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畈村(河南省新縣泗店鄉下轄村)

大畈村(河南省新縣泗店鄉下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1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大畈村位於泗店鄉南部,距新縣縣城20公里,距泗店鄉集鎮10公里,新縣至田鋪將軍墓旅遊線穿境而過,交通便利。,全村總面積21.9平方公里,轄10個村民組,29個自然村,268戶947人。農民人均收入7600元。大畈村是一片紅色的沃土,有著獨特的地情地貌,蘊藏著豐富的資源,居住著熱情好客的村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畈村
  • 行政區劃代碼:411523209205
  • 行政區類別:村莊
  • 所屬地區:信陽
  • 地理位置:華中地區
  • 面積:21.9 km
  • 電話區號:0376
  • 郵政編碼:464000
  • 人口數量:947 人
  • 火車站:新縣火車站
  • 車牌代碼:豫S9
地理環境,自然資源,社會事業,歷史文化,地方特產,風景名勝,下轄村組,

地理環境

大畈村
大畈村紅色文化厚重。大畈村河那邊村民組是開國少將朱致平將軍的故鄉,紅二十八軍司令部舊址、楊泗寨戰鬥舊址、兵工廠舊址、來龍嶺、萬字山、槐樹坳、自門石溝、老廟等革命戰鬥遺址星羅棋布,對外影響日益彰顯,是青少年接受革命傳統教育的陣地。大山深處蘊藏著悠久的歷史文化。有據可考的歷史追溯到明朝,距今已有600餘年。著名歷史文物包括明代古石橋6座,觀音廟、牛王廟、大廟河等歷史建築共20餘處,古石碾、古石墩、閱馬場、系馬樁、古石城牆等歷史文物40餘種,處處彰顯出大畈村歷史深遠與厚重。人文景觀獨特。始建於民國初期的傳統民居建築1200餘間,斜頂瓦房,通風透氣、冬暖夏涼,盡顯“豫楚古韻”。全村千年古樹180餘棵,麻栗、銀杏、古楓、古松、古紅檀、皂角等樹大幹粗、枝繁葉茂,是大畈村一大特色,被《新縣誌》錄入。
大畈村
大畈村新貌

自然資源

大畈村地理優勢明顯。山清水秀、鳥語花香,宜居、宜投資興業,區位優勢明顯。泗店鄉是“中原將軍第一鄉”,紅色旅遊帶動相關產業發展,農家地鍋飯、大棚蔬菜等備受遊客喜歡。美麗鄉村建設亮點突出,文化娛樂廣場設備齊全。基礎設施條件不斷改善,環境面貌明顯改觀。道路拓寬、國土整治正在實施中。
大畈村
大畈村新貌

社會事業

2023年9月,大畈村被確定為河南省第一批鄉村建設示範村。
大畈村
大畈村新貌

歷史文化

傳明成祖朱棣路過此地,就餐一次,因飯菜豐盛,賜此地名為“大飯”。後因當地有“人死後要吃一餐大飯”之風俗,人們認為此名不吉利,加之此地有成片的田地(即畈),“飯”與“畈”同音,遂更名為大畈。
大畈村
大畈村新貌-紅28軍軍部舊址
夏、商時屬荊州。
西周至春秋時先後屬弦國、黃國。
戰國時先後屬秦弦地、楚國。
秦代屬南郡。
漢代屬江夏郡。
三國時屬西陽縣。
晉代先後屬弋陽郡、西陽郡。
南北朝時先後屬豫州西陽郡、建寧郡、定州、衡州、亭州、沙州。
隋代先後屬信安縣、麻城縣。
唐代至元代屬麻城縣。
明代屬麻城縣仙居鄉。
清代至民國初期屬麻城縣仙居鄉仁美區。
1932年10月劃歸經扶縣泗店區。
1941年屬泗店鎮。
1947年10月復屬泗店區。
1947年12月屬新縣泗店區。
1949年10月屬余河鄉。
1953年4月屬六區。
1955年10月復屬泗店區。
1958年5月屬余河鄉。
1958年8月屬上遊人民公社余河生產大隊。
1960年屬泗店人民公社。
1961年8月復屬泗店區。
1962年6月屬泗店人民公社。
1979年11月12日從余河生產大隊中分出,置大畈生產大隊。
1983年5月更名為大畈村民委員會,屬泗店鄉。

