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翠鳳蝶(學名:Papilio paris)中型鳳蝶,軀體黑褐色,散布綠色亮鱗。後翅M3脈端有一明顯葉狀尾突。翅背面底色黑褐色,密布亮鱗,後翅前側有一枚藍綠色亮斑,與後翅中央之綠色亮線連線。後翅臀區有一紫紅色圈紋。翅腹面底色褐色,於前翅外側有灰白色斑帶;後翅內側有一片黃褐色鱗,沿外緣有一列紫紅色弦月紋。雄蝶前翅背面後側有褐色絨毛狀性標。
巴黎翠鳳蝶的中文命名並不是來源於其模式標本采自巴黎(其模式標本采自中國),而是由於其後翅有一塊翠藍色或翠綠色的斑,歐洲人稱“翠綠”為巴黎翠,所以巴黎翠是其特徵色,也屬於其亞種名。
(概述圖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卵,幼蟲,蛹,成蟲,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亞種分化,種群現狀,保護級別,
形態特徵
卵
初產時淺黃色,孵化前顏色變深。球形,底面淺凹。表面光滑有弱光澤。直徑約1.28-1.3毫米,高約1.05-1.2毫米。
幼蟲
1齡幼蟲頭部具很多剛毛,無法區分出原生剛毛。1-4齡鳥糞狀。頭黑色道主促跨,體嫩黃綠色,頭尾胸腹有較長肉突,體表不光滑。胸部背側有明顯的黑褐色斑,在第2、3腹節及第8腹節有白紋。
2齡幼蟲頭體綠色,頭尾胸有肉突,胸部肉突明顯地逐漸消失,腹部肉突消失,體表光滑,胸腹部間(2-4腹節)有一比身體綠色更深的綠色環和白色環帶,背面前端有細微白色裂紋;氣門線比體色深。
3齡蟲體綠色;胸腹部間有一V形白色斑,前端有綠色環,隨著生長,中間逐漸斷裂,全身逐漸布滿小白點;頭尾具肉突,頭突小於尾突,淡黃色;足白色;胸部逐漸膨大。
4齡幼蟲金黃色嗅角,體深綠色,全身布滿小白點,V形白斑逐漸消失;頭尾肉突小而黃色,足白色;背面前端逐漸形成綠色假眼;體側近腹面白色,成一縱行白線;氣門線逐漸接近體色。
5齡蟲背面前端深綠色,胸部兩側有雲狀斑;後胸每側各有6個眼狀紅斑;第6腹節的橫紋前緣平直,其前方散布有白色小點;第4-5腹節及第6腹節側面形盛趨煉成黃色斜線。頭尾肉突消失。氣門淺褐色。嗅角初呈黃白色,隨成長而顏色漸深,末齡橙色。
蛹
該種化蛹模式為胸懸型,縊蛹。蛹體相當平直,扁平;頭頂有1對三角形突起,中胸側面在前方⅓處及近後緣處向外突出,略成方形。中胸背部的隆起呈鈍角。體側由頭頂直至尾端有明顯棱突。背中央亦由前胸至尾端有一棱突。蛹分為綠色與褐色型。
成蟲
成蟲翅展95-125毫米。體、翅黑色或黑褐色,散布翠綠色鱗片。前翅亞外緣有1列黃綠色或翠綠色橫帶,被黑色脈紋和脈間紋分割成斑塊狀,由後緣向前緣逐漸變窄,色調逐漸變淡,未及前緣即消失。
後翅中域靠近亞外緣有一大塊翠藍色或翠綠色斑,斑後有1條淡黃、黃綠或翠藍色窄紋通到臀斑內側;亞外緣有不太明顯的淡黃或綠色斑紋;臀角有1個環形紅斑。
翅反面前翅亞外緣區有1條很寬的灰白色或白色帶,由後緣向前逐漸擴大並減弱;後翅基半部散生無色鱗片,亞外緣區有1列W或U形紅色斑紋;臀角有1-2個環形斑紋,紅斑內鑲有白斑。
雄性外生殖器上鉤突長,基部寬,端部窄,末端鈍。尾突牛角狀,末端尖朽擊;抱器瓣長菱形,抱器腹長,抱器背短而不及抱器腹的½長,端部傾斜;內突長條形,與抱器腹平行,末端擴大呈弧形,邊緣有小齒突。陽莖中等長,從基部到端部漸細。
