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甲頭村

大甲頭村,地處石橋頭鎮城區腹地,全村面積0.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80畝,有8個村民小組,322戶,988人,其中黨員23人。村民主要從事水稻、番薯等種植。2016年實現村級集體經濟收入12萬元,人均收入約22163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甲頭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浙江省溫嶺市
村史由來,歷史沿革,

村史由來

大甲頭村,原名“大浹頭”,又稱“度甲頭”。原屬灘涂泥地,明清時為太平縣太平鄉第三都,民國時為南區石橋里。
清初時建埠頭,設水運集市,為舊溫嶺南部重要經貿之地。名意為最大的水埠頭場地。鎮境主河官河、練溪相交於此。另稱村以橋名,即大浹頭橋。據清《光緒太平續志》載,大浹頭,在石橋西,內外各一。多蔣姓,舊以產銷豆腐為副業,主種水稻、兼種番薯、麥類。

歷史沿革

明成化五年(1970)十二月,太平置縣後,村域屬太平縣太平鄉第三都;崇禎十五年(1642),築沙角浦、中扇浦等塘,至此太平三都的近海皆有塘。
村域始有發展。
清初,建集市。地界為集市水埠頭。康熙十二年(1673),編有山前村,村域從屬。
乾隆二十八年(1763),改村為莊,地界屬石橋莊。
民國十九年(1930),改村、里為鄉、鎮。石橋分橋東、橋西。村域屬橋東。
1949年,廢除保甲制。地界屬箬橫區石橋鄉。
1950年,劃歸城南區。翌年,花橋鄉人民政府建立,地界從屬。
1958年10月,撤銷區制,屬箬橫區人民公社……大隊(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