地方特產

大畈村土地資源豐富。自然地理環境概括為“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莊園。”山場面積11017畝,耕地面積751畝,茶園480畝,水域面積19.4畝。具備發展現代農業所需的資源條件。
大畈村生態環境優良。全村無一污染企業,無大型養殖業,生態完好,是一片未開墾的“處女地”。森林覆蓋率85%,植被覆蓋率達92%,具有兼容南北的自然條件。物產豐富,野生植物1000餘種,野生動物50餘種。
綠色資源是大畈村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村境內共有河流3條,池塘24口,水力資源豐富,水質優良。擁有石洞、奇石、峽谷、茂林修竹,古剎廟宇、奇峰險峻遍布全村。具有觀賞價值的景觀10餘處,旅遊開發潛力巨大。
大畈村(河南省新縣泗店鄉下轄村)
大畈村新貌

風景名勝

大畈村附近有鄂豫皖蘇區首府革命博物館許世友將軍故里、新縣大別山露營公園、金蘭山森林公園、武占嶺生態旅遊度假景區、新縣耕讀小鎮旅遊景區等旅遊景點,有新縣山茶油、新縣將軍菜、新縣黃緣閉殼龜、黃緣閉殼龜、棗鍋盔、新縣芝麻等特產,有息夫人傳說、紫雲山廟會、火綾子(商城杈傘舞)、商城花傘舞、商城民歌等民俗文化。
大畈村(河南省新縣泗店鄉下轄村)
許世友將軍故里

下轄村組

周灣組:
周姓在此定居而命此名。距村部1公里,在村部北面。現有居民29戶、124人以周姓居多,另有夏、蘇、彭等姓,是當年紅二十八軍兵工廠所在地。
李榜組:
原名“李樹榜”,因此處有一片李樹園,居民在此建房居住,後取名為“李榜”。該組距村北1公里。現有居民43戶146人,以韓姓居多,另有胡、黃、曾、熊等姓。
河那邊組:
因與李榜、周灣一河相隔,故曰“河那邊”。現有居民25戶116人。距村部北1公里處。是開國名將朱致平故里,紅二十八軍軍部舊址所在地。現居民以朱姓為主,另有周、胡二姓。
北操沖組:
原名曹沖,早為曹姓所居住,因地處兩山之間為沖,後來演變為北操沖。該組地處村部南0.5公里。居民19戶,人口63人,以龔姓居多、劉姓次之,還有管姓。
朱祠堂組:
因此地有朱氏祠堂,在旁邊居住的農戶以此取名“朱祠堂”,距村部東南1公里處。現住20戶76人,以朱姓居多,還有管、吳、占等姓氏。
上灣組:
相傳原灣路旁有一白色石柱,曾有縣令路過此地在石柱上栓過馬,故取名“白馬石窪”。因兩灣合二為一,故曰“上灣”。該組距村部3公里,在村北,與余河交界。現有居民19戶66人,以朱姓居多,還有肖、李、林等姓。
東窪組:
原灣名“大栗樹”,後有居民遷入,坐東向西建房,故稱“東窪”。距村部西北2公里處。共有16戶100人,以朱姓為多。
八字門樓組:
原名“周沖”,周姓遷出後,龔。張二姓遷入,因兩家蓋房形成“八”字,後改名為“八字門樓”。該組距村部西北2公里。有居民31戶123人,以張姓居多,還有龔、胡、林、韓等姓。
觀岩組:
因對面山頂上有一座“觀音廟”,居民對著山沖建房,故取名“觀岩”。該組距村東1.5公里處,楊泗寨戰鬥舊址在該組境內,現有古石墩20餘個,古石橋一座。現有居民19戶76人,以朱姓為主,另有管姓所居住。
破塘組:
因門前魚塘被洪水沖毀,居民遷入後再次建房,命名為“破塘”。該組距村東0.5公里。現有居民33戶120人,以朱姓居多,另有王姓居住。
大畈村與余河村、計河村、鄒河村、陸灣村、分水嶺村、泗店村、范店社區、余畈社區、傅山社區、邱塆社區、王樓村相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