雌性外生殖器產卵瓣半圓形,後表皮突很長;交配孔闊;前陰片寬,弧形,兩側葉狀;後陰片寬大,舌形,具褶痕;囊導管寬短;交配囊很狹長;囊突寬而很長,幾乎與交配囊等長,有許多橫褶及1條中縱脊。
棲息環境
巴黎翠鳳蝶主要棲息環境是山坡灌叢和闊葉林,寄主植物包含芸香科的柑橘屬、飛龍掌血屬和吳茱萸屬植物。一般該種的棲息地海拔高度約為500米。巴黎翠鳳蝶台北亞種的棲息範圍高達海拔800米處,台南亞種則可在海拔高度達2000米的山區活動,適宜溫度為25℃左右。
生活習性
成蟲活動季節為3月底-9月下旬。其好訪白色系的花,也好在臭水溝處群聚嬉戲。巴黎翠鳳蝶一般在常綠林帶的高處活動,飛行迅速,警覺性高而且很少停息。有時可見到雄蝶於潮濕的地面吸取含有礦物質的水分。
分布範圍
繁殖方式
卵:該種1年發生2代以上,每年的7月上旬為巴黎翠鳳蝶的產卵高峰期,但4月初即有卵出現,卵期12-14日,成蟲若在4月初產卵,則當月中旬即可開始孵化。成蟲將卵散產於寄主植物的葉背面或小枝枝椏處,在柑桔樹上1葉產1卵。
幼蟲:巴黎翠鳳蝶的卵孵化後,幼蟲頭部靜伏於葉面上,1齡蟲辯糠笑微歷期3-5日,2齡蟲歷期4-6日,3、4、5齡蟲歷期4-7日。5齡蟲體長約為1齡蟲的9倍。幼蟲經5齡後老熟,會在樹枝上或附近的灌木叢中準備化蛹。
蛹:每年的9月初為幼蟲朽邀喇化蛹高峰期,該種以蛹越冬。
成蟲:翌年3月下旬越冬蛹開始羽化,4月下旬-5月初為第一代成蟲羽化高峰期,第二代成蟲羽化高峰期在6月底-7月初。7月下旬羽化數量減少,但直至9月仍然可見到成蟲。蛹羽化後的成蟲雌雄籃婆朵比例為1:3。
亞種分化
中文名 | 拉丁學名 | 命名者和年代 | |
---|---|---|---|
1 | 巴黎翠鳳蝶中爪哇亞種 | Papilio paris arjuna | Horsfield, 1828 |
2 | 巴黎翠鳳蝶蘇門答臘亞種 | Papilio paris battacorum | Rothschild, 1908 |
3 | 巴黎翠鳳蝶中原亞種 | Papilio paris chinensis | Rothschild, 1895 |
4 | 巴黎翠鳳蝶西爪哇亞種 | Papilio paris gedeensis | Fruhstorfer, 1893 |
5 | 巴黎翠鳳蝶台南亞種 | Papilio paris hermosanus | Rebel, 1906 |
6 | 巴黎翠鳳蝶台北亞種 | Papilio paris nakaharai | Shirôzu, 1960 |
7 | 巴黎翠鳳蝶指名亞種 | Papilio paris paris | Linnaeus, 1758 |
8 | 巴黎翠鳳蝶泰米爾納德亞種 | Papilio paris tamilana | Linnaeus, 1758 |
9 | 巴黎翠鳳蝶東爪哇亞種 | Papilio paris tenggerensis | Fruhstorfer, 1893 |
種群現狀
巴黎翠鳳蝶於世界多地有廣泛分布,在香港是一種非常常見的蝴蝶,於其他國家和地區也有頻繁的發現。該種尚無明顯的種群威脅,數量也較為穩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色物種名錄尚未對該種的種群狀態進行評估。
保護級別
未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
