及防除效果有一定的作用,得出株防效和莖葉防效主要受除草劑種類影響,根防效和總防效主要受除草劑濃度影響的結果,坪床準備除雜時0.5%草甘膦對大白茅防除效果較佳。
混配除草劑高效氯吡甲禾靈+油酸甲酯助劑、精噁唑禾草靈+油酸甲酯助劑+氯氟吡氧乙酸異辛酯+甲嘧磺隆和單一除草劑草坪隆11號對大白茅均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在30天防除效果分別可達100%、57.7%和87.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