雌性外生殖器產卵瓣半圓形,後表皮突很長;交配孔闊;前陰片寬,弧形,兩側葉狀;後陰片寬大,舌形,具褶痕;囊導管寬短;交配囊很狹長;囊突寬而很長,幾乎與交配囊等長,有許多橫褶及1條中縱脊。
棲息環境
巴黎翠鳳蝶主要棲息環境是山坡灌叢和闊葉林,寄主植物包含芸香科的柑橘屬、飛龍掌血屬和吳茱萸屬植物。一般該種的棲息地海拔高度約為500米。巴黎翠鳳蝶台北亞種的棲息範圍高達海拔800米處,台南亞種則可在海拔高度達2000米的山區活動,適宜溫度為25℃左右。
生活習性
成蟲活動季節為3月底-9月下旬。其好訪白色系的花,也好在臭水溝處群聚嬉戲。巴黎翠鳳蝶一般在常綠林帶的高處活動,飛行迅速,警覺性高而且很少停息。有時可見到雄蝶於潮濕的地面吸取含有礦物質的水分。
分布範圍
繁殖方式
卵:該種1年發生2代以上,每年的7月上旬為巴黎翠鳳蝶的產卵高峰期,但4月初即有卵出現,卵期12-14日,成蟲若在4月初產卵,則當月中旬即可開始孵化。成蟲將卵散產於寄主植物的葉背面或小枝枝椏處,在柑桔樹上1葉產1卵。
幼蟲:巴黎翠鳳蝶的卵孵化後,幼蟲頭部靜伏於葉面上,1齡蟲歷期3-5日,2齡蟲歷期4-6日,3、4、5齡蟲歷期4-7日。5齡蟲體長約為1齡蟲的9倍。幼蟲經5齡後老熟,會在樹枝上或附近的灌木叢中準備化蛹。
蛹:每年的9月初為幼蟲化蛹高峰期,該種以蛹越冬。
成蟲:翌年3月下旬越冬蛹開始羽化,4月下旬-5月初為第一代成蟲羽化高峰期,第二代成蟲羽化高峰期在6月底-7月初。7月下旬羽化數量減少,但直至9月仍然可見到成蟲。蛹羽化後的成蟲雌雄比例為1:3。
亞種分化
中文名 | 拉丁學名 | 命名者和年代 | |
---|---|---|---|
1 | 巴黎翠鳳蝶中爪哇亞種 | Papilio paris arjuna | Horsfield, 1828 |
2 | 巴黎翠鳳蝶蘇門答臘亞種 | Papilio paris battacorum | Rothschild, 1908 |
3 | 巴黎翠鳳蝶中原亞種 | Papilio paris chinensis | Rothschild, 1895 |
4 | 巴黎翠鳳蝶西爪哇亞種 | Papilio paris gedeensis | Fruhstorfer, 1893 |
5 | 巴黎翠鳳蝶台南亞種 | Papilio paris hermosanus | Rebel, 1906 |
6 | 巴黎翠鳳蝶台北亞種 | Papilio paris nakaharai | Shirôzu, 1960 |
7 | 巴黎翠鳳蝶指名亞種 | Papilio paris paris | Linnaeus, 1758 |
8 | 巴黎翠鳳蝶泰米爾納德亞種 | Papilio paris tamilana | Linnaeus, 1758 |
9 | 巴黎翠鳳蝶東爪哇亞種 | Papilio paris tenggerensis | Fruhstorfer, 1893 |
種群現狀
巴黎翠鳳蝶於世界多地有廣泛分布,在香港是一種非常常見的蝴蝶,於其他國家和地區也有頻繁的發現。該種尚無明顯的種群威脅,數量也較為穩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色物種名錄尚未對該種的種群狀態進行評估。
保護級別
未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